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自主控制力?不,父母還得雙標

如果問我家二寶:她最愛誰?

我估計:既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而是……小豬佩奇。

小豬佩奇動畫片音樂一開,她全然沉浸,任何玩具、零食、人……都黯然失色,不復存在。

也因此,一旦要關掉電視,小寶嘹亮的哭聲震天動地,讓她老爸老媽都覺得自己很殘忍。

尤其是她老爸,幾乎每次都會瞪我一眼:看的好好的,非要惹她哭!

我最開始還能含笑安慰父女倆,時間一長,我也不語。

當然,她老爸是知道看電視太久不好,他只是心疼小女兒而已。


培養孩子自主控制力?不,父母還得雙標

今早上,小寶起床後,先是吃了150ml的奶粉;我們吃米粉,就又用小碗盛了一個雞蛋,一些米粉給她吃。

小寶吃了一小部分米粉,吃了半個雞蛋,把碗推開,說不吃了。

我就說:吃飽了,不吃就不吃了。

她爸就很有意見:她說不吃了,就不吃?總歸把這個雞蛋吃完呀。

然後,爸爸就端著碗過去喂。

我阻止說:“小寶知道自己吃飽了,所以說不吃了,為什麼要勉強她呢?”

她爸說:“米粉不吃了,就算嘍。這半個雞蛋為什麼不吃完啊?”

我說:“小寶吃飯,吃還是不吃,應該由她自己來決定!”


培養孩子自主控制力?不,父母還得雙標

她爸不聽,堅持又餵給小寶一小塊雞蛋。

我跟過去,看到小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許是吃太飽;也許是吃太急,噎了一下)作勢想往外吐,但仍然把雞蛋嚥下去。

我心一緊,趕緊制止:“小寶吃的想吐了,不吃了!”

忍不住多說了兩句:“孩子吃什麼,不吃什麼,是根據她自己的感受,由她自己來決定,你為什麼總這樣強迫呢?就因為她是小孩,無力反抗,你就一定要強迫她嗎?這不是愛她,這是害她!”

她爸爸也來氣了:“那你呢?你為什麼不讓她看電視呢?想看電視,也是她的感受啊,為什麼,不可以由她自己來決定呢?”

我一愣,爸爸說的對呀:“我為什麼雙標呢?”

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讓孩子自主選擇——吃不吃,可以由孩子自己決定,看不看電視,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嗎?


培養孩子自主控制力?不,父母還得雙標


那麼,父母究竟什麼時候應該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孩子自己做主?什麼時候又不能由孩子做主,應該由父母來限制她的行為呢?

仔細思考許久,有以下感想:

1、父母養育孩子,究竟該怎麼選擇——不以父母的想法看法為準則,而是以孩子的成長為準則。

2、育兒的目標,都是為了讓孩子身心健康發成長。

3、那麼,判斷這個事情是該由孩子自己做主,還是由父母來限制行為,就應該是看這個事情是否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比如吃早餐;有沒有吃飽,這是種“感覺”,父母是無法得知,只有孩子自己才可以體會得到。

如果,總是以父母的感覺,來判斷孩子吃沒吃飽吃還是不吃,孩子自己的感受會被壓抑,對於吃的感覺也會被破壞掉。

所以,吃早餐,要不要繼續吃?由孩子自主決定。

以此類推:孩子冷是不冷?餓不餓?熱不熱?燙不燙?開不開心?……這些都是隻有孩子自己內在才能感受到的事情,完全是應該有孩子自己來把控。

但是,如果孩子挑食,或者乾脆不吃早餐,或者專門吃垃圾食品,偶爾一兩次沒關係,但是長期如此,就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那麼,父母就要干預,要引導且限制孩子的行為“要吃早餐,少吃垃圾食品,吃東西要葷菜搭配,飲食結構均衡。”


培養孩子自主控制力?不,父母還得雙標


同理,看動畫片,孩子喜歡看,她的感受是要尊重;所以,是可以允許讓孩子看

但小寶不到三歲,一般看電視的時間,不可超過20分鐘。她還小,並不知道“長時間看電視,不僅傷害眼睛,也損傷她的心智發展。”一旦對孩子身心健康都有影響,就需要父母出來干預。

當然,我不僅僅只限制她觀看的時間,還會跟她玩小豬佩奇的扮演遊戲,還特意買了一套《小豬佩奇》的故事書跟她一起看。如果約定時間到,她主動關電視,不哭不鬧,我都會變換式樣鼓勵她。

以此類推:玩手機,打遊戲,打撲克牌等等容易依賴甚至上癮的事情,父母需要跟孩子約定時間,遵守承諾,限制行為。幫助孩子從“他控”漸漸過渡,養成“自控”的好習慣。


教無定法,育有規則,身心健康,才是育人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