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銀財富副總裁惠曉川:財富管理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時代週報記者 林沫 發自上海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對財富管理行業造成不小衝擊,但機會依然大於挑戰。”2020年3月21日,海銀財富副總裁惠曉川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雲專訪”時表示。

自3月9日海銀財富幾乎全員復工以後,惠曉川一直忙於部署公司內部智能化運營,以及防疫工作,而面對突然而來的,新的行業背景和現狀,他也很快有了自己的一番思考。

他說,毫無疑問,疫情對行業內各家機構的應對能力、轉型能力都是一種考驗,這也加速了行業的變局,不久即可看到,頭部機構的引領示範作用會愈加明顯,市場份額亦會逐步向“頭部”傾斜。

疫情影響尋找頭部機會

財富管理行業一向以線下點對點的服務模式為主,疫情抑制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接觸,加之暴發突然,故帶來的衝擊不言而喻。

惠曉川表示,一方面,疫情期間,理財師傳統的服務客戶方式受到極大影響,無法與客戶見面完成全流程服務,如何將原先的線下業務有效地搬到線上,成為了全行業共同面臨的難題。

而另一方面,由於無法開展線下活動,獲客難度增加,但房租、工資等成本仍在,企業運營壓力加大,尤其是一些中小型財富管理公司,甚至難以為繼,出現了降薪裁員“斷腕過冬”的情況。

“疫情將加速行業的洗牌,未來資源或加速向頭部機構集中,馬太效應更為凸顯,”在惠曉川看來,疫情固然有衝擊,但對於頭部財富管理機構來說,機會大於挑戰。

惠曉川解釋說,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向高質量增長模式轉型,中國財富管理行業也正從粗放式增長向更加精細化、專業化發展轉變。疫情之前,行業總體上呈現“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的兩極分化局面。

一方面,監管趨嚴,防範經濟金融風險,行業不斷出清;另一方面,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潛力巨大,整個行業競爭熱度不斷上升,外資機構紛紛搶佔市場,國內傳統資管機構也在積極佈局。而疫情發生後,變局加速,頭部機構優勢明顯,市場份額逐步向頭部機構聚攏。

“未來,財富管理機構需要往專業化、合規化、精細化、國際化、科技化等方面發展,專業能力越來越成為財富管理機構的核心競爭能力。”惠曉川指出。

他進一步分析道,2020年在合規化方面,監管趨嚴將是常態;精細化方面,機構必須具備從粗放式經營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的思維模式和管理舉措;國際化方面,高淨值人群更加聚焦全球市場,資產配置全球化是大勢所趨;而在科技化方面,財富管理服務線上化、智能化會逐漸成為新的業務經營模式。

那麼疫情過後,三方財富管理市場將迎來哪些投資機會?

惠曉川認為,應打破舊有思維,才能發現新的機遇。改革、創新、民生應該成為今年投資的主線。土地、資本、制度改革會激發微觀企業的發展動力,科技創新會賦能產業升級,而民生短板例如醫療、教育等方面也存在大量投資機會。

群雄逐鹿對標頂級私行

2019年以來,中農工建交等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成立。2020年初,東方證券也傳出招兵買馬,搭建公司私人銀行業務的訊息。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些都是意在滿足高淨值人群強大的、多元化投資需求,各方機構發力競奪財富管理市場蛋糕之舉。

群雄逐鹿,面對正規金融機構,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又會面臨怎樣的挑戰,該如何應變?

惠曉川表示,海銀財富在戰略規劃、服務理念和運營體系上,一直對標全球頂級私人銀行。

自創立至今,公司始終致力於做真正的私行家,致力於把資產配置理念和服務貫穿於客戶終身的財富管理需求當中,通過全家族的立體視角,構建全球化的服務平臺,實現全價值鏈的業務體系,為他們人生的每個階段,量身定製一攬子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服務。

海銀財富擁有家族財富辦公室,惠曉川認為,它不僅是一個執行機構,更是一個智囊機構,具有戰略思維的人才是家族辦公室的核心資產。

近年來,國內家族信託業務需求逐漸增加。據2019年《貝恩公司高淨值人群調研分析》報告顯示,已有超過50%的高淨值人群受訪者開始準備或正在進行財富傳承的計劃和安排。不過,縱觀國內家族信託,還處於起步的階段,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監管趨嚴,合規穩健發展越來越成為海銀財富等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堅守的“生命線”。惠曉川表示。

“資管新規對於財富管理行業的影響最終會滲透到業內每家企業,中長期看,其將顛覆現有模式,未來市場的競爭將更加考驗專業與合規化程度,無疑,大浪淘沙後,財富管理行業也將迎來更穩健的發展。”惠曉川說。

科技賦能智能投顧助力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疫情非常時期,‘活下去’成了大家普遍共識,只有扛過寒冬,才能迎來陽春。我們認為,企業的‘免疫力’關乎成敗、決定生死。這次疫情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企業文化、專業實力、運營決策效率、組織凝聚力和持續力以及創新變革能力的重要性,它們就是企業免疫力的重要來源。”惠曉川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他說,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海銀財富迅速決策,認為這是一次打造智能化平臺的良機。疫情特殊環境助推了海銀財富智能化平臺的進程。

“未來海銀財富的業務模式還將持續向線上化、智能化以及生態化方向轉型,計劃將人工智能技術、服務與場景、數據、業務等多方面結合,在服務數據和服務場景中深入落地AI應用,將更多智能化操作手段應用到平臺發展中。”惠曉川說。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