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張伯禮院士彰顯《大醫精誠》

中醫張伯禮院士彰顯《大醫精誠》

一、72歲中醫張伯禮是中醫楷模,武漢抗疫盡顯《大醫精誠》。

據報道:

《張伯禮與同是中央指導組專家的劉清泉教授寫下請戰書,中醫西醫各有長處、優勢互補,人命大於天,能救命是最重要的,張伯禮提出由中醫承辦方艙。張伯禮提出,必須馬上對病患分類分層管理、集中隔離,將發熱的、留觀的、密接的、疑似的“四類”人員隔離開來,對確診患者也要把輕症、重症分開治療。建議得到了中央指導組的支持,江夏方艙醫院成立了,主要採用中醫藥綜合治療。江夏方艙醫院累計收治了500多位患者,主要以輕症為主。最讓人欣慰的是,江夏方艙醫院所有患者中,沒有一個轉為重症,醫護人員也是零感染。取得經驗後,幾乎所有的方艙醫院都開始使用中藥。張伯禮做了首詩:“抗疫戰猶酣,身恙保守難,肝膽相照真,割膽留決斷。”》

向張院士致敬。敢於親臨前線。敢於在疫病中實踐。且其子張磊醫生也繼去武漢,父子兵同上陣!中醫不需要玄說而不去戰疫的人,而需要張伯禮先生這樣的實踐精神、與實幹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救病難於民眾才是值得稱頌的。

貶中醫的一些人,也許用中醫院士也需(手術)治病,來攻擊中醫,第一,中醫跟西醫一樣都不是萬能的。第二,中醫沒有五臟六腑的外科手術這種流傳。

同樣西醫也會找中醫看病的,也不能由此去攻擊西醫,這是相同的道理!

中、西醫也都是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而不是科學的盡頭。

儘量發揮中醫的長處,尤其是在疫病這種大面積出現的時候,中醫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即便張院士接受了西醫的手術治療,並不影響中醫的偉大。以及張院士本人的形象。

全體中醫人應該向張院士學習,帶病臨戰。《若非戰疫之勞累,張院士也許仍不手術,依然中藥治療著》,捨己為民、這是《大醫精誠》具體體現。

二、正確理解中、西醫。

中、西醫結合,和中醫發展是兩個問題!

中醫西醫都能治病,對於不同的病也許各有所長,絕不是拿這一個去排斥另一個。

我午飯後,急性胃穿孔而大部切除,把腹腔裡腸子都掏出來蒸餾水沖洗入腹之殘食,再塞回去且下腹開引流口,中醫去治這種《急腹症》,中醫是很難救活的,肯定沒有西醫能救活的多。如不信,可以去諮詢有名的老中醫!

《雖然我愛好中醫,並自學中醫,愛人是中醫學徒出身後改行》。近年反而承認中醫學徒了……。此一時彼一時。

其後些年,我臉上長了一個腫瘤,後變黑,覺得非善物。直接找西醫把它開刀切掉了。若服中藥內治,很難消掉這《皮裡肉外》的瘤。或外治,貼敷中藥,也許留下的疤痕要比西醫開刀的大。

所以,

《西醫有它的長處》。

……

後來我肺上又上又長了腫瘤,西醫X光和CT發現的!

多處淋巴結腫大,核素骨掃描(核素濃聚)證明骨轉移,惡性無疑!

這不是中醫的號脈號出來的,而是體檢被西醫的影像學檢查出來的。

西醫要將我右肺的三個肺葉全切除。因為那個腫瘤長在我右肺中葉上。

《黃帝內經》:心為君主,肺為相輔。

左肺兩葉,右肺三葉。若全切右肺,何以活之長久?

我們夫妻,兩個半瓶子略知中醫者。拒絕西醫手術,

冒險:以皮毛之技,涉生死之侯。

死馬當活馬醫。我們自己遣方用藥,一共用了12張中藥方,6箇中成藥,6個自擬方。

純中藥治了近五年,至今活了23年。

但我愛人見我肺癌一時氣急,隨後得甲狀腺腫瘤(冷結節),中醫稱癭瘤。

《卻沒有被某有名中醫用中藥方治好》……,

繼之,我們自擬中藥方也未消掉,《未手術》也與我一同苟活至今。

也讀過過嶽美中老中醫的醫案論著:“他說癭瘤不好治”。

中醫藥連癌症都能治好,我也相信一定能治療:

《這次的冠狀肺炎》。

《網見中醫治療有效的報道》,非常敬佩中醫在抗“疫”戰中的奮進與成果,承古出新,救民於疫難。為弘揚傳統中醫作出貢獻!

亦見中、西醫結合的報道。也許要把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和冠狀肺炎區分開來。

這也許需CT並核酸以及其它血、尿等化驗區分或確定。這都是西醫使用的手段。

而且憑什麼說:我中醫治好了?已經現代社會了,現在的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你去證明,確實治好了。

而這些證明手段恰恰都在西醫手上,中醫是否要自己去建立這些現代科技的檢查手段?以理化實驗報告來證明我確實是把它治好了,以數據說話不是更能夠提高中醫療效的可信度嗎?

例如:經純中醫藥治腫瘤(良、惡)以後。

還是經用CT檢查證明:肺上腫瘤消失。且於23年後又經核素骨掃描證明:骨上當年核濃聚(癌轉移)消失。從而證明治療效果。而這兩種手段都是西醫使用的。

同時中成藥也應該加強藥理研究,一定要做一些利用現代科學手段的證明。

把模糊不清的藥效變成以數據說話的證明。

但現在搶救病人的主力仍然是西醫。西醫有icu和體外心肺代償儀(ECMO)等,危重搶救設備。

所以中醫西醫都能治病,關鍵看你得了什麼病。

如何的選擇?

去找西醫,還是去找中醫?那就看你自己的《決斷》了。

所以中西醫之間不要互相的看不起。

各有長處及優缺點吧。

中醫要儘量利用現代科學知識,也引進和利用現代科技成果,

把古老的中醫變為:

《現代化中醫》。

改革創新不斷髮展。

中西醫各有所長,但中醫必須引進現代科學,並利用現代科學手段。

《從而更好的發展》

西醫已是現代醫學,它的諸多不足並不代表它不是醫療手段。會隨著科學的發展不斷前進。

中醫只停留在古老醫學,若固步自封,抱殘守缺,且止步不前,不引進科學和利用現代科學手段,也有逐漸衰亡之危!

——愛好中醫自學者

中醫張伯禮院士彰顯《大醫精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