豆瓣7.9《2012》:光影與現實的道德困境,文明視野下的人性救贖


豆瓣7.9《2012》:光影與現實的道德困境,文明視野下的人性救贖

在自然法則下,最考驗人性的莫過於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電影《2012》即是如此。

儘管這部電影已經過去差不多八年,但是重新審視這部電影裡的人性問題,更能夠讓我們理解某些大國所謂的“民主”與“自由”,到底是一種如何的悖謬。

豆瓣7.9《2012》:光影與現實的道德困境,文明視野下的人性救贖

現實與光影的叛逃下:對所謂“自由”與“民主”的大國良心最大的嘲諷

在《2012》中,當印度天才科學家發現地球即將毀滅的徵兆時,將這一“瑪雅預言”告知了在白宮任職的好友艾德里安博士(切瓦特·埃加福特飾,後面簡稱小艾),而作為正義感十足的小艾,將這一重大問題告知了國家總統托馬斯(丹尼·格洛弗飾),在總統的牽頭下,各國舉行了秘密的全球會議,並最後商議,為應對2012末日的到來,由中方在西藏負責督建“諾亞方舟”。

為了不引起世界民眾的恐慌,世界各級政府對外界對末日的消息實行了全面封鎖,然而這裡所謂的“全面封鎖”,只是相對於像另一個男主傑克遜(約翰·庫薩克飾,後文簡稱小杰)這樣的普通人而言的,對於那些富可敵國的權勢大亨來說,他們可以用自己所掌握的財富,獲得倖免於難的門票,因為世界各級政府需要大量的財富以建造諾亞方舟,因而求生的通道口,優先向富人階層打開。

豆瓣7.9《2012》:光影與現實的道德困境,文明視野下的人性救贖

2012末日日期而至,像小杰一樣的普通民眾,只能夠依靠自身的求生技能,在死神的鬼鐮下,拼命地掙扎,所幸在男主的光環下,男主一家都受到了上帝的眷顧,成功逃過了世界末日。


豆瓣7.9《2012》:光影與現實的道德困境,文明視野下的人性救贖

而作為國家總統的托馬斯則以自己的生命踐行了對“民主”與“自由”的信仰,當災難來臨之前,作為國家元首的他,本來是可以選擇自行搭乘諾亞方舟逃難的,但是他的良心告訴他:

他屬於這個國家,他選擇了以身殉道,選擇了與這個國家來不及避難的民眾一起面對命運的裁決。

這樣一位總統堪稱“自由”與“民主”的楷模,除此之外,更能夠彰顯這位英雄的劇情還在於,在災難來臨的最後幾個小時,在小艾的建議下,他以全球直播的方式,將末日來臨的這一消息,由最初的全面封鎖,轉而向所有的民眾告知了事實的真相,讓每一個來不及避難的民眾有了跟親朋好友告別的最後通牒時間,正如影片中所說的那樣:

我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真相告訴民眾。至少他們知道以後,可以與家人告別;至少母親可以安撫孩子,而父親可以請求女兒的原諒。

豆瓣7.9《2012》:光影與現實的道德困境,文明視野下的人性救贖

對於他乃至世界各級政府而言,他們一開始選擇全面封鎖末日的消息,初衷不過是為了避免造成世界民眾的恐慌,他們的選擇,我們無從過分指責,這對於他們來說,何嘗不是一場道德倫理的博弈呢?

影片裡的國家總統托馬斯為“民主”與“自由”的信仰而以身殉道的形象,無不讓人肅然起敬,然而,作為一部良心的電影,《2012》最大的貢獻,就在於為現實中可能存在的概率事件做了所有未雨綢繆的預警,然而當光影世界的劇情,真實在現實中上演的時候,《2012》所做的努力,卻如同付之東流一般,被當成了一則杞人憂天的笑話。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012》這部電影所彰顯的大國良心,在現實與光影的叛逃下,是對所謂“自由”與“民主”的大國良心最赤裸的嘲諷。

豆瓣7.9《2012》:光影與現實的道德困境,文明視野下的人性救贖

光影與現實的道德困境,文明下的人性救贖

在關於人性問題上,在《2012》中還有這樣一個片段,那就是當無盡的洪水奔湧至諾亞方舟所處的地方時,被諾亞方舟拒之門外的還有數不盡的普通民眾,就在離洪水到來還有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裡,在小艾和以身殉道的總統女兒——勞拉(桑迪·牛頓飾)的斡旋下,世界各國政府同意打開諾亞方舟的大門,讓這些民眾得以獲得庇護的場所。

很多人斥責小艾和勞拉,他們太過於“聖母”了,在僅有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裡,不要說能夠拯救多少人,單單是這樣的一種輕率的舉動,就無疑是對諾亞方舟裡的所有人來說,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而在後面的劇情中,因為諾亞方舟的大門出現了故障,洪水的襲來,使得已經躲進諾亞方舟裡的民眾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更是險些讓諾亞方舟遭遇團滅的險境。

或許正如很多民眾所說,小艾和勞拉太過於聖母了。

然而,在生命面前,我們真的能夠斥責他們嗎?

豆瓣7.9《2012》:光影與現實的道德困境,文明視野下的人性救贖

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曾經在一節公開課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命題,即所謂的行為選擇的道德困境:

火車疾馳,司機在駕駛室裡悠閒地喝著咖啡,一抬眼,猛然看見五個人正在前方鐵軌上幹活,按警鈴,沒響,拉手剎,失靈,眼看就要撞上這五個人,突然發現不遠處鐵軌有個分岔,岔道上站著一個人。是轉向岔道,撞死一個人,還是繼續開下去,撞死五個人?如果你是火車司機,會怎樣選擇?

這很顯然就存在著一個很現實的道德悖論,因為不管是選擇撞死一個人,還是選擇撞死五個人?看似只是一個數字的概念問題,很多人就會很明確地給出答案:“當然是撞死一個人”,因為這樣算起來犧牲一個人,卻拯救了五個人,顯然很划算。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從數字概念上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的最終指向,卻是作為生命個體本身的行為選擇上,看似合理的選擇背後,卻是道德的追責,因為不管答案是選擇“一個人”還是“五個人”根本就沒有最佳的選擇,這個命題本身就存在著荒謬。

誠如《2012》所說到的一樣: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壞力前,我們都是無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天性中光輝燦爛的人性,是為了親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

豆瓣7.9《2012》:光影與現實的道德困境,文明視野下的人性救贖

在生命面前,小艾和勞拉的選擇並沒有太多的過錯,畢竟生命不是簡單的1+1的數字概念問題,人類文明的延續也正如小艾所說:

人類應該互幫互助,而文明正是需要同心協力共創美好家園。

藝術源於生活,是生活的高度凝練。

小艾作為“自由”與“民主”的正義化身,在影片裡,時刻保持了自身行為的聖潔,但是作為現實而言,所謂的“自由”與“民主”在現實中,卻再次遭遇了相悖的境遇,影片所昭顯的大國良心,在現實面前被赤裸裸地打臉,在利益面前,向全世界範圍內灌輸的“自由”與“民主”更像是一場自編自導的滑稽劇。

《荀子·王制》中曾有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如果不能夠像其宣言下所承諾的那樣,賦予本國每一個民眾以真正的“自由”與“民主”,還在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傾軋,那麼正如影片《2012》所預示的那樣:

你每天都看到好人死掉,卻依然堅信上帝?

豆瓣7.9《2012》:光影與現實的道德困境,文明視野下的人性救贖

如果你還有什麼好看的影視推薦?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影視熱評,品讀人性,盡在閒娛快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