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莜麵香

老家莜麵香

悠悠歲月久,還是莜麵最上口……

人民公社最難忘,大鍋飯才知莜麵香。


老家莜麵香


每當生產隊給社員按人口分了口糧,家裡就多了一口袋莜麥。要將莜麥變成莜麵,還很麻煩。淘莜麥,才是第一步。父親從隊裡飼養院搬回一口大鐵鍋,擔上一擔水,倒進鍋裡,將莜麥倒進水鍋裡,用柳條編的大笊籬,來回攪動,一旋一旋地將漂在頂層的草莜麥、胡什子撈出,再將中間的莜麥連漂帶洗,撈到鋪好的席子上,通風涼幹。山地莜麥,淘一次就行了,灘地莜麥總得淘兩遍,才能乾淨。要是淘不乾淨,磨出的莜麵又黑又磣又不筋。淘好的莜麥在背陰處涼幹後,就能炒了。


老家莜麵香


炒莜麥也是個技術活兒,莜麵的好壞全在炒莜麥的火候上了。最早也沒有專門的炒鍋,也只是閒房裡的煮豬食的大鍋,父母親為了炒好莜麥,早以做好準備,將涼炒莜麥的大笸籮和柳條簸箕準備好,用手巾將脖子紮緊,抱上莜麥芨子,點燃,燒熱鐵鍋,一個人坐灶邊,倒入半簸箕莜麥,用一掃帚圪嘟不停地翻炒,聽得鍋中啪啪作響,再翻兩個滾兒,就必須快速出鍋了。炒好的莜麥,微微發黃,顆粒膨脹,莜麥特有的香味撲鼻而來……炒莜麥費工費事,炒完一口袋的莜麥,足足的半天。


老家莜麵香

炒莜麥,也是小時候的噩夢,要是到炒房穿忙,張張裝口袋或是添加柴火,那滿天飛的莜麥毛毛,簡直無孔不入。要是飛入衣裳裡,總要癢癢幾天,比那蝨子、跳蚤都可怕。

莜麥炒完後,家人總要將炒好的莜麥挖上半升,倒入炒鍋中炒黃,再倒入半碗鹽水,用小條帚慢慢煸幹,焦香的黃莜麥,帶著白白鹽花,能做好幾天的乾糧……


老家莜麵香


炒好了的莜麥,背到磨房,經過磨、籮幾道工序,才能磨成莜麵。

後來村裡有了專門炒莜麥的平底炒鍋,炒莜麥也快了很多,等有了電磨後,加工莜麵也比以前更快了。

我小時候其實並不愛吃莜麵,因為餓的心慌,等不得老母親慢捏細搓,一看到吃莜麵飯就把嘴蹶的老高。

那時家裡的莜麵並不多,放在牆角的甕甕裡。磨好的莜麵倒在裡面,用軲轆兒(擀麵杖)搗實,捂嚴蓋牢,只怕耗子偷吃了,或是被賊偷走。有的人家把莜麵放在櫃子裡,還用鎖子鎖好,只怕丟了……


老家莜麵香

捏莜麵,也是一門手藝,非一日之功。在過去,女孩子要是捏不了莜麵,有可能嫁不出去。

捏莜麵,第一步是和麵。將莜麵倒在結實的瓷盆裡,根據莜麵的吃水性,有時用涼水,有時用開水潑才能行。一邊倒水,一邊用幾雙筷子順攪,將莜麵攪成柔軟狀態,還得等上半個時辰,這叫粉莜麵。等莜麵粉好後,挽起袖子,捥緊圪肚(拳頭),連擦帶搗,使勁揉搓,等到面光、手光、盆光,莜麵才算和好。揉好的莜麵餘溫未散,再用一塊厚毛巾捂上以保持溫度。捏莜麵窩窩,必須的有一塊好壇蓋,那壇蓋,也許是祖傳的瓷器,也許是小甕甕的蓋子,反正表面光溜溜的瓷實闆闆,都能捏莜麵窩窩。


老家莜麵香

老年人捏窩窩都是左手背馱一塊莜麵,利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縫夾住馱在手背上的莜麵,再用大拇指巧妙地撥下擠入指縫的莜麵,在壇蓋上一推一抿,一片片莜麵粘在光滑的壇蓋上,右手快速揭起那一小片莜麵,用右手食指做軸,捲成細筒,輕輕放入蒸籠中。捏莜麵,兩手配合,左右開弓,以此類推,一氣呵成。再看捏好的莜麵,擺在籠中,橫看成列,豎看成行,如蜂兒窩橫切,錯落有致,又如百花綻放,勾魂般地飄香……

蒸莜麵的火候,也有講究,火小了,一次蒸不熟,再也蒸不熟了。火大了,窩窩臥倒,魚魚粘了。莜麥、莜麵歷經三生、三熟,變化奇異。


老家莜麵香

莜麵窩窩好看,搓莜麵魚魚也很有技術含量。搓莜麵魚魚,要將和好的莜麵搓成四、五根大拇指粗的劑子,擺在面案的一頭,用一隻手勻稱地向前搓動,四、五根細細的魚魚從手下搓出,長了抖在案頭,只要劑子不斷,想捏多長捏多長。更有手快的------可雙手搓動,兩手對向搓制,如細浪滾滾,滔滔不絕。把搓成的魚魚抖攤在籠裡,如臥柳盤根,首尾相連,根根順溜。


老家莜麵香

這莜麵窩窩和魚魚蒸熟後,冬天裡燴上一鍋大燴菜,或用羊肉、豬肉切成肉絲,加醬料餾湯湯,就是一頓飯。夏天就更省事了,山藥絲加點綠色蔬菜涼拌,或用酸菜、黃瓜、水蘿蔔調點冷鹽水,倒上陳醋、醬油,點上用葫麻油熗制的料油,將蒸好的莜麵窩窩或魚魚一調一拌,就行了。


老家莜麵香

莜麵囤囤,也是主食。夏天到野地挖點蒲公英、苦菜;冬天放點乾菜葉子,清洗乾淨,切碎,擦上點山藥絲,摻和在一起,等粉好莜麵後,在一塊大面案上擀成一塊大大的莜麵皮,要擀的均勻,薄厚一致,四方成片,再將拌好的菜沫、山藥絲灑滿莜麵皮,攤平,從一頭捲起,成行李捲狀,用菜刀切成小段,碼入蒸籠中,上火蒸熟。莜麵囤囤蒸熟後,野菜的香味與莜麵的香味混合在一起,令人食慾大增。一盆盆酸菜冷鹽水,最多滴點油花花,就是絕配了。


老家莜麵香

每年五荒六月,正值青黃不接。家裡的莜麵,要省吃儉用。從灘裡挖回的河蓽梳、蒲芽、豬耳朵(車前子)、榆錢錢、山藥絲絲,洗淨切碎後,加莜麵和在一起,放點鹽和蔥花,揉成長條,再用刀切成片,也叫挨刀鬼片片。挨刀鬼片片蒸熟後,在籠裡依次排列,香味撲鼻,是真真的綠色食品。


老家莜麵香


莜麵餄餎做法最為簡單,速度也快。

只要將和好的莜麵團,放在木製餄餎床裡,握住餄餎床壓桿,輕輕一壓就把莜麵壓成餄餎,用笊籬接住,盤成團,放入蒸籠,幾分鐘就能蒸熟。

用莜麵攪拿糕,也是最省事的飯了。只在鍋裡添上一漂水,鍋底燒好火,一手將莜麵均勻灑入鍋中,一手用勺子不停地攪動,待莜麵成稠糊狀,抹平,加點水,蓋鍋稍煮一會兒。揭開鍋蓋,把山藥粉(澱粉)抓上一小把,用水化開,倒入鍋內,用勺子使勁在鍋內攪動,那拿糕越攪越上勁,很快纏成一坨。拿糕攪好後,鏟入盤中,配上鹹菜涼湯,筋糯利口,老少皆宜。


老家莜麵香

等到秋冬,山藥蛋入窖,新莜麵又下來了,莜麵的吃法也更五花八門。

山藥魚子,也是家常便飯。做山藥魚子,要選擇個頭小又勻淨的小山藥,洗淨後倒入鐵鍋中,小火燜熟。出鍋後,將山藥逐個剝皮,倒入冷卻後的鍋裡,使出全身的力氣將山藥擦碎、擦粘丶擦筋,再拌入莜麵,再反覆揉搓,只到莜麵與山藥筋筋有了彈性而不粘手時才算合格。等搓好象鯽瓜子大小的魚魚後,擺在蒸籠,蒸熟後暄而不粘, 蘸上羊肉蘑菇餾湯湯,美味可口。山藥魚魚又彈牙又筋道,大有吃到撐死的感覺。


老家莜麵香

莊戶人的吃飯,頓頓離不了莜麵,下魚子也隔三差五地吃一頓。搓下魚子,也很省事,就是將和好的莜麵搓成一寸長兩頭稍尖的小魚魚兒。等魚魚搓好後,燒水熗鍋,炒好山藥條條,放入調料、輔料,倒上半鍋水,燒開後就可下魚魚了。下魚子有湯有面,滑溜可口,是最好的晚飯。


老家莜麵香

燴片子(也叫燜魚子,)也是農村人常吃的一種莜麵飯。也就是將莜麵搓成比下魚子稍大的魚魚,直接放在山藥大燴菜的頂上,直接燴制而成。燴片子,莜麵入味,飯菜合一,家人也喜歡吃。


老家莜麵香

莜麵糊糊,也常是家人的早晨飯。燒上半鍋水,灑上一把面,捏點鹹鹽,再煮上一堆山藥塊,就算一頓早飯了。要是吃不飽,再來上一碗山藥拌炒麵,就更頂餓了……


老家莜麵香

莜麵能做百樣飯,隨鄉入俗,一輩子也吃不完。心靈手巧的農家婦女,還能把莜麵做的變化萬千。

把莜麵炕成餅子,叫串頭面餅子,是出門的好乾糧。用擦成絲的熟山藥拌莜麵下鍋翻炒,再熗油放蔥花,放點鹹鹽,就是炒傀儡。莜麵作皮,包上肉餡或素餡,蒸熟後就是香飄滿家的莜麵餃餃。把包了韭菜拌油碴碴的莜麵餃餃貼在鍋裡,用柴火炕熟,那叫鍋巴餃子。擀上兩塊莜麵皮皮,鋪上山藥片,再蓋上另一片,切成一指寬的條條,蒸熟後,參差不齊,象鳥窩一樣,冠名:黑老鴉唅柴。不論什麼蔬菜,只要有了莜麵,就能做出各式各樣的莜麵飯菜……


老家莜麵香

莜麵,是老家往事,是最魂牽夢繞的懷念……

莜麵,就是人生的故事。不論你走到天涯海角,山珍海味是過山煙雲,只有莜麵才是忘不了的根本……

莜麵,是舌尖上的中國,是睡夢中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