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关联”客户购销数据相差近200%,

北京交大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大思诺)是一家以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设备的研发设计、组织生产及技术支持为主营业务的创业板拟上市公司。业务的开展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系统设计及软硬件开发和产品实现的全流程管控。


先看经营业绩:从2016年到2018年的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交大思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184.04万元、24192.19万元和30503.31万元,2017年和2018年的营收同比增加额分别为8.15万元和6311.12万元,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0.03%和26.09%,2017年的涨幅微乎其微,2018年却显著上涨,营收增长的变动比较异常。各期净利润分别为7792.08万元、8557.28万元和1.06亿元,2017年和2018年分别同比上涨9.82%和24.44%,2018年的经营业绩也是显著好于2017年。


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从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的三年一期报告期内,交大思诺与有关联关系的主要客户之间的购销数据差异巨大,或是导致上述经营业绩波动异常的原因;公司对第一大外协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持续高于50%,或存对单一外协供应商的严重依赖;而且公司的第一大客户和第一大供应商都是同一家上市公司,在拟上市公司中,比较罕见。


与交控科技的购销数据最高相差195.27%


与交大思诺有关联关系的主要客户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交控科技,证券代码:688015.SH)披露的向交大思诺采购金额,跟交大思诺披露的对交控科技销售金额存在明显差异,2017年差异最大时,高达195.27%。


据交控科技招股书披露,持有交大思诺10%股份的主要法人股东北京交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大资产),也持有交控科技9.33%的股份,而且交大资产分别向两家公司各委派了一名人员担任董事,因此交控科技与交大思诺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关系。在交控科技招股书的上市稿中,交大思诺是作为比照关联方披露关联交易的企业。


然后,我们来比较可比前三年内,交大思诺披露的销售金额与交控科技披露的采购金额。


先来看2016年度:据交大思诺招股书披露,当期交控科技是公司的第二大客户,其贡献的销售金额为5930.24万元。另据交控科技招股书披露,当期交大思诺是交控科技的第一大供应商,相应的采购金额为4005.23万元。


与“关联”客户购销数据相差近200%,


与“关联”客户购销数据相差近200%,


两相比较,交控科技披露的采购金额比交大思诺披露的销售金额低了32.46%,差异比较明显。


再来看2017年度:据交大思诺招股书披露,当期交控科技是公司的第三大客户,交大思诺对交控科技的销售金额为2447.04万元。另据交控科技招股书披露,当期交大思诺还是交控科技的第一大供应商,相应的采购金额为7225.40万元。


与“关联”客户购销数据相差近200%,


与“关联”客户购销数据相差近200%,


两相比较,交控科技披露的采购金额比交大思诺披露的销售金额高了近两倍,差异更加明显。


最后来看2018年度:据交大思诺招股书披露,当期交控科技是公司的第二大客户,交大思诺对交控科技的销售金额为6891.83万元。另据交控科技招股书披露,当期交大思诺仍然是交控科技的第一大供应商,相应的采购金额为6336.73万元。


与“关联”客户购销数据相差近200%,


与“关联”客户购销数据相差近200%,


两相比较,交控科技披露的采购金额比交大思诺披露的销售金额低了8.05%。虽然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已经足够明显,但是比起2017年和2016年巨大的金额差异,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按理说,无论是交控科技披露的采购金额,还是交大思诺披露的销售金额,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都是含税金额,两者之间不应有明显差异,即使由于两家公司具体财务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可能会造成上述购销金额存在细微的差别,但是差异超过30%,乃至高达近200%,就实在无法合理解释了。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无论是2016年还是2018年,交控科技披露采购金额都明显低于交大思诺披露的销售金额,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家公司财务处理上存在的差异。但是2017年,交控科技披露的采购金额反而大幅高于交大思诺披露的销售金额,差异金额高达4778.36万元,比较异常。该差异金额与上述2018年营收的同比增加额6311.12万元相比,前者占后者的75.71%,有可能是交大思诺2018年度营收及净利润双双同比大涨的主要原因。


外协生产对第一大供应商存依赖


交大思诺的业务定位于系统设计及软硬件开发,硬件生产主要通过外协生产实现,因此外协生产在公司的业务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的外协业务高度集中于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国通号,证券代码:688009.SH),或存“业绩大变脸”的风险。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中国通号始终是交大思诺的第一大外协供应商,向拟上市公司提供有源/无源应答器整机、BTM(即:应答器信息接收单元)整机、LEU(即:应答器地面电子单元)整机和轨道电路读取器整机。交大思诺对中国通号的外协采购金额分别为2083.93万元、3324.99万元、3069.60万元和3490.49万元,显著上涨,占公司当期外协采购总金额之比分别为72.83%、81.79%、81.34%和93.33%,外协生产向第一大外协供应商中国通号高度集中,占比始终高于70%,且持续上涨,已经形成对单一外协供应商的严重依赖。


值得一提的是,在交大思诺披露的全部外协供应商中,除了中国通号提供应答器整机、BTM整机、LEU整机和轨道电路读取器整机之外,其他外协厂商仅提供诸如电源模块、天线、板卡、线缆和结构件等零部件。换句话说,中国通号是交大思诺核心部件外协生产的唯一供应商。未来,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通号与交大思诺之间的合作终止,拟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如何延续?将会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第一大客户和第一大供应商都是中国通号


几乎垄断了交大思诺核心硬件外协生产的中国通号,不仅是报告期内拟上市公司的第一大外协供应商,也始终是公司的第一大供应商,更特殊的是,中国通号竟然还始终是交大思诺的第一大客户。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而且还都是最大的,交大思诺的业务独立性是否会因此受损呢?值得投资者关注。


先来看第一大供应商中国通号: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交大思诺向中国通号采购应答器系统、轨道电路读取器等外协加工硬件及其他产品的金额分别为2198.37万元、3369.19万元、3104.51万元和3547.99万元,占当期公司采购总金额之比分别为36.23%、41.64%、40.13%和60.77%,拟上市公司的原材料采购逐步向中国通号集中。2019年上半年,交大思诺向中国通号的采购金额占比已经突破50%,仍然存在对单一供应商严重依赖的情况。


与交大思诺向报告期内第二大供应商北京希格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格诺)采购天线、安装装置和接收线圈的金额相比,中国通号的采购金额分别比希格诺的采购金额高出2.39倍、3.91倍、2.18倍和3.57倍,堪称一骑绝尘。


再来看第一大客户方面: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交大思诺向中国通号销售机车信号CPU组件、轨道电路读取器、应答器系统和部分生产辅料的销售金额分别为7803.34万元、1.39亿元、7048.57万元和4786.80亿元,占当期公司营收之比分别为32.26%、57.31%、23.11%和36.76%,大客户销售占比较高,特别是2017年,占比超过50%,也有对单一大客户依赖之嫌。


与交大思诺报告期内第二大客户的销售金额相比,中国通号的销售金额领先第二大客户的幅度分别为31.59%、305.01%、2.27%和163.20%,2018年相差无几,但是其他三期则是遥遥领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