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是真的吗,“广寒宫”又在哪里?

1、引言

"嫦娥奔月"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虽然流传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但大同小异,说的都是嫦娥吃仙丹,飞到了月亮上,独居“广寒宫”的故事。

嫦娥奔月

神话传说毕竟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我们当然不能相信“嫦娥”真的像神仙一样飞到了月球上,那么“嫦娥奔月”又是怎么回事,"广寒宫"又在哪里呢?

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探究一下隐藏在“嫦娥奔月”背后的历史故事,论证下真正的“广寒宫”在哪里?

2、太康失德,“后羿”称王

说到嫦娥,就不得不提起她的丈夫--“羿”,有人称他为大羿,也有人称他为“后羿”,其实,不管“大羿”也好,“后羿”也罢,只是一个称呼而已。

根据现有史料我们知道,“羿”本是我国夏朝时期的人物,是东夷部落有穷氏的首领。从他们的部落名可以看出,这个部落本是狩猎民族。“夷”字就是一人背着一弓。旧体“窮”字,也是穴下一身带着一弓。所以他们所在部落和弓有不解之缘, 人人善于射箭。“羿”作为“有穷氏”的首领,箭术当然更加厉害,箭术天下第一,以至于后来有了“大羿射日”的传说了。

后羿射日

夏启建立夏朝,后传位其子“太康”,太康无德,不仅周边的部落不再臣服于他,连本国人民也对他很失望。


夏朝部落方国

有一次,太康外出打猎游玩,东夷部落有穷氏首领“羿”趁机发难,射杀了太康,并被推举为新的君主,于是被人称为“后羿”,为表示尊敬,也被人称为“大羿”。

在商朝以前,“后”与“王”都是君主的意思。

后,读音hòu,是“后”与“後”合并而来。

本义的“后”,从"人"从"口",是发号施令者,即君主。

如:《尔雅》“后者,君也”。“后羿”与“帝辛”表述方式是一样的。

3、夏朝“复辟”,后羿落难

后羿有两个徒弟,一个叫“逢蒙”,另一个叫“寒浞”。逢蒙箭术高超,被喻为“天下第二箭术”,一直在后羿身边;寒浞聪明能干,在参加完对“太康”的战斗后就回到了原来的部落。

后羿虽然得到大家的认可,但他的心思并没有放在治理国家上,他仍然重用太康时期的一些大臣,自己则四处打猎。

后羿虽然取得太康的政权,但并没有斩尽杀绝,留下了太康的儿子仲康,仲康又生下个儿子叫"相"。

终于有一天,太康的孙子"相"联合旧时大臣,计划复辟夏朝,并策反了后羿的徒弟”逢蒙“。

逢蒙嫉妒后羿的箭术,不甘心屈居第二,遂联手相,趁后羿不备,用桃木棒将其击杀。

逢蒙偷袭后羿

后羿生前为民除害,死后被奉为宗布神,统辖万鬼,让鬼魅不敢害人。

嫦娥作为后羿的妻子,当然不会被放过。幸运的是,她在众人的掩护下逃脱了,她投奔的人就是后羿的另一个徒弟--寒浞。

4、嫦娥奔月,寄居广寒

寒浞,伯明氏,与后羿一样,都属于东夷部落。伯明氏的活动范围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境内。寒浞当上伯明氏的首领后,建立的国家被称为“寒国”,都属于夏朝的诸侯国之一。

从“伯明”两字分析,"伯"乃“爵位”,代表着国家的等级,而早期的“明”字本意是“月亮照窗”,据此分析,“伯明氏”极可能是个"崇月"之族,也就是崇拜月亮的部族,我们估且就叫他“月族”吧。

月亮崇拜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猜测,“嫦娥奔月”指的是嫦娥投奔了月族“伯明氏”,那么“广寒宫”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广寒宫”就是寒浞在"寒国"的宫殿呢

现在的山东潍坊有个寒亭区,据说就是寒浞的寒国所在地。山东省潍坊境内的浞河古称寒水,后人为了纪念寒浞才改名浞河。相信,如果历史上真有"广寒宫",那么其位置也应该在其附近,至于能不能找到,就需要专业的考古人员来挖掘了,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4000多年。


潍坊寒亭

5、后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许多的历史真相都已消散在历史的迷雾之中。但是,我们仍能通过一些历史车轮留下的痕迹,来探究一丝历史的真相,只要逻辑推理合理,有什么不可能呢?

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嫦娥"并不她真正的名字,她的原名叫“恒娥”,在汉朝时,因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

关注我,发现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