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跨特大橋:200米高主塔,成功封頂

200米的巍然高度

16634.5立方米混凝土超大體量

可抗12級颱風、9級地震

及10萬噸船舶撞擊的堅固身軀

3月18日

中鐵十一局南沙港鐵路項目

跨西江斜拉橋157號主塔成功封頂

標誌著這座有著“世界第一跨”之稱的

特大橋取得重大突破

世界第一跨特大橋:200米高主塔,成功封頂

157號主塔塔高200米,分35個節段,歷經670天的爬模施工。橋塔共澆築混凝土16634.5立方米,可以灌滿7個奧運會標準泳池;消耗鋼筋3072.3噸,相當於近2300臺小轎車的重量;設計可抵禦12級颱風、9級地震以及10萬噸級船舶的撞擊。

世界第一跨特大橋:200米高主塔,成功封頂

本次封頂的157號主塔

單單一個主塔就有如此體量,南沙港鐵路跨西江斜拉橋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跨西江斜拉橋全長1117.5米,屬鋼箱混合雙主樑結構,主跨跨徑600米,主橋採用H型橋塔,156號、157號橋塔塔高分別為208米、200米,為世界雙線貨運鐵路建設史上同類型結構跨度最大的斜拉橋,是本標段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也是全線施工難度最大、安全風險最高的工點之一。

世界第一跨特大橋:200米高主塔,成功封頂

建設中的斜拉橋

橋塔上指藍天,橋面橫跨西江。

從水底到水上,“世界第一跨”在施工過程中遇到了什麼難題?建設者又如何攻克難關?


1.攻克大直徑樁基成樁難題

世界第一跨特大橋:200米高主塔,成功封頂

國內最大噸位XR-550旋挖鑽機

跨西江斜拉橋主墩採用群樁基礎,樁徑3米,最大鑽孔深度達107米。由於樁孔直徑超大、超深,加之橋址水系發達且軟弱土層厚度較大,易造成護壁泥漿失效,存在孔壁局部或整體坍塌的危險;鑽孔深度超過80米後,鑽機進入軟硬交互地層,樁孔豎直度控制十分困難。為此,項目引進了國內最大噸位XR-550旋挖鑽機進行鑽孔作業,配置大噸位的運輸船現場製備泥漿,提高了鑽孔施工質量和效率,同時購置TS-K100全自動超聲成孔檢測儀替代傳統探籠對成孔質量進行實時檢測,檢測結果數據化、精確化,有效指導鑽進施工。


2.攻克大尺寸鋼圍堰施工難題

世界第一跨特大橋:200米高主塔,成功封頂

鋼圍堰入水

大橋主墩雙壁鋼圍堰平面尺寸為49.1×41.2米,高28.5米,總重量2152噸,分三節吊裝下沉,單節最大重量980噸,吊裝作業安全風險高、下沉精確就位困難大,且封航時間只有12小時。為確保鋼圍堰精確就位和順利著床,項目運用HydroSurveyor水下三維掃描儀對河床進行掃描,準確掌握河床原始地貌,並在施工前通過BIM技術模擬施工專項方案,實現優化方案的目的。


3.攻克承臺超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水化熱難題

世界第一跨特大橋:200米高主塔,成功封頂

承臺澆築

主墩承臺混凝土單次澆築超10000立方米,大量的水化熱會導致構件產生貫穿性斷裂和局部裂縫,影響構件質量和結構安全。為解決大體積混凝土澆築的水化熱問題,項目除採用優化配合比設計、分層分塊施工等常規措施外,還應用了智能控溫系統。前期智能控溫系統通過CFD分析計算,為通水冷卻方案提供數據支撐,確保冷卻水管佈置更加合理;後期智能控制系統根據承臺自身溫度場分部情況,自動調節冷卻管的運行狀態,使對水化熱的控制更加高效。

4.攻克鋼混結合段質量控制難題

世界第一跨特大橋:200米高主塔,成功封頂

首段鋼混結合段吊裝

斜拉橋主橋有兩處鋼混結合段,是受力特殊部位,對混凝土的抗裂增韌性能要求非常高,且設計佈置鋼筋特別密集,以至於影響正常作業。如何保證結合段的施工質量是施工中的一大難點。項目一方面展開科技攻關,分“隔倉”和“區塊”兩部分進行混凝土澆築工藝試驗,優選混凝土配合比,制定科學的分區分塊施工方案;另一方面運用BIM技術,解決箱體內鋼結構和鋼筋骨架的碰撞問題,為工人箱室內作業提供合理的空間,確保了結合段的順利澆築。


5.攻克高空施工安全保障難題

世界第一跨特大橋:200米高主塔,成功封頂

項目執行防颱預案

高空中,受江風影響,索塔會因“風渦流效應”而產生柔性擺動,其擺動量隨風的強弱隨機變化,除了對索塔定位、中心軸線及垂直度控制有影響外,也為液壓爬模施工帶來了高風險。為此,項目一方面加強監控量測,一方面制定了科學的作業方案和應急預案,如每日進行氣象監測,預判能否作業,決不冒險;颱風等極端天氣到來前,採取降低索塔旁塔吊自由高度、拆除塔吊平衡臂、撤退大型施工設備等措施。在過去的三年中,項目平安度過“天鴿”“山竹”等巨型颱風的侵襲和雨季激流洪水的衝擊。


施工中,BIM技術的運用貫穿全程,助力項目實現精細化、集約化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

世界第一跨特大橋:200米高主塔,成功封頂

鋼圍堰施工可視化交底

項目建設伊始,一公司就在南沙港鐵路項目成立BIM工作室,開展基於BIM技術的重難點工序研究與施工深化設計。通過對全橋進行建模,超前發現圖紙問題並及時與設計院溝通聯繫,優化連續梁設計;利用BIM模型快速提取工程量,讓物料需求獲取更便捷、精準;將BIM技術與監測技術結合應用,對雙壁鋼圍堰吸泥下沉等關鍵環節進行更加精準的控制;針對複雜工序,項目製作可視化交底,讓作業人員能夠直觀地觀察到橋樑結構和細部節點,從而進行精準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為現場提供全方位技術服務的同時,項目BIM工作室的作品還獲得2019年度湖北省建設工程QC成果優秀獎、廣東省BIM大賽二等獎、“科創杯”全國BIM大賽三等獎。

世界第一跨特大橋:200米高主塔,成功封頂

橋塔滑模施工可視化交底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工程,南沙港鐵路通車後將實現地區物流運輸革新,打通海鐵聯運“最後一公里”、發揮“海鐵聯運”“海公鐵聯運”功能,創造出更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將推動珠江流域作為“一帶一路”橋頭堡作用,為沿線國家及地區商貿往來提供服務,助力廣州成為世界級鐵路物流樞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