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打敗日本陸軍的中國男人,未帶兵打仗被授予陸軍上將

民國時期,戰亂不斷,英雄輩出。有戰功赫赫的將軍,久經沙場的老兵,投筆從戎的書生,錚錚鐵骨的漢子。不管他們來自哪裡,都抱有同一個願望,驅除韃虜,還我中華。他們都是英雄,英雄不應該被遺忘,要時刻緬懷!今天,講述的這位英雄有些特別,他沒有帶過兵打過仗,卻在逝世之後被蔣介石追授為陸軍上將,他的一生究竟有何傳奇,容我慢慢道來!

兩次打敗日本陸軍的中國男人,未帶兵打仗被授予陸軍上將

1882年,在浙江海寧一戶書香世家裡,蔣百里降生了。蔣百里的祖父蔣光旭家中藏書十萬,堪稱一代學者。蔣百里的父親蔣學烺由於天生殘疾,不被父親所喜,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去寺院做了小沙彌。長大後的蔣學烺並沒有一直在寺院待著,而是選擇做了一名醫生,娶妻生子。

蔣百里小時候聰慧過人,由於父親出過家的緣故,在祖父去世之後,蔣百里家沒有分的任何遺產,13歲時,蔣學烺去世,蔣百里和母親相依為命,清貧的過日子。

1898年,蔣百里一舉中第,成了一名當地的秀才。時逢亂局,蔣百里並沒有選擇當一個只懂得八股的酸秀才,他喜看《普天忠憤集》,這是一部民間抗日詩文總集,看到動情處,蔣百里放聲大哭,悲痛不已。

19歲時,蔣百里前往日本,入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校期間,蔣百里成績突出,出類拔萃,和同期的中國學生蔡鍔,張孝準並稱為當時的“中國士官三傑”。1905年,第17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的畢業典禮上,蔣百里以第一名的成績拿走了所有學生都羨慕的日本天皇的佩刀。此後,該學校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將中國學生和日本學生的成績進行分開計算。

日本人曾說,蔣百里兩次打敗了日本陸軍,拿走天皇佩刀應該是第一次。

1912年,29歲的蔣百里官拜少將,任命為保定陸軍軍校的校長,這所學校誕生了許多有名的將領,比如薛嶽、白崇禧、葉挺等。辦校期間,蔣百里校長嚴於律己,頗受師生們的愛戴。但是在紛亂時代,作為一校之長的壓力是非常大。

一日,蔣百里給母親、好友蔡鍔和教育總長張耀亭留下三封遺書,在清晨5點,召集全校師生,對他們說了一番話:

我初到本校時,曾經教導你們,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自己。現在看來,你們一切都還好,沒有對不起我的事情。我自己卻不能盡校長的職責,是我對不起你們······你們不要動,記住,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

慷慨激昂,在場師生無不淚目。隨即,蔣百里拿出手槍,上膛向自己開了一槍。一聲槍響,所有人目瞪口呆,還好身邊的警衛員眼疾手快,在槍響前推到蔣百里,子彈滑過心臟,擊穿肋骨。

對於蔣百里為何自殺一事,有一種說法是,舊軍閥段祺瑞看不慣蔣百里的練兵模式,不給辦學經費。這一槍下去,袁世凱嚇壞了,急忙聯繫最好的醫院救治,當然,學校的經費也有了。

老子說,福禍相依。蔣百里是在一所日本醫院養病的,當時照看他的是一位日本護士,名叫佐藤屋登,愛情就像龍捲風,來的就是這麼突然,我行我素的蔣百里病癒後便和這位日本護士結婚了。在當時,一箇中國人娶一個日本人是要冒著很大的風險的,顯然,蔣百里並不畏懼。

但是,蔣百里家有一位原配夫人,名叫查品珍,這位原配夫人是蔣百里小時候“指腹為婚”說的,蔣家曾想退婚,但查品珍不願,查品珍之後一直侍奉蔣百里的母親。

查品珍有一個侄子,名叫查良鏞,後來改名為金庸,我想大家應該都曉得金庸吧!

蔣百里有5個女兒,有一個女兒名叫蔣英,她嫁給了一位名叫錢學森的科學家。

1937年,蔣百里嘔心瀝血,完成了一部鉅作——《國防論》。這部鉅作一經發行便引起熱議,10萬餘字,詳細分析了當前中國的現狀以及應對之策。尤其是對日戰爭,蔣百里提出,我們不怕日本的鯨吞,害怕的是日本的蠶食,時常襲擾日本的後方,讓其首尾不相顧。要打亂日本從北到南的進攻路線,這是古代中國經常亡國的作戰方式,淞滬會戰之後,國民黨軍經過了浴血奮戰,日本改變了進軍路線,改為從東往西,中國人民軍隊依靠山川地形進行了有效的阻擊。對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戰,時間拖得越長對我們越有利,對日戰爭,可敗可勝,就是不能講和。

這是蔣百里第二次打敗日本陸軍,前瞻的預見性,高瞻遠矚。

1938年,蔣百里去世,他一生從未帶過兵打過仗,卻培養出了許許多多有名的抗戰將領,《國防論》一書,給仿徨的國人點燃了希望,熊熊華夏之火終將燒盡侵略者。

在《國防論》的扉頁上寫了這樣一句話: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境地,不屈不撓的中國人始終挺立著,我們終會克服所有困難,中國是有辦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