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疫情升溫金融市場低迷,中國當用金融自信馳援全球!(1)

活了90歲的巴菲特在第一次道瓊斯指數熔斷的時候,便驚愕地說道,活了這麼久像這樣的場景也是頭一次見,然後隨後不到10個交易日的時間裡,全球見證了美股不熔斷,似乎就沒有開盤一般的慘狀。只能說如今的美股是,千股跌停還感傷,千股腰斬已尋常。

那麼對於中國的資本市場是否有足夠的自信,鶴立雞群,引領全球率先走出陰霾?以及哪些領域會率先提高景氣度?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疫情在全球大爆發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勢必會被影響,但是中國的內需也更大,內需替代式增長會最大限度彌補境外的損失。內需擴大,所觸及的領域,必然會以超過其他行業的增長速度,快速繁榮。那麼可能制約我們發展的其他因素有沒有?下面我們來看。

1、海外媒體普遍宣傳的中國的疫情有可能二次爆發,這個可能性有沒有?個人認為,這個情況發生的概率是絕對的0!!!為什麼?首先,疫情最先爆發的武漢是在毫無防備,全國人民毫不提防的情況下發生的,患者的行蹤極難追溯,更難覓與其有過交叉的人到底有多少,交叉者被傳染概率極大,但是現在呢?在全國人民2個月的高強度培養下,你看看街上有幾個人不帶口罩的?就這一點大面積傳播的概率就是0,再一個現在的健康碼已經極為普遍,就算這幾天發現境外回國病例感染本地人員,交叉者也極易被追蹤,得益於人手一份的二維碼,外國沒有移動支付,根本不瞭解二維碼的厲害之處。這就完全能實現發現一例全部控制。最後,因疫情尚未結束,人們在正常的工作之餘,也不會像此前一樣大範圍活動,被潛在患者傳染的概率就又小了太多太多。這種背景下,實在是想不到二次爆發的可能性有多少?這也決定了,我國註定引領全球走向正常化經濟活動的道路,歐美國家現有的控制方法,大概率會使疫情長期在社會上間歇式蔓延,進而使得本國企業生產經營受影響的時長增加。我國企業由此產生的全球市場份額增加,便順理成章,對各企業是不是正面影響,顯而易見。

今日因時間有限,先分享至此,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下一篇分享一下A股目前的估值是否支持以及大概率景氣度快速提高的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