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道美食名稱證明你是哪裡人?

俊寶美食


炸胡椒,藕帶,餈粑,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我是哪裡人了吧,

是的,沒錯,我是湖北人,嗯,怎麼說呢,我老家是安徽人,祖輩遷徙過程中在湖北落戶了,我也算是土生土長的九頭鳥了吧

每到下半年我生活的城市雖然不是家家戶戶都做炸胡椒但是一大部分家庭還是會做的,做一次吃一年吧,可以直接炒著吃,也可以做炸胡椒魚吃,在我們這個水鄉小城是不缺個種小魚的,搭配炸胡椒簡直是絕品

藕帶也算是我們這個小城的一大特色了吧,每年銷往全國各地的不計其數,我最愛剛剛從河裡抽時間洗乾淨直接清炒,吃在嘴裡還有一股清甜的味道,吃不完的還可以自己做泡藕帶

打餈粑應該算是這座小城過年的一大特色了吧,每年過年家裡不備點餈粑都不叫過年

小時候過年的時候經常把餈粑放在炭火上烤焦了吃,那時候吃起來簡直就是美味,早上起床媽媽用油煎好撒點糖,那就是幸福了吧




小妖的魚


用一個菜名證明你是哪裡人,網友的評論亮了!

白切雞:在廣東十分的出名,那就是白切雞。白切雞屬於粵菜系中的一種菜餚,又叫白斬雞,在廣東的受歡迎程度那是非常高的,可以說這一道飯菜也是能證明你是哪裡人了。


深入瞭解菜名,發現一個挺有趣的事,菜名裡的“煲”,一般廣東的我們發音是“包”第一聲,但我遇到的很多別的地方的人發“保”第三聲。



都知道廣東人擅吃,更會吃,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遊,只要是四條腿的,除了凳子沒什麼是廣東人不敢下嘴的。不僅如此,廣東人的菜名也都帶著野性:人頭飯、煲仔飯、屎坑粉、油炸鬼,還有福建人,難道廣東人真的如此兇殘,已經沒有任何東西不能下飯了嗎?


人頭飯、肥妹、敗家仔、屎坑粥……聽聽這些名字,你能把這麼野的菜名和美食聯繫在一起嗎?在廣東,讓人匪夷所思的菜名比比皆是。身處祖國東南沿海,廣東人有自己獨特的方言。這些方言中的詞彙,很自然進入到菜名之中,形成其背後獨特的文化內涵。


廣東菜名喜歡好意頭,但也略顯鄉土氣息,請同學去感受一下菜單。

廣東一帶,重視口彩,飯店的菜名都特別講究,諸如豬蹄菜會叫發財就手之類。排除迷信的因素,也算是一種美好的祝願,讓人心生歡喜,其樂融融,至少比嘴賤討人嫌合時宜。


我在說著你的故事


鍋包肉,地三鮮,熘肉段,酸菜燉粉條,小雞燉蘑菇,大家一看這些菜就知道我是東北人了,但不一定知道是東北哪裡的,因為黑龍江和吉林的地域風情及飲食文化都相差不多,相反遼寧就更豐富一些,沒錯我就是地地道道的黑龍江人。

黑龍江人對吃有講究,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因為吃的時候方能體現東北人的豪放,那就是大口吃肉大瓶喝酒,所以東北人偏愛筋道一些的食物,還有東北菜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菜碼超級大,兩個人一個菜或許就夠了,但是在北京兩個人最起碼要三個菜才能吃飽,關鍵老家的菜好吃又不貴,在外面很少能吃到地道的東北菜!

所以每當拿起筷子的時候,總會想起家鄉的味道,有一種菜叫做乾紅,不是你所認為的紅酒,黑龍江人略微都懂,就是熘好的幹豆腐澆上一圈辣椒油,是喝酒聊天不錯的選擇!還有一種菜叫做炸凍白菜,這個菜我想很少有人吃過,就算本地人家是城裡的都很少有人吃過,這個菜只有冬天有,就是吃不了的白菜在冰天雪地中凍上,然後下鍋煮一煮,炸一炸,最後配上雞蛋醬那叫一個香,想吃的話可以去農村體驗一下。

總覺得哪裡都不如自己家鄉好,哪裡都吃不出家鄉的味道,不說什麼菜,單說吃真的是和環境有關,在家裡吃什麼都是香香的,家裡有關懷和溫暖的味道,有成長中的味道,有滿嘴流油的情懷,所以綜上所述,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哪裡吃,跟誰在一起吃!



姜姓小寶


我們家鄉有許許多多的美食,但是有很多都不是當地的特產,都是從其它地方流傳過來,我們又將其發揚光大的。

所以經過我的精挑細選,篩選出以下幾種有代表性的食物,瞭解我們家鄉的朋友應該很容易就可以猜的出來。

各種奶製品,比如奶豆腐、奶渣、奶皮等等一大堆,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奶皮,它有許多不同的吃法,可以直接蘸著白糖吃,也可以用奶茶泡著吃,近些年大家又開發了拔絲奶皮的吃法,也是特別美味的。

牛肉乾,我們這邊的風乾牛肉乾特別好吃,各種味道應有盡有,我小時候特別的喜歡吃,特別的有嚼勁,一整根牛肉乾,我可以吃一上午,不過牙口不怎麼好的,不建議購買。

手把肉,選擇上好的羔羊肉,鍋內加水,放入蔥薑蒜,羊肉涼水下鍋,煮到筷子可以輕易插穿羊肉即可,大家吃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汁,這樣一口下去純正的羊肉,沒有任何其它佐料的味道,吃起來特別的美味。

以上就是我介紹的家鄉的三種有代表性的美食,大家應該很容易就可以判斷出來,大家有什麼答案,可以給我留言。





胖胖方愛美食


我是山東濰坊的,純情簡單的小城市,說實話,北方美食不如南方多,但是無論怎樣,走到哪裡懷念的還是家鄉飯。我家鄉比較出名的是朝天鍋,就是用餅卷豬肉、捲土豆絲、蘿蔔絲、雞蛋等,喝骨湯,因為在北方冬天比較冷,幹完活的人都想吃一口熱飯,大家圍坐在熱氣騰騰的大鍋臺邊,大口吃肉,大口喝湯,所有的疲勞都消失了。我們這裡還有肉火燒,大人孩子都愛吃,早上起來,一碗豆腐腦,兩個肉火燒開啟了一天的美好生活!


美美滴花兒111


我來說你們來猜猜我是來自哪個省的吧?

我們小時候,如果不聽話,媽媽就會說生個叉燒都好過生你,因為叉燒比小孩好吃多了,當年那些實在不聽話的小孩全都被做成煲仔飯吃了。


具體情況如圖,找到小孩的影子了嗎? 知道我為什麼活到了現在嗎?

不僅是因為我小時候聽話,更多的是因為我這種皮包骨頭的人沒人願意吃所以才被剩了下來。 你看我們這邊很少見到白白胖胖的人,那是因為他們的口感好,早就被吃了。 而且我們這邊有一種習俗,那就是把不賢惠的老婆做成上圖那樣的老婆餅,你要嚐嚐嗎?味道特別好。

除此之外啊,我們還有一種特殊的盛飯的容器——人頭,用它盛的飯可好吃了,我們都親切的稱它為人頭飯。

(盲公餅,這大概是一個肉類食品)


嘿,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別跑,我看你細皮嫩肉的,口感肯定特別好,這個體積一定能為我們提供長達3天的蛋白質和能量。

快讓我啃上兩口感受一下這個世界的美好。


(油炸鬼,我們就連鬼都不放過)

你們猜到了嗎?歡迎討論一下


董生活


正宗四川美食乾鍋牛蛙

小的時候我記得每到夏天的時候,夜晚後都會跟父親一起去池塘邊抓一些青蛙,一般的話都會用手電筒的燈光照射到青蛙眼睛上它就不會在動了,小時候覺得很好奇為什麼青蛙就不會動了呢,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念初中,生物課的時候才知道是因為在夜晚活動的動物在燈光的照射下眼睛會暫時性的失明,所以就待在那裡不動了,就像人類的眼睛在夜晚突然燈光照射後看不清楚一個道理的,但是現在時代的轉別,人們基本都很少吃青蛙了,一般都會選擇牛蛙來做美食。

乾鍋牛蛙,是不是很多朋友在飯店裡吃過,但是在家就很少做呢,或者說不會處理牛蛙呢,牛蛙不用心處理的話就比較腥,今天跟我學會這道美食後,你也可以在家制作這道乾鍋牛蛙,肯定會被家人或者朋友的點贊。

顧名思義乾鍋牛蛙,選材也以牛蛙為主,如果有小夥伴喜歡吃青蛙的話,也可以選材使用青蛙來製作美食,如果用青蛙的話我在這裡請求大家一定要用養殖的,但是我做這道美食的時候全部都是用的牛蛙來製作的,因為牛蛙的個頭比較大,肉也比較多而且很緊實,皮也比較好處理,但是青蛙的話個頭比較小,處理的比較麻煩,所以大家選食材的話還是優先選擇牛蛙

買牛蛙的時候大家千萬要注意的是不要買到生病的牛蛙,因為這個畢竟是吃蟲類,會有寄生蟲的存在,新鮮的牛蛙是比較活潑的,在挑的時候你要觸碰一下它的頭,它的反應是下巴彎曲這樣是很好的牛蛙,活潑度也比較高,這樣的牛蛙我們就可以帶回家處理啦,牛蛙的話千萬不要吃皮因為它皮會有很多寄生蟲,首先我們把牛蛙宰一下,把皮剝掉,把它的腳趾也處理一下,如果大家怕麻煩的話,可以在買牛蛙的地方讓他們幫你處理一下,這邊拿回家後就可以直接製作了

牛蛙切塊的話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這裡要教大家一個醃製牛蛙的小技巧,把牛蛙放入碗中,放鹽和水澱粉料酒去腥,用保鮮膜封上20分鐘這樣方便入味,肉感也比較緊實,在牛蛙入味的這這段時間裡,咱們可以把咱們做乾鍋的配料準備一下,姜蒜青紅椒這些都是必需品,切制好後大家也可以在準備一些土豆跟金針菇,

因為如果幹鍋裡只有牛蛙的話這樣吃著也是比較單調的,不像在飯店裡吃的乾鍋牛蛙,他們的食材也只有牛蛙,我們在家自己製作的時候可以加一些自己喜歡吃的蔬菜,這樣葷素搭配才有營養,每個蔬菜也都有乾鍋的味道,我是比較喜歡土豆跟金針菇,所以我放了這些進去。

製作乾鍋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需要豆瓣醬,豆瓣醬我選用的是郫縣的,也是比較大眾化的,也是每個家庭裡基本上都有的,一切食材準備好後,咱們就可以製作乾鍋牛蛙了,鍋中放入油,因為乾鍋的話比較幹,沒有湯汁的,可以多加一些油燒熱,郫縣豆瓣醬炒出紅油後,把準備好的姜蒜青紅椒,在加一些花椒增加麻味,家裡有火鍋底料的話可以放一點進去,這樣也可以省去加調料的麻煩,這時候再把醃製好的牛蛙倒入鍋中翻炒至半生熟。

還有一個我自己研究的一個調味料“醪糟汁”這樣可以緩和辣味大家可以嘗試一下,這時候在加一點白糖,生抽這道菜在鍋中在燜至5分鐘這道菜就完成了,如果家裡有乾鍋的可以轉至在乾鍋裡用酒精燈點燃,這樣可以保持熱度牛蛙也不會腥,淋上一點香油跟白芝麻,這味道簡直讓人流口水。

這樣的家庭版乾鍋牛蛙自己製作是不是感覺非常的乾淨,而且又有蔬菜的搭配,是不是太美味了呢,搭配上一碗香噴噴的米飯,斟上一杯小酒,一天的勞累感瞬間消失,快來嘗試做一下吧。










家常美食小龍


這些美食讓我走到哪裡都是忘不了,大家猜猜我是哪裡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9b00008d74a389d538\

關中輝哥


鹽水鴨。鴨血粉絲湯。七家灣牛肉鍋貼。雞鳴湯包。秦淮小吃~太多太多了!


張春芳29


《德州扒雞》可見俺是地道山東人哈。

今天就來說說德州扒雞,它源於明朝,創於清朝,傳與民國,盛於新中國,被譽為“中華第一雞”。

它採用特有的製作方法,用料講究,造型上雞的雙腿盤起,爪入雞腔,全雞呈臥狀,色澤金黃,黃中透紅,遠觀似鴨子浮水,十分美觀,絕對是上等的美食藝術珍品。

它形色俱佳,五香脫骨,柔嫩味純,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鮮美滋補。

所以,身為山東人的俺,有口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