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上有三隻羊,一隻狼,最後會剩幾隻羊?”媽媽反駁:三隻

“地鐵上有三隻羊,一隻狼,最後會剩幾隻羊?”媽媽反駁:三隻

地鐵上的小故事

一天,軒軒的媽媽帶著軒軒乘坐地鐵,地鐵上,軒軒拿出他書包裡面的零食,開始美滋滋地吃起來。

媽媽突然對軒軒說:軒軒,媽媽來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你一定會喜歡。

媽媽問道:地鐵上進來了三隻小羊,可是,過了一會,又進來了一隻兇惡的大灰狼,你說,最後,地鐵上還剩下幾隻羊呢?

軒軒:媽媽,羊和狼是不會乘坐地鐵的,你這個題目有問題。

媽媽:假如,假如它們動物世界也有動物乘坐的地鐵呢。你想想,還有幾隻羊呢?

軒軒:當然是剩下0只了啊,大灰狼很快就會把羊吃了。

我想,軒軒的媽媽真是時刻不忘引導孩子學習啊,不僅僅把預言故事給改編了,還小小的測試了孩子的基礎數學能力。

然而,事情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

看看軒軒媽媽的回答,你就知道了,這位媽媽的教育值得我們學習。

“地鐵上有三隻羊,一隻狼,最後會剩幾隻羊?”媽媽反駁:三隻

“地鐵上有三隻羊,一隻狼,最後會剩幾隻羊?”媽媽反駁:三隻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呢?

如果你是軒軒的媽媽,你會怎樣回答呢?

軒軒媽媽是這樣回答的:軒軒,你回答錯誤,依然剩下三隻羊,為什麼呢?因為所有地方的地鐵都是不容許吃東西的,動物世界的地鐵也一樣。

說罷,軒軒不好意思地收起了自己的零食......

不得不說,軒軒媽媽的回答太機智了,把對孩子的教育融合到一個故事中,而且還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

“地鐵上有三隻羊,一隻狼,最後會剩幾隻羊?”媽媽反駁:三隻

“地鐵上有三隻羊,一隻狼,最後會剩幾隻羊?”媽媽反駁:三隻

一個對比的故事

再來看一個對比故事,同樣是地鐵上的故事。

一個孩子,在地鐵上霸佔著三個座位,是為了睡覺,孩子的媽媽為了讓孩子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覺,並沒有叫醒孩子,也沒有抱起孩子,而是任由孩子一個人佔用著三個座位,同時,旁邊還有站著的人。

也許,這位媽媽只是心疼自己的孩子,不想打擾孩子的睡眠,但是,在地鐵這種公共場所,是不是也應該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一下呢?

兩個地鐵上的故事,父母的做法卻迥然不同。

“地鐵上有三隻羊,一隻狼,最後會剩幾隻羊?”媽媽反駁:三隻

“地鐵上有三隻羊,一隻狼,最後會剩幾隻羊?”媽媽反駁:三隻

兩個媽媽教育孩子的區別

兩個故事中的媽媽最大的區別是在於對孩子的不同教育,很顯然,軒軒的媽媽更能教育出有教養的孩子。同時,除了教養這個亮點,軒軒媽媽對軒軒的教育還有一個亮點,那就是她能很好的引導孩子,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式教育孩子,這是很多父母會忽視的問題。

大多數的媽媽,遇到孩子這種問題,一般情況下都是和孩子講道理,而軒軒媽媽的這種以故事或者提問式的方式更適合孩子。畢竟,說教式的教育會讓孩子感到父母的囉嗦,會讓孩子產生厭倦。

首先,父母喋喋不休式的說教方式,很可能導致孩子對大人所說的選擇不予理睬的態度,“你可以說,我也可以選擇關閉耳朵。”

其次,不斷的說教,容易導致孩子的逆反心態,甚至是和父母吵起來。

最後,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表面上表現的很聽話,其實內心並沒有接受父母的教育。

“地鐵上有三隻羊,一隻狼,最後會剩幾隻羊?”媽媽反駁:三隻

“地鐵上有三隻羊,一隻狼,最後會剩幾隻羊?”媽媽反駁:三隻

如何做到不說教的教育孩子呢?

第一,當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先嚐試著剋制住自己即將說教的心情,停頓片刻,先思考方法。通常情況下,由情緒主導的教育方法都是有弊端的,很容易矯枉過正,或者直接會導致父母命令式的說教。

第二,對於年紀尚小的孩子,可以用軒軒媽媽那種故事引導式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所處的事情融入一個故事中。對於小學以上的孩子,對話式的引導孩子遵從道理。

第三,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這體現的是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家長要以身教為主,言傳作為輔助,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就是父母的影子。

最後,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總結自己孩子的特點,教育的大方向是差不多的,但是配合自己孩子的個性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地鐵上有三隻羊,一隻狼,最後會剩幾隻羊?”媽媽反駁:三隻

今日話題:你見過哪些教育孩子的機智回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