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中医常说养生先养德呢?

建锋话健康


首先我个人不是从医者,只是对这个问题胡乱说下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从中医角度讲,医术和德性是有很大关系的! 人属于自然的产物,而中医是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得出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所以中医理论是顺应自然的理论,而放眼整个上古时代自然界,花、鸟、虫、鱼、人、兽、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他们都是和谐的,按一定规律的存在,整个生态环境是平衡和谐的,再看看今天的生态,与过度开采索取并存的瘟疫,疾病,地震,火灾,天坑地陷这些现象并且身临其中,这就是现代人没有遵守大自然的法则造成的后果!

所以作为人,首先要做到因天之序,遵守大自然的作息和规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大自然不说话,但是他总是,给予,承受,慈爱,付出,包容,人也要学习自然的这种厚德,善良,有爱,慈悲,包容,只有你的品性是顺天的,仁爱的你才可以学好中医,才能够治好病救人命,你是医生,要是动歪脑筋,只想着赚钱,其实你的医术也不会有多高,内经上黄帝每次问道他的老师岐伯核心问题的时候,老师会让他沐浴更衣斋戒,才肯传授经验!大德必得其寿,德性在,不仅自己能够长寿,也能够拥有高深河堤医术,个人认为学习中医过程也是一种修行,个人有个人的缘分,自己也想学中医奈何无缘,所以你是从医者,要珍惜,要正己,要重视每一个求医的病人,更要慈悲,无论贫富,这样才会修成正果!

如果你只是想养生也要做到上面所说,是一样的道理!还有内在品性也有内五行,都是需要调节平衡的,篇幅有限制先说到这里。

晨梦初醒,睡眼朦胧,拿着手机,恐妄言,求指正!





昊宸李520


中医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没有边界

中医把很多问题都与医术混为一谈。

先不说中医养生能与不能,对与不对,单就把养生与养德混淆在一谈,说什么养生先养德,就是分不清界线的瞎扯淡。

1、就养生而言,2000年前《黄帝内经》上所说的,也未必是真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就显然不对。

精神再内守,也改变不了基因缺失和基因突变造成的病变。也就是说,各种各样的基因病与精神内守外放没有任何关系。

2、就养生与德而言,养生是养生,养德是养德,二者之间不存在关系。

显而易见的是,养生与养德基本上是离散的非线性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平等关系。把养德放在养生的前面,强调养生先养德,是纯粹的故作高深。

3、单纯从医学技术角度而言,养生技术与道德是两个层面的关系。养生技术就是技术,道德就是道德。强调养生先养德,毫无道理,互不搭界。

技术不够,诡辩来凑;医术不够,道德来凑。这是典型的中医诡辩之术,没有啥好辩论的。


三月森林


这些话和要求都是经验之谈,也都无比正确,对大多数人是适用的。

小的时候以为这些都是大道理,可是越活越觉得是这么个理儿。活着好多时候就是活个心情,每天心情舒畅,轻松愉快,一通百通,一顺百顺,身体的机能也处于最好的状态,自然百病不侵,健康长寿也就水到渠成了。

常说医者仁心,古来如此,现在亦然。身边有很多医生朋友,如果把他们放到芸芸众生中,爱心、同情心和善良绝对远高于平均水平。换一个角度说大多数医生都是希望从事这个行业来帮助别人免受病痛之苦,所以初衷都是好的。但一方面医院社会化让他们开始出现了逐利倾向,另一方面庞大的医生队伍难免良莠不齐,所以有了今天的医患关系紧张。希望国家早日重视,改变现状,建立良好的医疗体系。


拈花一笑泯恩仇


是以志闲而少欲,(现实是金钱社会物欲横流)。

心安而不惧,(现实是人心浮躁,人人自危,防火防盗防生人)

形劳而不倦,(现实是加班加点熬通宵,为了生活也是拼命的。)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人心不古,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最是读书人。城府太深,伪装的又云淡风轻)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德全不危,了解很多养生方法,不惧怕危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医不自医,医不医家人,纯粹是胡说八道的借口,因为没有人更了解自己,没有人更对家人负责。自己学的马马虎虎,蒙事可以。)

学习中医,必须当楷模。家人必须受益,朋友也能收获,患者效果更能认可。

所谓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自己都活的病殃殃,为了工作糊口而已,也忽悠人!何谈德。

好多油嘴滑舌卖药的,自喻养生大师早挂的,徒有虚名国医大师把胆囊切除的。



复新河畔聂胡同


人有所苦谓之病,很多的疾病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放不下欲望过大,心理不重视健康用任何的养生方法都没有特别好的效果。
养生先养德,养生先养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4288b5e2ddba4e8e94a16a8718e3ce06\

健康有道蔡野平


修医必先修德,德是医者之本,医者仁心,医者父母心,无德不成医。都说明了医生的基本修为。一位好的医生必须是仁德慈爱的化身,视病人如同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否则,如果医者以利益为重,或者看重钱财,就不配做医生,中医是这样,西医更应该是这样。


糊涂神70366116672


这涉及生命本源以及人为什么生病的的问题了。 因为生命是神创造的,而人所以生病是因为违背了神,有了罪恶。 就是人的思想灵魂有了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失去了道德。于是受到神的咒诅。 人就有了疾病死亡灾祸等。 而疾病就是一种灾祸。这种灾祸起因就是人自身的许多不健康思想以及不健康的习惯行为。

因为不健康,也就是失去中医说的正气。 人体内正气缺乏,就导致免疫力下降,难以对抗疾病病菌入侵了。

而人修德,修行,修身,就是从根本上入手。让人身心健康,也获得神的祝福,身体和谐,健康免疫力达到最佳状态,就不怕疾病了。

也如同社会,存有正气,人们有信仰,和平,道德,善良,团结积极向上,社会就美好团结并且强大,可以抵御任何敌人的攻击侵犯。

人体也是同样。

人的不良劣性,和恶习不良习惯,都会损害身体。 如生气愤怒烦恼犹豫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人体紊乱,产生毒素,淤堵等压健康状态。 而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也直接伤害身体的健康。 另外待人处事的乖张诡诈恶毒等,会受到神的报应的咒诅。在一定时候以疾病等的方式发作。

所以养生先养德。 没有德,再好的养生都是空中楼阁,因为人在做天在看,善恶有报,有因有果。 所以许多的病因,根源还是在人的不良行为心理上。


文宇1239


嵇康在养生论一书里提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呼吸吐纳,服食养身,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无为自得,体妙心玄,从而延长寿命。所以神农氏说:上品药延年益寿,中品药调理情志;确实是懂得了生命活动的道理,因而能利用药物辅助人体,使之适应自然规律。可世上人不清楚这些道理,只贪图五谷,沉溺声色,眼晴被色彩缤纷的花花世界迷惑缭乱,耳朵极力追求颓废淫荡的音乐,美滋厚味煎熬他的脏腑,美酒琼浆腐蚀他的肠胃,芬芳之品腐烂人的骨髓,狂喜暴想悖乱人的正气,过度思虑损耗真精神,哀乐不节残害其平和纯真的情绪。以这样渺小单薄的身躯,却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伤残;竞然遭受内外敌对的攻击。养生须养德,德不配位,自惹灾殃…


相理衡真X


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它是以调理人体自身正气来对抗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养生自然是中医理论最重要的一种预防未病的积极方法和手段,这一点从黄帝内经中阐述可见一般,这里就不再赘述。

现在我们分析中医所说的养生先养德这一观点:首先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德行不够好,将会容易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1,嫉妒,见到别人强过自己便妒火中烧,不压过此人死不罢休。

2,贪婪,见到什么都行都想占为己有,得不到死不瞑目。

3,猖狂傲慢自私,惟我独尊视所以人如无物,恃才傲物,语不惊人死不休。

4,胆怯,胆小怕事毫无正义感,见到恶人退避三舍,不被打死也会被吓死。

5,争名夺利,醉心名利见到功名利禄便失去本性,死也要得到金钱和地位。

6,好色纵欲,见到美色便不顾一切,纵然掏空身体丢掉性命也要达到目的。

以上林林总总都是德行不够的表现,不用我多费唇舌大家也会知道生命与德行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了吧?因为每一点的最后笔者都用了一个死字,目的不言而喻。

中医把人的七情六欲与疾病析的十分透彻,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等等,谁能说情绪与身体健康没有关系呢?

所以中医提倡养生先养德,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提高了,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自然有所改变和提高,对其身心自然有着诸多好处,这还有什么可质疑的呢。


凉茶9881


德,是指一个人的修养,良好的修养造就了人的善良、责任、仁慈、友爱、同情心等等,优良的品德,会获得周围人的尊敬和爱戴,与家人、同事、朋友、商业伙伴能和睦相处,心态平和。中医说的叫做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按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情绪平和,没有心理压力,不会经常导致肾上腺素增高血压升高。有仁慈的心,吃食物的时候有一些禁忌,那么就会保持身体内的血脂血糖平衡,不会产生高血脂,高血糖。有同情心,知道某些事可为,某些事不可为,这样就能保持心态平和,健康近矣。

相比较来说,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偏执、过激、愤怒、攻击性,经常的心情紧张,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对肾心肝都产生一定的危害。五脏受到影响,经常处于一种应急状态,健康远矣。

这样来说,养德就是养生,修德更是养生的前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