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潛在客戶那麼多,為什麼下單的沒有幾個?


你的潛在客戶那麼多,為什麼下單的沒有幾個?

一直以來,我都很想糾正許多業務員根深蒂固的流量思維

也許很多人會不同意我的觀點,即“流量不是萬能的,也不是越大越好”。

引流沒錯,做生意需要更多的潛在客戶,然後在轉化率的指導下,提升銷售額,這是整體的思路,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有很多細節是需要商榷的。

01
獲取流量都需要成本

提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你能確定,你引來的流量中,有多少是跟你的產品高度匹配的?換言之,這些人有多少有可能下單?

再一個稍複雜的問題:

假設目前的100個潛在客戶裡,你的轉化率是5%;如果把潛在客戶增加到200個,轉化率還能維持不變麼?抑或增加?

這兩個問題背後,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大前提,就是“一切的流量,都是需要成本的”。

不管這個成本是直接的資金成本,還是間接的機會成本,最終都可以通過經濟槓桿來衡量,就是引流一個潛在客戶,需要多少錢

比如你做外貿,希望自己的官網得到更多關注和點擊,那就勢必要通過SEO,通過Google Adwords等方法,讓更多人看到,然後去點擊,最終的目的是可以收穫訂單。

又或者你通過線下的途徑,去參加一些展會,把自己的產品展示給參展的客戶們看,希望能夠接洽到目標客戶,並且收穫訂單。

若是做一個簡單的拆解,其實背後都是引流的動作,而這些動作的背後,是希望藉此獲得轉化,把流量轉化為真實的客戶,讓飄在空中的錢進入口袋

但是不管online還是offline,流量的獲取,都需要成本,這才是橫亙在大家面前的大難題。

02
消費場景中捕捉有效流量

理論上,流量無限大,必然帶來更多的客戶和訂單。

但是流量需要用錢購買的時候,不免就要衡量,如何讓自己的投入,有穩定的收穫。又或者說,降低風險且獲取收益。

所以關於流量,我們可以得出兩大悖論

一:流量的增加,意味著成本增加

二:有效流量和總流量未必相關。

第一條容易理解,第二條呢?什麼是有效流量?

這個名詞解釋,可以理解為“能實現高轉化率的流量”,若是更加直接一些,則是“高度對口的潛在客戶”。

我們如何能夠儘可能接觸到合適的潛在客戶,從而把流量儘可能變成有效流量,提高轉化率呢?

我的理解是,需要植入和疊加銷售場景,才能縮短交易環節,提高效率,從而降低成本。

舉個例子,假設你做的是園林工具,你想打開歐洲市場,潛在客戶哪裡最多?

不用說,自然是德國科隆的Spoga Gafa展會,高度對口的專業展,這就是特定的一個銷售場景。

法蘭克福的消費品展,人數上或許更多,但是大量的流量,對於園林工具供應商都屬於無效流量。

儘管有不少綜合性的超市類客戶,或許也會採購園林工具,但是這個比例不可控,總流量高的同時,有效流量或許就很低。

再舉個例子,高檔的美容院,為什麼總是放在當地的頂級商場內部,或者高檔小區周邊?

這同樣是從“消費場景”中捕捉“有效流量”

在日本大阪,我發現Chanel的美容院就在當地最高端的商場,阪急百貨的內部,跟大量的奢侈品專櫃作伴。

按人流量計算,阪急百貨還不如心齋橋多,而且心齋橋是一條步行街,來來往往的行人和遊客更多,為什麼不放在那裡?

原因很簡單,就是“消費場景”導向所決定的。

來阪急百貨,往往是逛街購物為目的,購物的可能性很高。

而奢侈品專櫃這一層,這裡出沒和往來的客戶,大多數都有能力消費這些奢侈品,客戶相對比較集中

所以高檔美容院的選址,跟奢侈品為鄰,看中的就是精準有效的流量,購物累了,順便躺下做個facial,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若是在心齋橋,當然遊客更多,行人和上班族也多,但對於高檔美容院而言,這裡大多屬於無效流量,大多數人是吃個簡餐,或者隨便買點生活用品和日用品為主。

人流量再大,對便利店有效,對餐廳有效,可對高檔美容院幾乎無效。

03
通過專業定位增加轉化率

又好比我的外貿課程,我一度發現有很多非外貿人在購買。

比如貨代公司,比如金融公司,比如原材料批發商,比如連鎖酒店代理,很多人根本不是以學習內容為目的。

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

一個貨代公司老闆就坦白說,因為我課程的學員,聚集了大量的外貿人,這就是高度對口的潛在客戶啊。

他只需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專業的顧問,經常解答大家在貨代和物流方面的一些疑問,把自己變成一個IP。

自然而然就積累了不少忠實客戶,轉化率極高。

這就是一個特定的場景之下,大家信任同一個圈子的人,而且還非常專業,給大家答疑解惑,這簡直太靠譜了。

他找到了高度匹配的有效流量所在,又營造了一個特定的銷售場景,通過專業定位和顧問式服務,來迅速增加轉化率。

相比之下,那些一天到晚到處打廣告,狗皮膏藥一樣全渠道發推銷信的,是不是應該好好反省一下了?

不是說這樣做不行,而是漫天撒網的手法,在如今高度競爭的環境下,大多數客戶都已經免疫了,只能吃力不討好,大量的時間耗進去,然後一切靠天吃飯,聽天由命。

要抓住客戶,首先要知道適合你的客戶,究竟在哪裡,如何讓他們注意到你。

一言蔽之,讓合適的產品,在合適的場景下展示給合適的客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