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持續低迷 全國多地出臺政策“活躍”汽車消費市場

本報記者 丁琦報道

新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本就處於寒冬的汽車銷售市場雪上加霜。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月國內汽車產銷均大幅同比下降。

然而,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離不開穩住傳統領域消費。近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已陸續發出“救市”措施。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發文,提出大力優化國內市場供給、持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並明確“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在此之前,廣州、湖南等多地也已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

對此,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3月18日表示,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推進復產復工、恢復營業的主體責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緊取消過度管控的做法和規定,儘快讓消費熱起來、讓經濟活起來。

汽車銷售明顯下滑

车市持续低迷 全国多地出台政策“活跃”汽车消费市场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2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個百分點。大宗耐用消費品當中,汽車銷售額同比下降37%。

從多方數據顯示,我國汽車市場二月份銷量呈現“斷崖式”下跌。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今年2月前兩週,汽車市場零售同比下滑達92%,創歷史最高跌幅。

從對外公佈今年2月份前半個月全國乘用車銷量數據顯示,2月份前半個月國內乘用車日均零售銷量僅為2249輛。

汽車銷售市場銷量較為慘淡。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部分銷量排名曾經靠前的車企,於今年2月的銷量跌幅都超過70%。如上汽通用、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今年2月銷量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了83.5%、76.4%、78.2%、89.9%。

北京某汽車經銷商汽車銷售管關經理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疫情期間,客流量大幅減少,平時週末為汽車銷售高峰期,平均能賣出汽車20餘輛,而疫情期間最多隻賣出去3輛汽車,年前的庫存車輛到現在不得不大幅降價進行銷售,雖然店內也上線了網絡購車,但是諮詢的客戶很多,而實際購車人數卻很少”。

大部分傳統汽車經銷商均表示“門前冷落車馬稀”。對此,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受大部分企業延遲復工,加上零部件短缺供應、經銷商線下銷售受限等因素影響,市場形勢依然嚴峻。雖然部分車企嘗試新零售的方式營銷,不過想要實現曾經的高銷量還是有很大困難。因此,出臺相關汽車救市措施刻不容緩。

不僅如此,新能源汽車也遭遇滑鐵盧。據數據顯示,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9951輛和12908輛,同比分別下滑82.9%和75.2%。其中,純電動乘用車2月售出9291輛,同比下滑73.8%;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售出2190輛,同比下滑82.6%。自2019年6月26日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退坡起,銷量持續下滑。

在生產端,中汽協針對23家汽車集團進行密切追蹤。截至3月11日,23家企業復工率為90.1%,員工返崗率達到77%。其中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吉利汽車、江淮汽車、華晨汽車等企業已經實現全面復工。

產業分析師楊磊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雖然大部分車企都已復工,並且員工返崗率也在持續上升,但是新能源汽車銷售仍面臨著問題,自新能源補貼退坡,銷量下滑開始,此次疫情造成新能源汽車銷售持續下滑,其中車企原材料供給受阻,銷售市場不景氣,企業出口壓力加大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目前來看市場恢復仍需一段時間。”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提促進汽車、家電等重點商品消費的政策措施,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支持引導各地制定獎補政策,鼓勵企業開展電子產品以舊換新。

政策轉變促進汽車消費

车市持续低迷 全国多地出台政策“活跃”汽车消费市场

我國汽車產業在經歷2019年寒冬後,疫情給汽車廠商帶來了更加沉重的經營壓力。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來看,汽車銷售的跌幅已超過同比往期。

根據2019年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統計年鑑顯示,中國居民家庭的消費品普及率總體水平較高。僅有全國1/3的家庭擁有汽車,而且如果考慮部分家庭有多臺車的複數保有的話,實際上有更多家庭沒有車。

事實上,穩住傳統領域消費,汽車消費是短板更是重點。此次23部門聯合出臺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也提出,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王都表示,爭取取消或者優化汽車限購的政策,釋放一些被壓抑的購車需求,可以直接拉動汽車銷量,提振市場信心。

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已有佛山、湘潭、廣州、珠海、長沙、重慶等地相繼出臺鼓勵汽車消費政策。

此外,廣州、深圳均明確表示從6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分別增加10萬和8萬個中小客車指標。貴陽市於同年9月表示增加發放3萬個號牌、並取消小客車搖號政策。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受疫情影響,乘用車市場零售量損失在百萬輛級別。如果限購城市被限制的50萬-60萬個牌照配額有序放開,可能會帶來20萬-30萬輛的銷量,對提振車市、促進消費信心恢復具有積極的作用。

業內人士分析,近期全國性汽車刺激政策有望落地,預計主要將在激發消費潛力、穩定產業鏈經營以及培育特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等幾個大方向展開。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雖然2月份數據受疫情影響大幅下滑,但銷量觸底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企業逐步復工復產,3月份前十天的銷量下滑幅度已收窄50%-60%,在現有條件下,未來將會進一步改善。不過,2020年銷量降幅將超過之前預測的-2%。

楊磊表示,我相信等待疫情徹底結束後會出現集中購車的局面,也會帶動部分月份銷售實現同比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汽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中汽協提出的“穩增長,促消費”相關政策建議,包括加快推進包括湖北地區企業的復工復產,保障用工,提高物流效率;調整“雙積分”考核、延緩“國六”達標車型等積極減負政策;優化並延續新能源補貼政策,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產業,以及儘快出臺激發消費潛力系列政策等。

此次疫情的影響也加速了汽車政策舉措的出臺。其中,在有關“促消費”方面,中汽協建議,不僅在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還包括解禁新能源汽車限購。將個人購車支出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調整小排量(1.6L以下)乘用車購置稅率;出臺“汽車下鄉”促進消費政策;實施“國三”排放車輛購置稅減免;加大汽車金融支持;提高整車出口增值稅退稅稅率,促進整車出口;以及促進二手車流通和消費。

“隨著復工復產的進一步推進,以及相關政策的及時落地,不僅能拉動一定的汽車消費,更為關鍵的是,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都能因此而受益,從而促進汽車產業鏈的整體發展。”張翔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地方政府落實限購鬆綁肯定值得期待。目前地方政府未明顯跟進,或因時機不合適。後續隨著疫情結束、消費行為恢復正常,那個時候出臺限購鬆綁政策能更好引爆消費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