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話中居然保存著三千年前的口語


廣府話中居然保存著三千年前的口語

廣府話中居然保存著三千年前的口語

粵語也有繞口令:

”而家學緊瑜伽嘅姨媽而家去宜家傢俬買而家啱用嘅宜家傢俬”。

這句繞口令的意思是:

”現在正在學瑜伽的姨媽現在去宜家家俬買合用的宜家傢俬”。

粵語“而家”。也有說:”家陣”、”呢陣”、“家下”,”依家”。

這都是粵語保留著三千年前的口語。是”現在”的意思。

其實”而家”一詞源於:”而yi4今gam1”。而今,也是指現在,目前。

“而今”一詞,從古籍中可以找得到出處。

現代詩人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而今邁步從頭越。”

唐 張安世 《苦別》詩:“向前不信別離苦,而今自到別離處。”

《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們而今且派兩人跟定了 範老爺 。”

由此說明:“而家”一詞源於“而今”。”而家”是口頭語,”而今”是書面語。

除了”而家”,還有”不而”同樣是三千年前的口頭語。

詹憲慈的《易象下傳》:”用晦而明”即是”用晦如明”,亦即是”不而”中”而”字的用法。三國虞翻註:”而,如也」”。

也就是說粵語的”不如”,是三千年前的口語”不而”。想不到粵語居然保存著三千年前的口語。

從前某秀才作文好用“而”字,主考官見其文中“而”字氾濫,極不恰當,便以牙還牙批閱:

“當而而不而,不當而而而,而今而後,已而而不而.”

短短18字,用11個而字,精妙至極。

當而而不而=應該用“而”字的時候卻不用“而”字,

不而而而而=不該用“而”字的時候卻偏用“而”字,

而今而後=從今以後,

已而已而=算了算了

  意思:應當用而字時卻(而)不用而字,不應當用而字時卻(而)用了而字,從(而)今以(而)後,算了(已而)算了(已而)。

粵語是優秀的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不管口頭語或書面語,都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聶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