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什麼會成功

康熙一生有36個兒子,活下來的有24個。其餘的是怎麼死的呢?多數是出天花死的。這24個兒子他不往外封了,就留在中央政府,分配工作,你管禮部,你管吏部,你管兵部,你管刑部,你去帶兵,你去賑災,你去修河。

康熙的這24個兒子身體都非常棒,工作能力強,又各自把持一部分權位,培養出來的能力也是極強的。我曾經做過一些分析,這24個兒子,其中9個年長一點的骨幹,放在任何一個時代,想必都是強的,即便其中最弱的太子,如果放到別的地方去,也很強。

從秦始皇到宣統,每一代都會出現奪權鬥爭,但像清代這樣的強強相對,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一次,即“九王奪嫡”。最終兄弟死的死、散的散。

具體的過程不詳細講了,總而言之,最後的勝利者是雍正。

雍正為什麼會成功

那麼他為什麼會成功?雍正是不是在24個兄弟裡面特別優秀、特別傑出、工作能力特別強的呢?我認為他當然算強,但還不能算是最優秀的。

假如說諸位有一筆非常豐厚的財產,要分配給自己的兒孫。假如說你這一群兒孫都在盤算老頭、老太太什麼時候死,怎樣瓜分這一筆遺產。其中只有一個兒子不這樣,他到你跟前來給你捶背,說:“老爺子啊!你的健康就是我的幸福,每天晚上我一想到你的身體狀況,我這個眼睛一眨,就會睜得老大,就再也睡不著覺。我真是希望上蒼賜你長生不老,讓你永遠健康,能夠永遠庇佑我們。”

雍正採取的就是這個辦法。他不去奪位,你分配給我工作我就努力工作,我要為老爺子分憂。別的孩子都在那裡盤算自己的利益,我卻勸你保重自己的身體。

第二個原因,雍正能解決康熙所解決不了的政治問題。

康熙一生征戰,3次親征準噶爾,有時兩天只吃一餐飯,幾次從死人堆裡面被他的部下背出來,部下把水讓給他,剩那麼一塊乾糧,也讓給康熙。在這種戰爭過程中,他和他的這些部下既是上下級的君臣關係,又有一點戰友的味道。

這些人吃苦就是為了享福,那麼等戰爭勝利以後,工資不夠花,就到戶部去借,借來借去就快把國庫給借空了,只剩下700萬兩銀子。借錢容易,你找他去要賬,他把衣服一撕,說,你看看!這個地方,這一塊劍傷,是我揹著皇上從某個地方跑出來的時候替皇上挨的,那時候你在哪裡?這一刀本來應該是砍在皇上身上的,我給皇上擋了。這會兒你小子來找我要賬,沒門!

要賬的人就去找康熙,回稟說,你看我要不來賬,怎麼弄?康熙說,算了,這個人我知道——就變成了這樣一種局面。

康熙這個人,作為一個政治家,應該說心地是偏軟了一點。但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很清醒,國庫裡面只有700萬兩銀子是不行的,他需要一個能夠替他把這些賬要回來的人。這就需要一個鐵面人物。

第三個原因,雍正有一個好兒子,乾隆。康熙選中雍正,也知道雍正即位的時候,已經是四五十歲的人了,雍正之後是乾隆,就可以確保清室江山三代的穩定。在中國歷史上,你翻開《唐史》,再翻開《宋史》,因為有個好皇孫而選中皇子的,有的是,不光是雍正。

我們可以看到雍正的治理功績,上臺整頓13年,清理吏治,整頓財務,追平虧空,建立攤丁入畝制度,建立火耗歸公制度。雍正中期的時候,國庫的銀兩就從700萬兩增加到了5000萬兩,增加的數目,並不是來自老百姓、來自賦稅,而是從腐敗官員手裡追回來的。

應該說,雍正在吏治方面的成就對我們來說有很好的參考意義。

我讀到晚清的資料,說康熙年間,如果一個省裡的巡撫,或是一個將軍,想搞掉一個縣令,不費吹灰之力。到雍正時期,“雖置之於死而不能矣”。

以山東為例,山東巡撫告他下面的縣令,說這個縣令不合格,請求皇上下聖旨,罷免他的職務。前兩次上奏摺,雍正都沒有理他,到了第三次,雍正勃然大怒,批示:某某某究竟與爾有何仇隙,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不就是因為你母親做壽時,他只給你送了一雙鞋嗎?現在你降三級,他升三級。

雍正這個人做事是很極端的。有農民地種得好,他獎勵這個人升到九品官。他提倡拾金不昧。獎勵拾金不昧,獎金不能超過本金吧?他給的獎金超過本金。這就搞得全國到處都有人說“我也撿到了,我也撿到了”。

作者寫書,13年寫了13本書,共計500萬字,寫出一身病來。雍正在位13年,寫了1000多萬字的硃批諭旨。他還要接見大臣,還要召集會議,還要視察工作,還有各種各樣的國事活動。

所以說,雍正不可能是一個荒淫的人,因為荒淫也是需要時間的。

他進行的這一系列經濟改革,還有一系列政治上的整頓,給乾隆留下了一個相對豐厚的家底子,也給乾隆留下了一支相對清廉的幹部隊伍。所以乾隆皇帝所造的“十全武功”,應該說當中起到承前啟後作用的,就是雍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