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餘孽還是曠世逸才—楊度跌宕起伏的一生


帝制餘孽還是曠世逸才—楊度跌宕起伏的一生

1931年九月下旬的一天,楊度逝於上海法租界。申報為此做了一篇題為《帝制餘孽潦倒滬上,風流蕩子魂歸佛國》的評論文章,似乎是給楊度的一生蓋棺定論了。但鮮為人知的是,當時人數寥寥的弔喪人員中,有一個叫伍豪的人,他凝望著楊度的遺像堅定的說:“皙子先生,歷史會為你說公道話的”。而伍豪就是日後新中國的總理周恩來。那麼,楊度,這位袁世凱曾仰仗的曠世逸才,報界刊登的帝制餘孽,周恩來所敬稱的皙子先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少年立志高遠 師專帝王之學

楊度,字皙子,祖籍湖南湘潭,世代務農,父親早逝,祖父及伯父先後在湘軍中供職,頗有成就,遂使得楊家子弟能夠擺脫農門,專心向學。他初名承瓚,後自改名為度,改其弟名為鈞,字重子,以此來激勵自己和弟弟要有稱量天下的壯志與氣魄。楊度本身聰穎異常,再加上刻苦用功,很快在同儕之中脫穎而出,不到二十歲便中得順天府舉人。1895年到京師,參與了公車上書並結識了一眾維新黨人。但此次楊度卻名落孫山。在好友的引薦下,拜在湖湘國學名師王闓]運門下。王闓運一生醉心於帝王之學,早年與肅順、曾國藩交好。晚年退隱山林聚徒講學,曾苦於平生所研帝王之學無人承繼,但見楊度志存高遠,聰明勤奮,便把畢生所研的帝王之學全部教授與他。此時的楊度,年少氣盛,雖也滿腹才學,但也頗為自負,認為只要自己再潛心積澱修煉幾年,時機一到便會揚名天下,成就一代帝師之業。

青年留學日本 醉心君主立憲

面對著當時中國任人宰割、貧窮衰敗的局面,滿腔報國熱情的楊度也不由的思考中國的出路在那裡,於是,在1902年,楊度瞞著老師自費留學日本,到國外去學習救國救民的良方。到日本後,他進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速成班,與黃興同學。旅日期間,受日本政體影響,認為中國必須效法日本走君主立憲之路才有希望。1903年歸國被舉薦參加經濟特科考試,高中一榜第二名,但因清政府的腐敗愚昧,楊度被無端牽連,榜眼的名頭被褫奪。隨後再到東京學習,期間與孫中山多次辯論革命與憲政。楊度認為,中國接受專制的歷史悠久,習慣在君王的統治下過日子,若哪天沒了君王,大家茫茫然,群龍無首,就會出大亂子。更為重要的是,實行共和需要全體國民都有較高的素養,一事當頭,公民都要有替國家和公眾著想的道德意識。但在如今民智未開的中國,這是萬萬不可能的。雖與孫中山政見不合,但他把黃興介紹給了孫中山,直接促成了孫黃二位的聯合。此後幾年時間中,楊度為憲政奔走呼號,令他遺憾的是,即使清政府宣佈了預備立憲,那也只是做做樣子並無實質性舉措。待到民國建立,他轉投袁世凱麾下,本著“君主立憲為憲不為主”的原則組織籌安會,積極為袁世凱稱帝鋪路,希望通過袁世凱在中國實現他所夢寐以求的真正的憲政。同時他也要在此時一展先前所學,成就開國帝師偉業。不久,袁世凱皇帝夢破滅,而楊度也被作為帝制禍首遭通緝。萬念俱灰之際,他遁入了佛門。

轉向民主共和 秘密加入中共

或許楊度的六根未靜,他並沒有就此在虛妄的佛學中了卻餘生,而在逃避先前失敗的政治生涯中也同時對自己從前的思想和主張進行反思:既然君憲在中國已經走不通,那麼中國應向何處尋出路呢。他想到了孫中山,也同時記起了當時在日本與孫的那個約定:吾主君主立憲,若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當盡其主張,以助先生。在激烈的思想鬥爭下,楊度知恥而後勇,不顧別人異樣的目光,改過自新,全力支持孫中山的民主共和,在當時軍閥混戰的局面中,施展超群的遊說技術,調和各方,為保衛民主革命的成果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二十年代末期,楊度結識了李大釗並受到了共產主義思潮的影響,思想上開始傾向共產主義,在白色恐怖的那段時間裡,他隱姓埋名,由潘漢年介紹,周恩來首肯秘密加入了共產黨,作為一名地下黨潛伏在杜月笙門下當清客,期間為共產黨提供了很多重要情報並保護了一批人。直至終老……

生前身後之事 留待後人評說

楊度就這樣走過了他那傳奇而又複雜的一生,作為生活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文人,社會思想的每一次更替在楊度身上都體現的淋漓盡致:他的理想起初是做一個封建社會中有作為的士大夫,後來以君憲傳道者自居,之後轉而支持民主共和,最後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楊度思想轉變之劇烈,在中國近代史上極為罕見。之所以被屢屢質疑,主要是因為楊度早年為袁世凱的登基出過謀劃過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楊度思想的轉變並非出自於自己的私慾私利。我相信他是真心真意為國的。當確定一條救國道路之後,他幾乎是傾其所有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直到碰的頭破血流,他也不放棄自己曾經所追逐的報國理想。至於多次的思想轉變,那都是適應了社會發展的路線與軌跡,其實只要意識到錯了,多久都不算晚。最為重要的是,他確實也為近代中國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即使絕大部分並不為人所知。最後,讓我們用楊度在人生的最後一刻為自己創作的輓聯來結束此文,這大概也是楊度為自己做的最後總結,同時也寄託了他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帝道真知,如今已成過去事,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