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水基金業績敗北,拖累《原則》也被嫌棄?


橋水基金業績敗北,拖累《原則》也被嫌棄?

Photo by Anthony DELANOIX on Unsplash

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一場重大的公共衛生危機迅速且深刻地衝擊全球金融市場。

美國市場當然也不例外,華爾街備受打擊。

前幾天,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被曝鉅虧,甚至被指暴倉。有人開始將橋水比為2008年的雷曼兄弟,懷疑橋水是否會在這一次危機中轟然倒下。

在此背景下,橋水及其創始人瑞·達利歐不得不出來不斷解釋,安撫市場情緒。

針對這次創紀錄的虧損原因,達利歐也承認,這與橋水對疫情爆發的市場影響判斷錯誤有關。

有意思的是,在橋水不妙的業績被聚焦之時,很多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那本達利歐用心提煉出來的《原則》。

有人說:“看了看書架上的《原則》,果斷墊書桌吧”;有人則稱,“《原則》還沒看完,要換書了?”

這些言語不無調侃意味,也反映了《原則》一書影響力之廣。

橋水基金業績敗北,拖累《原則》也被嫌棄?

《原則》


01

曾經爆紅的《原則》


達利歐的《原則》,在美國和中國都曾是爆紅讀物。

中國版的《原則》,在2018年1月第一版之後,短短一兩年時間裡,重印了10餘次。這在紙質出版物相對較冷的市場環境下,算是一個例外了。

《原則》涵蓋了三個部分的內容:“我的歷程、“生活原則”和“工作原則”。這顯然是很個人化的寫作——達利歐在對自己做了一個小傳之後,主要分享了他在生活和工作領域的行為方式與準則。

《原則》的一度爆紅,自然跟橋水基金歷來的優秀業績相關。人們多半喜歡聽成功者講述故事,更何況達利歐這類在國內投資領域已幾近是被捧上神壇的人物。

如同少女們喜歡追她們心中的偶像,成人世界包括投資圈內的追星,本質是相同的。

巴菲特、查理·芒格、格雷厄姆、吉姆•羅傑斯,以及索羅斯等知名投資家,在很多人心中都是偶像級的存在。國內投資家如紅杉資本沈南鵬、高瓴資本張磊等,因為距離的原因,光芒略遜於美國同行,但也已經是被膜拜了。

達利歐也是那些星光熠熠的人群中的一位。所以,《原則》一書在國內甫一出版,出版商略做營銷之後,便出現了相當熱銷的場面。成功人士的雞湯,喝起來總是似乎更有營養——人性如此,不獨中國讀者。

中肯地說,單從讀物的質量角度,《原則》也是不差的。達利歐一起篇就頗讓人有好感,至少覺得不是位倨傲的投資家。

他說:“相對於我需要知道的東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並沒有多少”。他真誠地分享了那些有助於他人生成長的各種生活、工作原則——畢竟,他曾取得過很多的事業成就,究竟是什麼樣的理念在指導著他的行為呢?

從這個角度看,向達利歐學習,在《原則》中觸碰先行者的各種理念,還是一件很有獲得感的事情。

橋水基金業績敗北,拖累《原則》也被嫌棄?

達利歐


02

盡信書不如無書


2019年,達利歐又在國內出版了《債務危機:我的應對原則》一書。圍繞著這本書的出版,相關市場活動非常頻繁,但相較於現象級的《原則》,《債務危機》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均遜色不少。

這本書寫作於2008金融危機十週年之際,是達利歐對自己穿越那段危機的一本反思性的著作。

達利歐眼裡的債務危機及其應對原則其實深具參考價值。他對債務大週期模型的闡釋、包括2008金融危機在內的3個重要案例的剖析,以及更多歷史案例和數據的對照分析,兼具了理論性與實踐的指導性。

對於投資圈來說,我認為這同樣是一本不錯的讀物。

《債務危機》在市場面上冷於《原則》,並不難理解:

1.這本書比之《原則》更有專業感,更不容易“接觸“;

2.《原則》實在太火,在其光芒之下暗淡些也實屬正常。

如今,橋水的業績出現鉅虧。有人說,達利歐要跌落神壇了。在這個時候,又該如何看待他的這些頗有影響的讀物?

我認為,指稱達利歐跌落神壇,原本就是有些譁眾取寵的說法。市場起起落落,投資者成敗皆為常事。達利歐本是常人,同樣會為優異的業績而欣喜,也會為錯誤的市場判斷而懊喪。

將任何一個人推上神壇或拉下神壇,都不是智慧的做法。

在橋水業績敗北之際,達利歐的專業知識和他的深度思考,仍然值得學習與借鑑。40餘年來他在金融市場中所積累的智慧,不會因為階段性的投資失敗而全然失去價值。

這位滾打於全球市場最前沿的投資家,這位跟中國資本市場創辦之際即有淵源的華爾街戰將,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去學習和挖掘。

還有重要的一點,正如達利歐在《原則》中提到的,你要忘記我說的原則,畢竟這些只是我自己的總結經驗,我寫出來僅供大家思考,並非想讓你遵循我的人生軌跡。所以,讀完這些原則怎麼做,完全取決於你。

中國也有一句老話:盡信書不如無書。


本文所刊發的文章及觀點,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閱讀者請根據獨立判斷做出投資決策,我們不對投資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 The End -


撰文 夏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