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生存激发出的变革

一个走投无路的选择,一个以命相拚的冒险,拉开了一场土地变革的序幕……


一盏灯,一座茅屋,一群人.

昏黄的煤油灯映出了他消瘦的脸庞,一张破旧的方木桌,在煤油灯的映照下显得摇摇欲坠,他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只烂了笔帽的英雄牌钢笔,面前是一张纸。额头的汗珠大颗大颗的落下来,他在那张纸上艰难的写着,似乎是在往自己的心脏上刻字一样。此刻的他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知道,或许就是这张纸会要了他的命……

【史文】生存激发出的变革


1978年是一个苦涩的年代,人民公社化生产在经过了如火如荼的盛大年代后,开始给广大的劳动人民以沉重的打击,自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体制以来,即以个人为社员,以小队为单位集体劳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农民感受到的却是人民公社体制的种种弊端:生产上“瞎指挥”,管理上“大呼隆”,分配上“大锅饭”。而在这个年头,人民的生活更为艰苦了,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加上残酷的自然灾害,使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

这年的严宏昌显得更加消瘦了,这是他作为生产队副队长的第一年。面对这个远近闻名的要饭村他绞尽了脑汁,小岗村300多亩庄稼大半绝收,临近年底时每个劳动力只分到7斤粮食。村里的情况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被贫穷和饥饿磨去生气的小岗村显得更为破败了。看着大家一天天的被饥饿所折磨着,看着父母皱着的眉头,他知道大家都快撑不住了。他想不明白这样的年代大家为什么还会挨饿。其实他知道把地分了就好了,可是他不敢啊!在这个年代就连说说都是犯罪,别说做了。可是除了这样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母亲那骨瘦如柴的面孔在他的脑海里来回闪现着,孩子的哭声充斥着他的耳朵,。辛酸在这个七尺男儿的身上蔓延开来……

那一刻,生存或者死亡在他的脑海里来回翻滚着,他不止一次的问自己:“难道就这样等着饿死吗?”

他灵魂深处的那股男子汉气概汹涌着。“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在他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陈胜吴广。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他决定冒一个险。

为了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他决定给每户分了两亩自留地,他说:“先让大伙吃饱肚子撑起腰再说。”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了自留地,公家的地逐渐的荒废了,大家都只顾自家的地,他知道这样是不行的除去该缴纳的税款,所剩无几了。眼看着大家的日子越过越苦,他顾不了那么多了。一个抱着必死之心的人,害怕对他来说显得太遥远了。

1978年11月24日,对中国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一场铺天盖地的变革正在酝酿着。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的人却是个农民,一个用生命做赌注的农民。是他带领小岗村生产队的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把队里的土地分到了户。 这天黄昏,严宏昌召集了生产队的18户农民聚在村会计严立华家。一个秘密的会议就这样开始了。 屋内烟味弥漫,大家沉默不语。“分田包产到户”,严宏昌用一句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建议打破了沉默。很快,这一建议在会上获得热烈响应,并最终达成了一项决定:在保证交够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到户。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在那样一个年代里说出这句话,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史文】生存激发出的变革


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严宏昌执笔写下了一份不到百字的保证书,这便是开头的那一幕了,18位农民依次在这份“生死契约”上签名,并按下了自己鲜红的手指印,保证严守秘密第一位。包产到户的契约上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第一位。他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失败,干部即使坐牢杀头也心甘,其小孩由全体村民负责抚养到18岁。”他没有意识到,他的这种破釜沉舟、义无反顾,是在“改革”,他只是不愿大家再像过去那样生活了。只是为了让大家不再去流浪、不再去乞讨。只是为了不再有人被饿死。

1979年10月,将近一年过去了,饥寒交迫的日子已成为历史。村里这一年的粮食收入,是过去五年的总和。巨大的丰收终于舒开了他紧锁的眉头,他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个终会到来的结局。他知道那是不能改变的命运,没有不透风的墙,上面可能正在商量如何处理他吧!每天,他看着这个熟悉的村子,总能莫名的生出无限的感慨。有时一辆汽车驶来,他总觉得他的时间到了,可是当那辆汽车又无声的消失时他仿佛觉得那是上天赐予他的额外的生命。时间就在这种复杂的等待里缓缓地滑过。

他没有想到,三年过去了,那个他早已准备好的结局依然没有到来,而且永远不会到来了。他也没有想到,他冒死的“大包干”,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而做的一个冒险尝试,竟然让他成了拉开农村改革大幕的第一人。他更没有想到他所领导的小岗村竟无意间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1980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大包干”的做法。他和当时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万里对“大包干”的支持,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此后,农村改革的大幕在全国拉开。

1983年,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至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终于从农村发端,长期遭受禁锢的生产力开始得到解放。

【史文】生存激发出的变革


在几亿中国农民的群体里,他是渺小的;但过去的日子里,他是吃不饱人群中的最基层最典型的代表。这样的背景下,严宏昌站出来了。

要么饿死,要么被批死。反而都是死。后死至少能够救活自己的乡亲近邻,死得有价值。饿死的风险比被批死的风险大得多。

面对生存的尊严,所能选择的只能是改变的勇气。严宏昌做到了,他以男人的责任为支点,以生命为代价为父老乡亲开辟了一条活下去的路,也为中国农村改变开辟了一条道。

历史无意青睐他,但他的思考与胆量却抓住了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