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只愛江山與美人?這個皇帝不一樣,他愛的是這麼一隻盞

提起宋朝,不得不提它的文化繁榮,人風雅緻。說起來,和當時的皇帝起了帶頭作用有一定的關係。太祖趙匡胤愛惜文才,提高文人地位,認為"惟有讀書高"。我們今天所有說的皇帝宋徽宗,是一個不攻心於江山而痴愛人間詩畫的奇葩皇帝。雖然他被認為執政能力低下,在其統治時期裡政治局勢的危機四伏。然而宋徽宗極高的藝術造詣不能不被世人認可,確是一個少有的藝術型帝王。


帝王只愛江山與美人?這個皇帝不一樣,他愛的是這麼一隻盞


宋徽宗文采斐然,在藝術上的天賦異稟,曾受到南唐後主李煜的影響。在宋徽宗統治期間,不光是大膽使用皇權推動繪畫藝術,在書法上更是有其獨創的"瘦金體"流芳於世。除此之外,他個人也是一位深藏在皇家宮殿裡少有人知的茶藝高人、點茶大師。我們可以從他的書畫作品中發現茶是其生活的一大重要部分。


帝王只愛江山與美人?這個皇帝不一樣,他愛的是這麼一隻盞


今天的人對宋代的茶瞭解甚少,更別說點茶這門功夫。距今千年的宋朝,在點茶時不僅講究茶的品種質量,更是重視點茶過程中展現的藝術性。這涉及到茶器的應時而用,而知名的黑釉"建盞"有利於烘托映襯瑩白的茶沫,可"燠發茶色",所以建盞在當時也是作為茶器被大量使用。


帝王只愛江山與美人?這個皇帝不一樣,他愛的是這麼一隻盞


一位愛吟詩作畫的風流皇帝,自然走在時代潮流的巔峰。宋徽宗也抵擋不住建盞的誘惑,對於建盞還獨有一番見地。在其所著的茶經裡有著"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的斷論,其中的"青黑"據考證是一種深青色的釉色,是較為珍貴高級的顏色。玉毫則指明品種為兔毫,其中兔毫紋理顯得清晰挺拔有力的是建盞中的上乘之作。


帝王只愛江山與美人?這個皇帝不一樣,他愛的是這麼一隻盞


兔毫盞,是建盞最為常見的款式,出土數量龐大,可見其在宋朝的流行程度。表面的紋理貌若兔毛,呈現的金色、銀色,在一片黑釉裡熠熠生輝。宋徽宗之所以看重兔毫,不僅是時代潮流的影響,也是其個人清高孤傲的體現。看似柔軟纖細的兔毛瘦小,透露出的挺拔足以驚人,而從宋徽宗所獨創的瘦金體我們亦可以看到相同的氣質,瘦小卻帶山峰樣挺拔,鐵鉤銀劃裡透露著帝王之氣。兔毫建盞,墨黑中隱藏光輝,粗糙中獨具細膩,傲氣凜然,和宋徽宗是一樣的氣格。


帝王只愛江山與美人?這個皇帝不一樣,他愛的是這麼一隻盞


同時期產物還有一種曜變盞,宋徽宗是否鍾情曜變盞,我們無法找到確切的的歷史來證明。但是在杭州南宋官窯出土的一隻殘曜變盞,無疑是證明皇家中也有曜變建盞的藏品。所謂的皇家藏品是經過多方考察千挑萬選,為迎合宮內皇族的喜好,而宋徽宗作為九五至尊,紫禁之主,對點茶和茶器有相當深入的理解,所以說能被挑選入宮的建盞必定是獲得其肯定的作品,也是數一數二的藝術寶盞。曜變建盞不僅在數量罕見稀少,燒成率極低,曜變的紋理呈現也是令人驚歎不已。或許在很多年前的一天,宋徽宗也曾經捧起一隻曜變盞,深陷於盞中迷幻奇妙的世界中。


帝王只愛江山與美人?這個皇帝不一樣,他愛的是這麼一隻盞


一個無心江山偏愛藝術的皇帝,過著不盡人意的帝王生活,卻也堅持篤定地做著自己心愛的事,活出了不一樣的顏色。而建盞隨著南宋末期之後開始跌落,一度面臨工藝失傳的困境,最後終於復興,大有涅槃重生的意味。而一帝與一盞之中,惺惺相惜,同病相憐,這份默契也只有深諳人文,熟知茶事,懂建盞的人才會明白。


帝王只愛江山與美人?這個皇帝不一樣,他愛的是這麼一隻盞

帝王只愛江山與美人?這個皇帝不一樣,他愛的是這麼一隻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