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身上這3個部位,就算再髒也別用力洗,別因無知害了孩子

文|中醫李知行

照顧孩子每位寶媽都要求自己做得精心周到,但有一些寶媽過分追求完美和乾淨,有時候反而會害了孩子。保持乾淨衛生是遠離細菌疾病的第一步,不過對於新生嬰兒來說,過分追求乾淨並不是什麼好事。

嬰幼兒身上這3個部位,就算再髒也別用力洗,別因無知害了孩子

懷胎十月,球球媽媽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生下一個健康可愛的大胖小子,一家人喜不自勝,抱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也把球球媽媽當成家裡最大的功臣。最令人欣慰的是球球生下來體質就非常棒,大眼睛忽閃忽閃,哭聲也十分高亢有力,連產科醫生都誇這個孩子身體好,都是寶媽細心呵護的功勞。

帶球球出院的時候,天氣已經逐漸回暖,寶媽發現球球身上和頭上有一些黃色結痂,用手摳還能摳下來,於是趁著天氣溫暖,寶媽打算認真幫寶寶洗個澡。

但黃色的結痂很難除去,尤其是頭上的結痂,剛開始她只是用水洗了洗,但是結痂紋絲不動十分頑固,於是球球媽開始用手搓,一不留神就因為用力太大把球球搓疼了,寶媽這才罷休。這次沒洗乾淨,她決定下次繼續洗,直到把礙眼的結痂完全洗乾淨為止。

沒想到第二天球球突然開始高燒不止,球球媽媽第一時間把他送到了醫院,結果體溫一下子飈到了40℃,這可把家人嚇壞了,經過生全力搶救才讓球球身體穩定下來。查明原因之後,醫生告知是因為大力清洗寶寶的滷門,導致寶寶出現細菌感染,加上這兩天又受了涼,才會高燒不退,再晚一步很可能會影響大腦發育,留下終身的遺憾。

嬰幼兒身上這3個部位,就算再髒也別用力洗,別因無知害了孩子

囟門是寶寶頭上顱骨的閉合間隙,剛出生的嬰兒囟門還沒有完全閉合,所以非常脆弱。囟門和腦部神經連接緊密,過度摩擦非常容易傷害到腦部神經,囟門上的一些黃色結痂大多數都是油脂分泌旺盛導致的,隨著時間會自然脫落,家長們無需過度干涉。

寶寶身上這幾個部位,就算再髒也別輕易洗,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孩子

一、肚臍

肚臍是人體最薄弱的區域,對於成年人來說也是如此,新生的嬰兒臍帶剛剛脫落,過度搓洗人為干預會讓寶寶腸道受損。嬰兒體質較差刺激肚臍很容易造成腹瀉、食慾不振,甚至引發腸胃炎等疾病,在洗澡時最好採用擦洗的方法,洗完澡之後一定要保證肚臍乾爽溫暖,防止嬰兒拉肚子。

二、鼻子

嬰幼兒鼻腔中存在分泌物,洗澡的時很多寶媽會刻意揉搓寶寶的鼻周,希望幫他們把分泌物清除掉,或者用棉籤,吸鼻器手動幫寶寶處理。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做法,如果手法不專業很容易讓寶寶的鼻腔膜破損,導致細菌感染,而且用力過度會影響寶寶鼻腔的軟骨發育。

嬰幼兒身上這3個部位,就算再髒也別用力洗,別因無知害了孩子

三、胎脂

胎脂在新生兒身上非常容易見到,通常是白白厚厚的一層,隨著時間慢慢會變黃,看起來雖然很髒,但是對寶寶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生兒非常嬌嫩,胎脂在羊水中發育階段就已經形成了,主要作用就是保護皮膚減少磨損。胎質和皮膚的粘合度非常強,洗澡時用力揉搓,不僅不能完全清除,還會使寶寶柔嫩的皮膚髮紅,容易導致細菌感染。最佳處理辦法就是不要過分干涉,更不能大力揉搓,隨著寶寶長大胎脂會自然脫落。

我們都喜歡寶寶白淨可愛的樣子,看似髒髒的總覺得礙眼,恨不能搓洗乾淨,但是這些部位不管多髒都不能過度清洗,寶媽們要千萬注意。

給寶寶洗澡是需要技巧和方法,才能讓寶寶既乾淨衛生又免受損傷。

一、掌握正確洗澡手法

新生兒洗浴用品要選專為寶寶設計,不含傷香精和一些刺激成分,能夠在寶寶表面快速成膜,滋潤寶寶的皮膚,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不要用手大力幫寶寶搓洗,像囟門、眼睛、耳朵這些身體部位擦洗即可。

嬰幼兒身上這3個部位,就算再髒也別用力洗,別因無知害了孩子

​二、溫度要調試好

寶寶皮膚比較敏感,洗澡水溫保持在37℃左右最好,並且要做好保暖措施,室溫宜調至26℃以上,否則會加大受涼的風險。

三、洗澡姿勢很關鍵

六個月以下的寶寶最好有兩位大人配合洗澡,因為他們的脊椎發育尚不完善,躺著洗是最好的姿勢,同時還要防止眼睛和耳朵進水,所以洗澡時須有人在旁邊幫忙。六個月以上的寶寶更加活潑好動,脊椎發育也更完善,我們在洗澡時可以放一些小玩具,吸引寶寶注意力,讓寶寶坐著洗澡更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