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在一战中所装备的武器有哪些?

RUSUANJ


我就说轻武器吧,重武器交给别人


奥匈当时的制式步枪是斯太尔曼力夏产的M1895

它和当时其他一水大栓不大一样的地方是,它是个直拉式的枪机。然并卵的是直拉枪机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因为它实质上还是个旋转闭锁的机头。只是机头旋转靠了机框导槽和机头旋转凸榫完成,这一方面导致了后拉的行程过长,另一方面比较复杂,而且导槽进了泥沙还容易卡。

其他步枪诸如基于毛瑟的曼丽夏1912,早期的1888也有使用,但非主流。


手枪的话主要是两种,斯太尔1907和斯太尔1912。分别使用8x18罗斯斯太尔弹和9x23斯太尔弹,这两款手枪研究的间隔很近,但很明显可以感觉到,M1912受到了勃朗宁手枪风格套筒的影响。

不过这两的自动原理都是枪管后坐+枪管回转闭锁(没错,枪管回转,和我们现在的92一样)

机枪的话,主力是Schwarzlose MG7,这其实是德国人设计的,但由斯太尔生产,别看他长的和马克沁似的,但内部有简化,尤其是自动结构采用了半自由延迟原理。

还有一批斯柯达产的,长得很沙雕的萨尔瓦多·多姆斯机枪也用到了一战结束


疯狗的轻武


奥匈帝国的武器还是可圈可点的,因为拥有捷克斯洛伐克及奥地利这两朵欧洲的军工之花,奥匈帝国的武器并不差。

在步兵武器上,他们主要使用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的生产的曼利夏M1895步枪,这种步枪几乎是奥匈帝国军队的标志,还衍伸出了短步枪、卡宾枪等型号,因为性能优异,斯太尔-曼利夏M1895还被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瑞士、意大利、中国。到二战时曼利夏1895仍然在东欧地区广为使用,战后才被苏式武器替代。

一线部队装备的曼利夏M1895,有些二线部队则装备着老式的沃恩德尔(Werndl)M1867步枪,当年普奥大战,普鲁士先进的德雷塞步枪深深触动了奥地利人,因此奥利地通过改造枪栓制造了80万把后膛枪,一直到1895年M1867仍然在生产,主要装备内塔莱尼地区的奥利地公国军。

手枪上,奥军大量装备了罗斯-斯太尔M1907“连珠手枪”,这种8mm口径的手枪可通过供弹器或手动填充装入10发子弹,此外还采用了组合式击针和回转式枪管等怪异的设计。

捷克设计师卡尔·科伦卡是M1907的设计者,他与乔治·罗斯在维也纳合办了罗斯弹药公司,奥匈帝国的骑兵采购了这种手枪,然后帝国政府购买了手枪的专利生产权,在斯太尔的奥斯特瑞切斯特兵工厂和布达佩斯武器与机器厂(FEG)进行大规模生产,生产总数为9万9千只。

之后斯太尔改进了M1907手枪的技术,他们参考了美国枪械大师勃朗宁的手枪设计,改造出了新的M1911/1912型手枪,弹药换成了斯太尔标准的9mm*23mm弹,提高了威力,弹容量也降到8发,这种成功的手枪生产了30万之多,奥军重要的战斗手枪,帝国解体以后,二次大战仍有不少M1912的身影。

“王冠领地”等外莱塔尼亚地区匈牙利化比较严重,所以某些武器装备上与奥地利的斯太尔系列有点差异,匈牙利方面喜欢装备7.65*17mm的 12M“弗洛莫停止”自动手枪(Frommer stop),这种手枪由匈牙利人鲁道夫·弗洛莫设计。

上图.steyr pieper M1908/34

上图.steyr pieper M1909

比利时设计师尼古拉斯·佩普尔(Nicolas pieper)设计的斯太尔-佩普尔式(steyr pieper pistol)手枪也不差,它同样采用7.65*17mm弹,弹容量7发。这种枪的枪身套筒在扳机圈上侧有个螺栓连接,可以掰开进行清理。型号上佩普尔分为M1909和M1908、M1908/34三种,产量并不高。一战过后,佩普尔主要作为收藏品传世,一支佩普尔能卖到3万欧。

上图.施瓦茨劳斯1908式手枪

施瓦茨劳斯1908式手枪也是奥匈军队的装备,生产了18000只。它的设计师是德国人威廉·施瓦茨劳斯,这个出身毛瑟兵工厂的设计师在奥匈帝国的武器发展史上地位非常重,他设计的M1892手枪是最早的自动手枪,后来设计的M1898和M1908手枪都装备了奥匈军,甚至M1908还作为礼物献给德皇威廉二世。

基本上奥地利的手枪就是这几种,其实还有好几款产品,比如曼利夏M1894、M1901、查尔斯・克莱曼M1905等等,但装备量几乎稀有就不赘述了。此外因为与德国关系比较近,奥匈军也有部分毛瑟手枪和鲁格手枪装备,比如C96和P08这些,不算主要装备。

值得一提的是,奥匈帝国在一战中还捣鼓出了一种名为“Standschütze Hellriegel 1915”的重型冲锋枪,这种武器通过水冷散热,滑槽弹鼓供弹,说是“重型冲锋枪”,实则更接近轻机枪。不过奥匈帝国没有怎么装备,只是进行了小规模的原型试验。

机枪上奥匈帝国主要使用捷克斯柯达公司生产的施瓦茨劳斯M1907式机关枪,它也是威廉·施瓦茨劳斯的作品,1912年开始大规模装备奥匈军。全枪重41.4公斤,M1907/12型最高射速为580发/分钟。该枪最大的问题是子弹特别麻烦,受奥匈帝国乱七八糟的地域性内政影响,M1907拥有8mm曼利夏弹、7.92mm毛瑟弹、6.5mm弹、7.62mm弹等各种弹药,可以令人头痛欲裂。

再就是斯柯达兵工厂与施瓦茨劳斯M1908式同期研究的斯柯达M1909式机枪,这种水冷机枪也是奥匈军的主要装备,射速每分钟425发,采用了延迟后坐原理,数据与M1907高度近似,发射8mm的曼利夏弹。

除了斯柯达M1909和斯柯达M1907型机枪外,奥匈军还使用了老旧的斯柯达M1893型机枪,这种爷爷级武器据说还打过义和团,这三种斯柯达机枪成了奥匈帝国的主力自动化轻武器。

炮兵武器奥匈帝国太奇葩,一般使用75mm的M15山炮和80mm的M17火炮,德国克虏伯的各种都有进口,此外还有一堆采用空气推动的奇葩火炮。另外他们还有款37mm的战壕炮,专用来狙击火力点、狙击手和机枪阵地。要塞炮、巨炮方面奥匈帝国也是好手,这方面实在太复杂,资料也比较少,就不一一赘述了。


王司徒军武百科


1、M1895 斯太尔-曼利夏步枪

奥匈帝国军队士兵,装备M1895 斯太尔-曼利夏步枪

M1895 是在“斯太尔步枪”的基础上,大量采用“M1888曼利夏步枪”(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曾大量借鉴该枪设计)的成熟技术研制而成。该型步枪总体结构简洁、质量轻、作用可靠、使用方便、能发shè多种枪弹,是奥地利轻武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实该枪的设计在1890年就已完成,但是当时的奥匈帝国首先出口装备他国部队,看到普遍反映良好后才正式在1895年装备本 国军队,所以叫做“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

装备M1895的奥匈帝国士兵

2、施瓦茨劳斯”M.07机枪

“施瓦茨劳斯”机枪设计完成于1905年,之后大批量列装奥匈帝国军队。施瓦茨劳斯机枪有好几种配对的弹药,比如和奥匈步枪匹配的8x50mm曼利夏子弹、毛瑟7.92mm子弹,还有6.5、7.62等多种口径,由此可见奥匈帝国的军事工业混乱到了什么程度。如果包括枪架,整个机枪重41.4千克,在山地使用不太方便。普通的M.07/12型的机枪射速为400-580发每分钟,之后的改进型MG-16A是600-880发每分钟。

3.斯柯达M1893型机枪

斯柯达M1893型机枪设计得比较早,因此跟施瓦茨劳斯机枪相比显得很老旧。这种机枪比前不久出现的马克沁机枪成本要低一些,不过射速只有可怜的180-250发每分钟,很快就被别的产品替换。该枪使用8mm子弹,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时候使用过,一战后奥匈资源紧张,又把这些老古董拿出来使用。M1909型是和施瓦茨劳斯同时期研发的机枪,射速每分钟425发每分钟,之后又有其他改进的型号。

4、战壕掷雷器

战壕掷雷器是一种用来对遮蔽目标实施曲射的武器,其最大本领是杀伤近距离或在山丘等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用来摧毁轻型工事或桥梁等,也可用于发射烟幕弹,毒气弹和照明弹。掷雷器和现代迫击炮一样具有射角大(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近射程小的特点,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

5、斯太尔M1912自动手枪

奥地利斯太尔M1912半自动手枪属早期自动装填手枪,也是在一战和二战中被装备使用的一代名枪。不过,该枪采用的弹药和供弹具非主流产品,因此在二战后便沉寂了。该枪是史上最出色、可靠的手枪之一,它发射奥匈帝国特有的一种枪弹。该枪最初使用弹条装弹系统,这种系统在可卸式弹匣面世前就已废弃不用。1938年,奥地利被第三帝国吞并,该制式手枪也随之改进枪管以发射9×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并在套筒左侧标有“P-08-”以示与原枪的区别。M1912手枪与同时期的其他手枪相比,具有相当不错的战技性能和人机工效。不装弹时全枪质量为980g,全枪长216mm,弹匣内可容纳8发专为该枪研制的9×23mm斯太尔手枪弹。

6、斯柯达305毫米M.11型超级重炮

一战奥匈的斯柯达305毫米M.11型超级重炮一战奥匈帝国和斯柯达工厂和签定合同研制重型榴弹炮。该炮的研发工作一直持续到1909年时,第一款原型已经完成,并于1910年在匈牙利秘密发射。斯柯达305毫米超级重炮武能够穿透2米的钢筋混凝土的特殊装甲

二八七公斤(630磅)(轻壳) 三百八十四公斤(850磅)(重型)

口径305毫米(12),仰角40 °至70 ° ,导线120 ° ,射速10发/小时,初速340米的/秒。有效射程9,600米。最大射程11300米。

7、M1915 37毫米步兵炮

M1915 37毫米步兵炮又称堑壕炮,是奥匈帝国在1915年投入使用的一款超轻型火炮。使用的炮弹为0.65千克左右,其初速为175米/秒,最大射速10发/分,俯仰角为0~45度,其有效射程为2200米,最大射程为3000米,高于当时重机枪的一般射程,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狙击对方的机枪据点。该炮的设计,结构和功能对后世的很多步兵炮都有影响。这型轻炮在战争中对协约国的机枪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射程并不远,但正好超过机枪的射程。其矮小的身型极易被隐藏,在战场上,没有什么比突然袭击更令人胆战心惊了。M1915式火炮的设计初衷就是为步兵提供伴随火力,所以该炮非常的轻便,一条军犬就能拉动其全部附件,拆掉炮架的话一个士兵就能抱着。而且该炮炮非常的迷你,展开面积还没有当时的重机枪大,再加上隐蔽工事的话非常男发现。高机动性加上高隐蔽性是该炮的战场生存能力非常强。


历史点评


一战奥匈帝国装备

奥匈帝国有点特色,狼牙棒这些近战肉搏武器大量配发军队,手枪倒是有点鲁格手枪的模样,至于鲁格手枪跟他是不是有渊源还真得好好考证一下了。注意钢盔,跟德国的是不是很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