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春天来了;坏消息:花粉也来了

国内的疫情渐渐稳定,大家期盼已久的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就在此时,花粉症患者的噩梦开始了,成天眼睛痒、流鼻涕、打喷嚏、鼻子堵,一出门就要带上半个书包的手纸,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哮喘以及全身的皮疹,极其影响生活质量。最要命的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当你被花粉刺激得打出一个惊天大喷嚏时,你身边的人会被吓到四散逃窜。

好消息:春天来了;坏消息:花粉也来了

这可太委屈了。这可怎么好呢?

太长不看版:

从春季开始,树木、禾本科植物、蒿草、葎草以及豚草的花粉轮番上阵。哪一样都让人过敏。

环境污染可能加重了花粉过敏。

发现自己花粉过敏之后,可能也会发现自己对一些食物过敏。中药一些成分也可能引起过敏,需要注意。

花粉过敏的治疗包括:隔离、药物对症、免疫治疗。

什么是花粉症?

那么什么叫做花粉症呢?首先,病人本人是特异性遗传素质的患者,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过敏体质”的患者。

这类患者非常敏感。皮肤、呼吸道都容易起反应。之后,他在反复接触致敏花粉后,会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并引起流鼻涕打喷嚏、眼睛痒、咳嗽、哮喘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200年前,一位英国医生首次报道了“花粉症”,他描述这种疾病大概在每年的6月中旬开始,他会开始出现眼睛灼热感、流鼻涕、打喷嚏、胸闷,甚至呼吸困难。实际上他本人就是深受其害的花粉症患者。

如今200年过去了,花粉症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类变态反应性疾病。据统计,在中国和美国,花粉症的发病率可达10%左右,在日本相对会更高,会达到25%左右。那么引起花粉症的致敏花粉有哪些呢?

(大家第一次听到变态反应,可能会觉得有点可笑,因为变态这个词儿,在现在有很多别的含义,但实际上,变态反应是个过敏的学称。)

致敏花粉有哪些?

导致花粉症的绝大多数为风媒花(以风传粉的花)。它们花色不鲜艳,多数为非观赏花,花朵细小而量多,不香,有时还有特殊臭味。重要的是,它们的播粉量都十分巨大,对自然环境适应性都非常强,很容易就能生长起来。而且它的播粉范围很广,甚至可以漂洋过海。比如说我们看到有老房子瓦片上长的各种杂草,稍微有点土壤,有点雨水就可以生长,生命力非常顽强。

好消息:春天来了;坏消息:花粉也来了

在不同的季节,致敏花粉也不相同,导致了花粉症的季节性。春季(3~5月份)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树木花粉,这是我们的春季花粉,紧接着是牧草花粉,而7月份开始,直到10月底,则主要是杂草花粉——各种各样的野草,它们的播粉量尤其巨大,可以引起很严重的症状。

好消息:春天来了;坏消息:花粉也来了

在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致敏花粉都有那些呢?我们按时间顺序来看。

每个季节,对应什么致敏花粉?

春季:比较常见的是柏树、桦树、梧桐、白蜡树的花粉。

好消息:春天来了;坏消息:花粉也来了

进入5、6月份后,又开始飘禾本科植物的花粉,像狗尾草、狼尾草等。

一进入7月份,蒿草的花粉就开始播散了,这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常见,也是引起发病最多的花粉之一,尤其是在内蒙等地区,这类植物分部极为广泛。

在华北地区,葎草花粉也是是很常见的致敏花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拉拉秧”。

此外,豚草的花粉也很常见,这是一种外来侵入性物种。

好消息:春天来了;坏消息:花粉也来了

三裂叶豚草(巨豚草),过敏原亲妈

环境污染也会加重花粉症

影响花粉传播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地理因素、气象因素、植被因素、人为因素等。

环境污染问题在花粉致敏过程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好消息:春天来了;坏消息:花粉也来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幅花粉的电镜照片,左边是一个非常光溜的花粉,而右边则是在城镇中的花粉,表面吸附了各种各样的化学刺激物。

当这种花粉接触鼻黏膜后,本来应该阻挡住花粉的黏膜却被很快破坏掉,那么花粉就直接接触到了黏膜下的防御细胞。这些细胞发挥作用,就会开始引起致敏,继而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我国近年花粉症的患病率快速增加,除了生活方式西化、清洁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以外,跟环境污染也有一定的关系。

过敏是不是免疫力低?

好多人会问医生,是不是因为我的“抵抗力”太低才会出现过敏?实际上不是这样,过敏实际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度的一种表现,而和民众常说的“抵抗力”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从发病年龄上看,轻壮年开始发病是最多见的。

临床表现方面,最常见的五官症状,包括鼻子症状以及鼻外症状、眼睛痒、耳朵痒、嗓子痒。这些症状和“感冒”的症状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很多人总以为他是最近老感冒,误解为抵抗力下降造成的过敏。

如何分辨花粉过敏和感冒呢?花粉过敏很少引起发热,而且是有时间性的,每年的某个特定季节就会发作。那我们就要想到,可能是过敏而不是“感冒”。

此外,花粉症是一个系统性的疾病,它除了可以直接引起眼睛,鼻子这种直接接触部位的反应外,还会逐渐进展,可能出现鼻窦炎、咳嗽,甚至哮喘。另外,花粉刺激皮肤还可引起皮炎和荨麻疹。

花粉症的诊断需要有典型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而为了明确致敏花粉,还需要进行特异性诊断,包括体内试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皮试”),即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还有体外检测,即抽血测过敏原特异性Ig(sIgE)。

好消息:春天来了;坏消息:花粉也来了

此外要注意,因为植物之间很多都存在着交叉反应,所以花粉症的患者可能会逐渐发现,他对一些蔬菜水果和坚果都会出现过敏反应,比如口唇瘙痒,轻度红肿等情况。

尤其要小心的是,中药里也大量使用这些植物,中药熬制的汤剂,基本上很少出现真正的问题。但是,中药注射液对于花粉症患者来说相对比较危险。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花粉症患者对中药注射液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过敏性休克。

隔离;药物对症;免疫治疗,也就是所谓的“脱敏治疗”。

1隔离

通过环境控制和隔离,防止接触花粉。

·风镜、口罩,疫情期间人人出门戴口罩,顺便还有效阻隔了花粉。但症状较重的患者还要考虑戴上风镜,减少眼结膜与花粉的接触;

·花粉阻隔剂;

·减少室外活动:尤其减少中午,午后的外出;

·关窗;

·空气净化和加湿;

·鼻腔冲洗,湿润(注意需要用正规的鼻腔冲洗器,使用生理盐水,而不能用家里自配的食盐水,否则可能反倒损伤鼻粘膜);

·躲避花粉浓度高的地方,比如去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好消息:春天来了;坏消息:花粉也来了

2药物控制

这是花粉症治疗的基础,需要足量足疗程使用,否则会复发频繁,疾病快速进展。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也就是所谓的“抗过敏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同时治疗上下气道;以及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包括局部用药(鼻喷、吸入)和系统用药(静脉,口服)。

在很久以前,因为对激素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所以的确有过一段时间存在滥用激素的情况,导致了很多不良的副作用,结果造成了现在我们的老百姓谈激素色变,对激素过度恐惧。实际上,目前治疗指南推荐的局部使用激素,比如鼻喷或吸入激素,几乎不吸收,进入人体内的量非常小,而即使进入体内的这极少量的药物,也很快都被代谢掉了,所以常见的只是一些局部反应,但几乎不会引起明显的全身副反应。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如已经出现哮喘,需要长期使用吸入的糖皮质激素,严重发作时,还需要静脉或口服激素。

对于明确而严重的花粉症患者,一般要求到花粉季节提前两周开始用药。我们希望能把这个症状在并不严重的时候就控制住,一般用药需要一直持续到季节结束,所以春季一般我们3月中旬开始要用到5月份,而夏秋季一般7月中旬开始用到10月份。

好消息:春天来了;坏消息:花粉也来了

在正规的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对于严重患者,要考虑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也就是所谓的“脱敏治疗”。其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了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治疗上面,获得了非常好的疗效。这是目前唯一一种被证明能够有效地改变整个过敏性疾病进程的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的起始年龄需要在5岁以上,一般都是在花粉季结束之后,整个病情平稳的时候才开始。其给药方式有舌下含服片剂、滴剂,以及皮下注射等多种方式。但不管哪种方法,一般来说疗程都起码需要3年,它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其治疗目标是为了让患者适应这种过敏原,从而减少或者避免哮喘的发作,保护肺脏,这是首要的目的;同时要减轻鼻子眼睛耳朵等症状,降低总体的治疗强度。脱敏治疗的成功率各国统计都相近,大概在85%左右。同时,在治疗期间,我们需要定期复查,大概1~2年复查一次,评估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免疫治疗配方是否合理。

虽说治疗的原理是“适应过敏原”,但是用药需要精确控制,自行“接触过敏原”容易引起危险!请谨遵医嘱!

QA

Q:找不到过敏原怎么办?

A:所谓找不到过敏原,可能原因有很多种。

1、过敏原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就算都是抽血检测,每个医院的检测试剂也各不相同,所以有些时候可能还需至上级医院复查过敏原。

2、自然界存在成千上万种过敏原,而我们能检测和治疗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我们通过检测找不到过敏原,无法进行免疫治疗,那我们就更需要针对这类人群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管好鼻子这道“大门”,减缓疾病进一步进展。

Q:孕妇花粉过敏了,那么婴儿出生后也会过敏吗?

A:花粉症患者属于所谓“过敏体质”人群,会有一定的遗传性。父母是过敏体质,孩子的发生几率也会高。

然而真正的过敏原需要后天反复接触后才会形成。同样是过敏体质,也不见得对同一物质致敏,形成致敏,也不一定立刻会发病。但一旦开始发病,就容易反反复复,需要要积极的治疗。

Q:以前从来不过敏,最近3年过敏,为什么?A:之前说过,真正的过敏原需要后天反复接触后才会形成。致敏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你很早之前就致敏了,只是尚未发病,一旦开始因某种诱因诱发发作后,就容易反反复复的。

Q:用药对备孕有影响吗?是不是抗阻胺药需要停药三个月才能怀孕呢?A:临床上抗组胺药物有很多是妊娠期B级用药,这类药物即使在怀孕期间,如病情需要都可使用,因此对于备孕的影响就更小了,还是相对安全的。而且这类药物在体内3-7天就会代谢干净了,为求心安,可以考虑停一个月再备孕,以求万无一失。

Q:最普遍的局部激素药物都有什么?A:最常用的局部药物是鼻喷激素,因为它是局部作用,很少吸收,相对比较安全。那么对于预防来说,我们更倾向于到季节提前两周开始用药,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加用抗阻胺药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