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艦為什麼大都不搭載固定翼戰機呢?

旱鴨子造航母


其實驅逐艦上之所以不搭載固定翼戰機的原因有三

一、受限性大。固定翼戰機在垂直起降時的有效載重量非常有限,並且其在短距滑跑的同時沒因為驅逐艦沒有可供起跑的空間,造成其垂直起飛航程和活動半徑非常小的缺點顯露無疑,特別是在海上高鹽霧環境的要求下。

二、先進程度決定成敗。在噴氣式戰機橫行的今天,有些戰機不具備超音速飛行的能力。比如鷂式戰機,在執行防空作戰任務的時候,鷂式戰機的機動性能和飛行速度肯定不是陸基戰機的對手,而且由於不具備超音速,在面對敵人艦艇的防空攔截時躲掉的幾率微乎其微。

三、驅逐艦自身原因。因為固定翼非常在升降的時候,需要較長起飛跑道,而驅逐艦本身這個功能就是短板,所以要是驅逐艦不能夠滿足固定翼垂直起降的條件,硬要搭載的話,那本質就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國事早班車


一直以來驅逐艦雖然作為主力戰艦,可以承擔起整個編隊的護航作戰任務,而且其可以搭載包括防空/反艦/反潛/陸攻等多種類型導彈,以及探測距離更遠的對空/對海/水下等探測雷達或聲納等電子設備,可以說從不同類型的作戰模式需求來說,驅逐艦這類主力戰艦已經能夠執行現有多種不同模式的作戰任務。

至於為什麼驅逐艦不搭載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戰機呢?雖然驅逐艦搭載的艦載直升機也可以執行反潛/反艦等作戰任務,但是受限於直升機自身的性能缺陷等原因,艦載直升機在執行這類作戰任務時還是有很大的不足和限制,和作戰實力更強的固定翼戰機在綜合作戰實力上相差甚遠。特別是像鷂/F-35B這類具備垂直起降的戰機,對起降環境的需求並不像常規起降戰機一樣需要幾千米的跑道,一般只需要一塊麵積不是很大的起降平臺就可以滿足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固定翼戰機起降需求,那麼為什麼驅逐艦不搭載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戰機呢?

其實一直以來驅逐艦不曾搭載具備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戰機原因也很簡單:

一:世界上第一款具備垂直起降作戰能力的固定翼戰機,是英國在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裝備軍隊的鷂式戰機,該戰機作為世界上第一款實用型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可攜帶導彈、炸彈、火箭和機炮等多種武器,能夠承擔海上巡邏、艦隊防空、攻擊海上目標、偵察和反潛等多種作戰任務。而且在起降環境要求上,只要能夠提供一塊900平米左右的鋪裝硬化平臺即可滿足其垂直起降需求。

但是這類垂直起降戰機卻有一個很大的不足,就是鷂式固定翼戰機在垂直起降時的有效載重量實在有限,首先是該機空重就達到了6.7噸,但是在其垂直起飛時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8.6噸(雖然其短距滑跑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14噸,但是驅逐艦沒有可供其滑跑起飛的空間),也就是說在垂直起飛時該機最大載重只有1.9噸,這裡麵包括了燃油/武器和飛行員自身等所有外在重量。那麼在這麼大的限制下,也就造成其最大缺點就是垂直起飛時的航程和活動半徑非常小、只有幾百公里遠,而且因為有效載重量較小的緣故,其最大載彈量也很小。特別是對於海上高鹽霧環境要求下,上艦的鷂式戰機肯定要進行機體防腐處理,那麼其整機空重肯定會上升不少。到那個時候受限於最大起飛重量不變的緣故,其實際載彈量和飛行航程還會進一步下降,那麼這樣的作戰實力和射程上百公里遠的重型反艦導彈又有什麼區別呢?

二:鷂式戰機雖然具備垂直起降能力,但是在自身性能缺點上除了在垂直起飛時,最大起飛重量有很大不足外,該機還有一個很大的不足就是不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但是在噴氣式戰機的今天,不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的鷂式戰機在實戰中又能發揮出多大的作戰效力呢?比如在執行防空作戰任務時,其肯定不是機動性更佳/飛行速度更快的陸基戰機對手/執行對海反艦時,受限於有效載重量的限制,其也不具備掛載重型反艦導彈或者多枚反艦導彈的能力,而且由於不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在面對敵艦的防空攔截時又有多大把握躲掉呢?

三:從要求驅逐艦搭載具備垂直起降的鷂式固定翼戰機要求來說,無非就是讓鷂式戰機從驅逐艦起飛去執行一些對海攻擊或者對陸攻擊/防空作戰任務等,但是受限於鷂式戰機自身性能上的缺點,在防空上鬥不過敵方陸基固定翼戰機,也不敵己方防空導彈的攔截能力;在反艦上無論是從搭載反艦導彈性能還是導彈數量上都比不過己方艦艇所搭載的各種類型反艦導彈,所以讓驅逐艦搭載鷂式這類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固定翼戰機,從實戰角度來說就是雞肋。

所以一直以來鷂式戰機雖然參加過不少戰爭,但是在這些戰爭中都有一個前提就是,鷂式戰機在己方已經取得制空權的前提下,完成各類作戰任務的。比如美國將鷂式戰機部署在自家兩棲攻擊艦上,但是兩棲攻擊艦在執行登陸作戰任務前,要麼已經讓搭載在航母上的艦載機取得制空權,要麼面對的是幾乎沒有制空權的對手,而且鷂式戰機從兩棲攻擊艦起飛離艦時都是以滑跑起飛方式離艦的,這樣可以將鷂式戰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提升到14噸,那麼其無論是載油量還是載彈量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也就具備了一定的作戰實力,所以以上種種原因都是鷂式戰機為什麼沒有上艦的原因所在。


魑魅涅磐


艦載固定翼戰機可所說是驅逐艦的剋星,我個人認為現在的一萬三至一萬五千噸的噸位和艦長的條件很適宜短距/垂直起降戰機滿載荷起飛和垂降作業了,在改進中為了不給驅逐艦增加過大負擔,再對戰機和甲板跑道進行契合改進就完美的實現驅逐艦搭載固定翼戰機了,這樣在與敵方驅逐艦對陣作戰時就能有更大更強的勝算,這種想方不知對否?








旱鴨子造航母


一般驅逐艦缺少能夠起飛常規固定翼艦載機的彈射器或滑躍甲板和回收裝置,所以很少有搭載固定翼飛機,但是它們具備操作垂直起降飛機的巨大潛力。

現代海軍艦艇中,用途最廣泛、數量最多的艦艇就是驅逐艦。這是一種裝備有對空、對艦、反潛等多種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艦艇。目前的驅逐艦普遍排水量在2000-8000噸,航速在30-38節左右。驅逐艦能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查、巡邏、警戒、佈雷、火力支援與攻擊岸上目標等作戰任務,被稱為“海上多面手”。

驅逐艦是伴隨魚雷艇的出現而發展起來的一個艦種。19世紀60年代,出現了一種以魚雷為武器的水面艦艇,它體積小、速度快,能給敵方艦艇帶來嚴重威脅。為了對付魚雷艇,人們建造了反魚雷的艦艇——魚雷炮艇,它就是驅逐艦的前身。隨後,不斷更新裝備提高航速的魚雷炮艇改稱為魚雷驅逐艦,簡稱驅逐艦。它不僅有火炮裝置,還有魚雷武器,可以用來對付魚雷艇和其他艦艇。

一戰期間,驅逐艦已經能隨艦隊遠航,那時的驅逐艦被稱為艦隊驅逐艦。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局勢的發展變化,驅逐艦的排水量也越來越大,從最初的400噸發展到8000噸,航速則提高到38節。多種新型的海軍武器裝備也大都裝備到驅逐艦上,甚至像日本、韓國等都發展了反潛用直升機驅逐艦,如獨島、日向。

像日本的“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出雲”級主要的改變是飛行甲板,它的飛行甲板更加簡潔,清除了阻礙固定翼飛機起飛降落的障礙設備,總之,出雲級的設計都是旨在能夠操作固定翼飛機。

美媒稱,如果日本領導人決定將固定翼飛機部署到“出雲”級,鑑於該艦沒有帶彈射器的彈射起飛式甲板,因此只能配備垂直起降戰機。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30多個國家擁有400多艘驅逐艦,甚至出現了核動力驅逐艦。第一艘核動力驅逐艦是美國的“班布里奇”號,蘇聯的光榮級在冷戰期間也是令人聞風喪膽!

其實,驅逐艦也是一種輔助艦艇,為巡洋艦、戰列艦、航母艦隊提供反潛、防空火力,防止本方艦艇遭受攻擊。同時也可作為主戰艦艇參加小規模海戰,一般作為最外圍的防護圈為己方艦隊預警和掩護,兼具有一定的對陸、對海和防空能力。在現代海戰中,驅逐艦大多用於對陸攻擊、兼對海並具有一定的防空反潛能力。









沙漠之湖


驅逐艦就跟本不會搭載固定翼戰機。日本人的那跟本就是輕型航母,就不是驅逐艦。真正的驅逐艦不可能裝的下固定翼戰機,就是上萬噸的驅逐艦,為了執行驅逐艦的功能必須裝備各類武器彈藥,各種電子設備。如裝備了固定翼戰機就必須有足夠的起降空間,機庫空間,以及固定翼戰機所需的油料,彈藥和維護設備與人員等都安置在哪裡?又能裝的下幾架?而且因為要垂直起降,航程及載彈量大幅縮水。實再是得不償失。


隨風128462549


驅逐艦發展的重要方向是隱身,這就要求驅逐艦的上層建築越小、越乾淨,越好。在驅逐艦上弄個固定翼戰機,不倫不類不說,而且是個累贅。現代海戰,不是靠一兩艘驅逐艦披掛齊全去單打獨鬥,而是靠體系化作戰。所以,我認為驅逐艦搭載固定翼戰機,是笨辦法,不好!


戰略轟炸機1000


完全錯誤。

1.現代大國海軍裝備序列中的驅逐艦,基本沒有「對陣敵方驅逐艦」的職能。

2.固定翼艦載機所需的操作空間與佔用噸位遠高於一般想象,分散不如集中,直接建造航母效費比更高。

3.事實上,對陣敵方驅逐艦——即制海職能,恰恰是由航母實現的。


本多繁邦


應該從驅逐艦的作用說起,驅逐艦主要執行護航等隨行作戰任務,是一種多用途戰艦。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承擔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任務以及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艦上的導彈種類很多,中國的052D單艦就可以形成區域防空能力,又可以多艦並舉形成更為強大的防空能力。固定翼飛機主要執行空中預警,空中攔截及空中格鬥功能,受到起飛方式限制,不可能放在驅逐艦上,放在航空母艦上更具優勢;再一個就是能放到驅逐艦上,單機或者雙機根本就發揮不了多大優勢,如果驅離,直升機就夠了,戰鬥的話就沒有優勢了!


大雨衝了龍王廟


驅逐艦的飛行甲板也就只夠直升機🚁起降的。怎麼搭載固定翼艦載機。即使垂直起降戰鬥機,驅逐艦的飛行甲板也就勉強能降落,起飛都很困難。要想發揮固定翼艦載機的作戰效能,還得航空母艦。最次也得是滑躍起飛🛫的航母啊!


用戶一個人


有跑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