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中国人是席地而坐《性命圭旨》说:上古之人,有息无睡

唐朝以前,中国人是席地而坐,之后有了凳子、椅子之类,相应的人们的体质也急剧地下降了。《性命圭旨》讲:“上古之人,有息无睡”,为什么会无睡呢?因为“神足不思眠”。而神足的基础是“精足不思欲,气足不思食”。“有息无睡”可直接入道,即静功打坐修为在那个时代是可以行的通的。

唐朝以前,中国人是席地而坐《性命圭旨》说:上古之人,有息无睡


社会向前发展了,人们的体质却距离“有息无睡”越来越远了,这样静功打坐的修为就不适应了,而开始产生出诸多偏差与弊病了。

此时,吕洞宾提出了“修墙补屋”之法,是说人们的体质犹如破损的房屋,要先把体质上的缺失修补完善后才可入道,这也就形成了“性命双修”的概念。性者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先天之物为无;命者为后天的血肉之躯为有。修性修命即修心修身,“有息无睡”者可直接进入性功专修而静功打坐。达不到“有息无睡”,就是在后天命功上有缺欠,不圆满,若要强行进行静功修为,那只能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吕洞宾说:“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丹经武学中的武学动功修为就是要补足这方面的缺欠,先行“修墙补屋”,培元筑基,有了命功的坚实基础而由动入静进入性功专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