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边城》世外桃源的外衣,体悟社会底层人的艰辛与无奈

有人说,《边城》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牧歌。而这些都与当时沈从文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心境脱不了干系,护送丁玲母子回到湘西之后,他近乎疯狂的追求方式终于打动了学生张兆和,步入二婚的殿堂。同一时刻,小学毕业的他终于被国立山东大学聘为讲师,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边城》是沈从文无可置疑的代表作品,小说以散文、抒情、诗化的手法,描写了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展现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湘西画卷。这里面更寄托着自己对故乡所有美好的记忆,以至于在往后的无数个日夜,他魔症般地想要回到那个“桃花源”。

剥开《边城》世外桃源的外衣,体悟社会底层人的艰辛与无奈

大部分人或被沈老先生细腻的描写手法惊艳,或慨叹于小说情节结构的波澜多变,或从翠翠的情感纠葛中捕捉一丝哀伤,但剥去沈从文世外桃源的外衣,方能体悟到底层普通人的无奈、艰难与坚强。

【底层妇女】讨谋生计的无奈与情感纠葛的真挚

偏居一隅的茶峒城,依傍在山水之间,远离着千万里外的兵荒马乱,所有人都在静寂中单纯而又朴实地生活着,有着爱憎的权利。可在这幻想之中的桃花源里,依旧有着层次之分,底层群体在日复一日地“美好”生活中逐渐迷失。

剥开《边城》世外桃源的外衣,体悟社会底层人的艰辛与无奈

在小城沿河街道边的吊脚楼里,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或从远近的乡下来城里讨生活,或是随军流落后的川军家眷,迫于生计与生活,白日里打扮的花枝招展,到晚上又为商人、水手提供者特殊的服务。

沈从文极其鄙视地称她们为“寄食者”,似千年前一样仅仅是作为满足兽性需要和交易目的的工具。可这些蟑螂般渺小的人儿,依然在“美丽”的桃花源中追寻着爱、情的足迹。

在晚间工作的一生二熟之间,桃源淳朴的设定又会让她们对商人水手产生一丝情感,或者称为祛除孤独的灵药贴切些。她们和他们在短暂的痴迷之后,会经历很是难捱的漫长等待,也不乏从良嫁娶者,当然若男方薄情也只能门户重开。但在这个民情淳朴的不像话的地方,又如何会受到指摘和轻视。

“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

活着,爱着,拥抱取暖就够了,不用思考未来,因为在这个边城里,读书人也不会有是非观念,公序良俗只能是民情淳朴。任何多余的思想都会割裂桃源的美好,故不得不小心翼翼。

【底层老兵】褪去匪气的外壳,仅存些许质朴纯真

明清时期的军事移民,迫使进击的汉族与本地的苗族、土族崇尚武力,而这种彪悍的民风一直延续下来。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就曾率领乡勇对抗太平军,湘军也因此一战成名。

平定太平天国的湘军在无用之后,被无情地遣返原籍,囿于生计难谋与习性难改,他们成为了最有名也最具实力的湘西土匪。到了20世纪初期,国民革命的兴起,土匪们接受了招安,与湘西百姓一起投入了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去。

剥开《边城》世外桃源的外衣,体悟社会底层人的艰辛与无奈

15岁的沈从文就曾参与过周则范统领的湘西靖国联军,故而在《边城》中也不乏对退伍士兵给予了浓厚的笔墨。

“这地方城中只驻扎一营由昔年绿营屯丁改编而成的戍兵,及五百家左右的住户”,“其余多数为当年屯戍来此有军籍的人家”。

天保和傩送的父亲,水码头掌事人顺顺也是一名前清老兵,革命时曾做过什长,“明事明理,正直平和,又不爱财”。翠翠服毒自尽的父亲也是一名屯戍军人,暗行性事,默守陈规,又能以死明志。为大佬做媒的杨马兵亦是现役的兵人,。但这些老兵都不拥有军人的匪气与固执,更像是普通的村民乡亲。

他们善解人意,遵循乡规,助人为乐,为人和善,如同在朴实的“桃花源”的居民身上,覆盖着老兵的外衣。虽然作者写作的本意是让外面的世界认识农村的质朴,但当兵5年的沈从文,极欲在心爱之人面前表现的心理,让他偏离了实际,一味地大唱赞歌,似乎这种华美的修饰已然忽略了根本。

【底层水手】脱去艄公的外衣,体悟水手的真实

在作为“二哥”写给“三三”的信《水手们》中,沈从文这样写道,“他们也是人,但与我们都市上的所谓‘人’却相离多远!”

剥开《边城》世外桃源的外衣,体悟社会底层人的艰辛与无奈

沈从文笔下,水手的生活十分简单。他们只想多吃一碗饭,多吃一片肉,每天拿两毛多一点的工资,到吊脚楼女人那里挥霍完之后,再次开船。而这样的水手足有三十万之多。

为了营生和生计,他们遇急滩下水拉船,遇湍流则乘风破浪,不只是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自保,更为了那为数不多的两毛。不同于大都市里的市侩与诡诈,他们朴实到只知道挣钱养家,即使要面对所付出劳力数倍的危险。

正如精通水性的大老天保,在面对茨滩下的旋水时也会无力回天。虽是小说情节,却不外于从现实取材。

水手们也会唱会闹,说话不离脏字,做事带劲,憨气可爱。他们不同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但依然在生计的奔波中做着危险的营生,积压的一切怨言,似乎都在淳朴的工作中消磨殆尽。

在沈从文爱情甜蜜的渲染之下,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边城》也应运而生,哀而不悲的基调让人如临梦境,但就如爱情也终会被枯燥郁闷的生活所占据一般,梦是必然会醒的,之后映入眼帘的便只有众生的无奈与疾苦。

而这些从未随着时代的进步产生变化,底层人依旧在水深火热中沉沦,但却丝毫没有一丝的抱怨与厌倦,“出淤泥而不染”,始终坚持着真实、质朴、纯美,向往着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