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临死前告诉子孙“勿近白虎”,这里的“白虎”指的是什么?胡雪岩为何这样说?

秉烛读春秋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活一辈子,不管你是清贫还是富有,总归离不开财这个字。

当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能让你生,也能让你死,但这不是钱的错,而是人性的问题。

胡雪岩,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他活到终了,终于悟明白了一个道理。所以告诫后人勿近白虎,到底什么意思?听我给你详细絮叨。

市农工商,古代从商者可没什么地位。所以古代富家弟子要么考科举谋功名,要么直接花钱买官。目的就是提升地位,保住自己的利益。

那么胡雪岩也是一样,他亦官亦商,才能让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如果他纯纯是个商人,根本不可能把事业做这么大。


他的发家史离不了一个重要人物,浙江巡抚王有龄。他认识王有龄的时候,王有龄的事业也才刚起步。

那时候胡雪岩在杭州的一家钱庄当学徒。他勤快肯干,为人机敏。加之掌柜的没有子嗣,所以把胡雪岩直接当接班人培养。掌柜的死后,直接把钱庄交给胡雪岩打理。

那时候他就已经懂得潜力股投资,他为王友龄买官儿出资了500两白银。后来王有龄一路高升,作为回报,胡雪岩得到了很多机会。他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将丝线运往上海,杭州变现,这中间不用交任何利息。

咸丰十年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掌管一方军政大权,在他的支持下胡雪岩开办阜康钱庄,庚申之变后,胡雪岩暗中和军界搭钩,成功掌管了浙江一般军政财商。

后来王有龄因失城之过,所以自杀身亡。左宗棠就任了浙江巡抚,已经尝到甜头的胡雪岩,知道没有靠山难以为继。所以想方设法又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彻底的成了官商。

左宗棠收复新疆,胡雪岩就是他的钱袋子。因此被授予三品布政使,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



这让胡雪岩身价超过了2000万两白银,人生也达到了巅峰。

都知道左宗棠和李鸿章不合。既然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钱袋子。那在左李的争斗中,李鸿章肯定先要想方设法的抽掉左宗棠这个钱袋子。

胡雪岩当时主要做生丝生意,恰逢当年国外生丝大丰收,他的投资被套牢,现金流蒙受了巨大损失。同时李鸿章从中作梗,胡雪岩最终被革职抄家。

所以郁郁寡欢的胡雪岩在临终之际,告诫后人勿近白虎。白虎就指白花花的银子。银子如白虎一般,在你行的时候它乖乖听你使唤。当你不行了它就会吞噬你,最终让你房倒屋塌。


并不是银子可怕,而是你钻营获取银子的过程和人心的确可怕。所以胡雪岩的后人也几乎没有从商的。


说史听涛


白虎应该就是白银,或者指官场,反正这两个都是胡雪岩叫后代要远离的东西。

胡雪岩为什么有这么痛的领悟呢?

以前写过一篇,发上来请大家阅读。


1883年的夏天,胡雪岩嗅到了空气的一丝不安。

此时,在他的仓库里,还躺着数百万担的生丝,这原本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大戏,曾几何,他已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而此刻,那些散发白色光泽的生丝如同巨石一样压在他的心头。

两年前的胡雪岩,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胡雪岩被授予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成为最为耀目的商人。

胡雪岩准备趁风起势,他给左宗棠写信,表示愿意动用一千万两,独力建设长江沿岸电报。如果成功,胡雪岩将成为电报大王,并改变他低买高出的商业模式,而建议起新商业管道,坐收其利。

可是,主管电报这等洋务的不是左宗棠,而是李鸿章。而左李政见不同早已经不是秘密。

对于不是自己管辖范围的事,左宗堂不敢轻易拍板,也不敢力争。

结果被李鸿章后来居上,将搭建电报的机会送到了自己的部下的手中。

对胡雪岩而言,这只是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失败是他大崩盘的前奏。

电报投资生利之后,他把目光投到了生丝。

中国是生丝的生产大户,但因为并不掌握加工以及贸易市场,所以生丝的价格控制在英国各国商人的手中。

这使得英美在中国开的缫丝厂越多,对中国采购的丝量越大,生丝的价格反而下跌,从1869的每担517两,跌到1883年的200两,足足跌去了了一半多,这使得江浙一带的丝农,劳作更为辛苦,但所得反而更少。

胡雪岩意识到这其中的不合理,分析这是因为华商各自为战,无法形成价格同盟,所以定价权反被洋人控制。

胡雪岩决定放手一博,利用自己积累的千万财力,将生丝价格夺到手中。

机会出现了,1880年, 欧洲遭受旱灾,生丝收成减产。中国生丝份额顿时成为主力。胡雪岩抓住机会,在江浙四处采购,广发定金,见丝就收。

两年后,他囤积近两万包生丝,占所有市场的四成货源。

胡雪岩又利用商场影响力,跟丝业同行组成价格同盟,抵制低价出售。

胡雪岩第一仗告捷,洋人错失了采购机会,生产出现缺口,价格随之抬高,到了1882年的9月,上海生丝价格达到17先令4便士,而同时期,伦敦交易所的价格仅为16先令3便士。

这时期,国际买家纷纷找到胡雪岩,其中包括日商,表示愿意高价收购胡雪岩手中的生丝,如果按当时的价格脱手,胡雪岩将净赚一千万两的白银。

胡雪岩拒绝了,因为他要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生丝的定价权。

而情况在悄然发生变化,就在这一年,欧洲生丝丰收,原本指望中国丛丝开工的英美厂商可以转向欧洲采购。

生丝的价格应声而落,赚取高额的利润以及夺得生丝定价权已经变得不现实,但胡雪岩还是可以将生丝转手出售,并不致于受到太大的冲击。

况且,胡雪岩产业广泛,生丝虽然投入重注,但绝不至于被拖垮。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这就是做生意。”胡雪岩自有其独到的经营秘诀。

早年经商,胡雪岩得到一个消息,小刀会要在上海起事。如此一来,上海必定交通断绝,丝路贸易亦将中止,生丝价格必定上涨。对胡雪岩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商机。

要在这上面狠赚一笔,自然首先要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但当时的胡雪岩本钱不够,只有价值十万两的生丝存在上海裕记丝栈。而且他向上海"三大"钱庄借贷的10万两银子也要到期。按规定不能再续借。

胡雪岩灵机一动,先是把生丝栈单给"三大"钱庄看,表示借款可以如期偿还,但要等这批生丝脱手,请把那笔贷款再转一期。

有栈单为证,货物又摆在丝栈里,"三大"钱庄放心转了一期,胡雪岩有了十万寸头。

接着胡雪岩又以生丝为抵押,向洋行贷十万两。

于是,胡雪岩又多了十万两银子。就这样,他以十万两的银子做出了几十万两的生意。

可现在,八个坛子七个盖,偏偏有人要盯死那个没盖的坛子。

1883年的八月,胡雪岩向汇丰银行所借的一笔款项到期,本息共计八十万两,原是胡雪岩以个人信用担保,给左宗棠的军费。八十万两对胡雪岩来说,并不是一笔巨款,他的仓库里躺着价值千万的生丝,他的钱庄里也有流动资金,而且他还有一笔八十万的上海道协饷将到自己的账上,这笔钱正好可以还上汇丰银行。

可是,上海道协饷进账的时间到了,钱却迟迟没有汇入钱庄。

胡雪岩只有几个选择,卖生丝换流动资金,从自己的钱庄垫付,或是向银行拆借。

很快,胡雪岩发现自己的生丝竟然无人问津,各大洋行表示目前银根吃紧,短时间内无法收购。

胡雪岩并不知道,此时中国的电报线内,正秘密流动着一个消息,指令各大洋暂停向胡雪岩收购生丝。

而跟汇丰银行的拆借也被拒绝,原因很简单,胡雪岩明面上挑战的是英美丝商,实际挑战的是欧美的银行系统。

不但汇丰银行不借款,在汇丰银行买办领袖席正甫的策动下,整个上海滩竟没有一个人借胡雪岩银子。

现在,胡雪岩只好动用自己最后的坛子了:阜康银行。

胡雪岩从自己的阜康银行支付出八十万两,垫付上了这一笔费用。支付之后,阜康银行现银短缺,成为了那个没有盖子的坛子。

很快,就有人盯紧了这个坛子。

前来阜康银行取款的人络绎不绝,而在上海滩 ,一个消息不径而走:“胡雪岩蚕丝生意大赔,阜康银行已面临倒闭”

眼见挤兑风潮即将形成,胡雪岩急忙赶往上海催办协饷,同时向北京发电报,恳求坐镇军机的左宗棠相助。

这是他最后的靠山。事实上,他也是借此起势,一帆风顺了好多年。

胡雪岩,安徽人,幼年贫寒,以替人放牛为生。12岁父亲去世后移居浙江,在杂粮行打过小工,在火腿商行当过伙计,在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19岁时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因为为人机灵,被没有儿子的于掌柜视为亲生,去世之际,于掌柜把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托付给胡雪岩,是为胡雪岩商场的第一桶金。

而坊间还流传着胡雪岩的另一个故事。

胡雪岩发迹之时,曾经偶碰了一个落魄书生王有龄。王有龄出身书香门第,只是家道中落,到了而立之年还穷困潦倒,一事无成。

胡雪岩慷慨解囊,相助王有龄五百两银子,让他用这五百两进京谋了一个官职。

从此,王有龄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官运旺盛的王有龄没有忘记胡雪岩的相助之恩 ,对胡雪岩诸多帮助。

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就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

王有龄的官有多大,胡雪岩的生意就有多大。

但没想到,王有龄在太平天国之战中,因守城失败而自缢。

失去靠山的胡雪岩很快找到了另一位大靠山,继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

胡雪岩于左宗棠又没有任何交情,怎么攀附上呢?

这个世界不怕没有关系,只怕没有琢磨的人。

胡雪岩很快得知左宗棠正为筹措军饷发愁。胡雪岩灵机一动,为左宗棠提了一个妙计:“罚捐代罪”。

胡雪岩建议左宗棠发布招安文书,太平军人只要愿意归抚,领受一定处罚,捐上一定钱,就可以脱罪。

这一来,替左宗棠收集了捐银充当军饷,二来这些脱罪的太平军人手中一定还有大量金钱,而首要选择的钱庄当然是替左宗棠操办以损代罪事项的胡雪岩的钱庄。

胡雪岩就此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 胡雪岩的银号开进杭州,专门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依靠湘军的权势,胡雪岩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余处,同时兼营药材、丝茶,开办了至今仍在营业的中药店,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1873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调兵遣将,发兵新疆,胡雪岩又为左宗棠谋划从上海外国银行借款,解西征军军粮之急,还给西征将士送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

左宗棠赞曰:“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胡雪岩的成功,离不开王有龄、左宗棠之官场的助力。

而他的失败,亦来自官场。

对胡雪岩的狙击来自中堂大人李鸿章。

当时的朝中,以左宗棠为首,力主“塞防”,左宗棠认为新疆乃国家西北屏障,国防要冲,重新疆是为了保京师。

而李鸿章力主海防,认为大清朝的敌人必来自海上,应当“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抬棺入疆,收复失地,升、,封二等恪靖侯。一时之间占据了上风。

为了推行自己的海防,李鸿章意识到“倒左先倒胡”,只有拿到左宗棠的钱袋子,才能真正扳倒左宗棠。

于是,一切事情都可以解释清楚了。

下令上海催办协饷暂停支付的是李鸿章,授意各大洋行不得拆借资金的,背后依然是李鸿章,而调动各地富商挤兑阜康银行的依然是李鸿章。

胡雪岩发给左宗棠的电报,早就被控制电报网络的李鸿章扣下。

胡雪岩只有抵押地契和房产、廉价甩卖生丝,但依然没有躲过愈演愈烈的挤兑潮,清朝首富,三十年积累的产业,在三日之间被攻破。

胡雪岩的商国帝国倒塌之时,左宗棠的楚军刚刚取得镇南关大捷,李鸿章也创造了一个外史交奇迹: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难怪乎,左宗棠愤而怒斥: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对胡雪岩的攻击并没有停止。胡雪岩高息借款的事情被告到慈禧,慈禧大怒,下令一查到底,胡雪岩随即被抄家、革职。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第一,后人不要经商,第二,后人不要从政,第三,胡李不通婚。”临终前,清帝国最为知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留下了遗嘱。

经商要看胡雪岩,这在中国似乎是一个定理。

一个农家子弟,在钱庄跑街,靠着察言观色,八面玲珑,结交官员,缔造出自己的商业帝国,他一定是有可取之处的。

左宗棠说他:“你是生逢其时,财色双收,官居二品,商界知名。”

胡雪岩答:“我是天从人愿,赌博一生,看似风光无尽,实则如履薄冰。”

他的一些话,至今还有价值。

1.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

2.在江湖上注重情义二字。经商的原则讲究有情有义。

3.先做人,后经商。

4.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大小如一。

5.容,万事之首,有容乃大。

6.做生意先要做名气。名气一响,生意就会热闹,财宝就会滚滚而至。

7.人性:一、贪小便宜;二、怕损失;三、爱面子。

8.为人不可贪,为人不可奸。经商重信誉,无德不成商。

9.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可以做一乡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10.上半夜想想自己,想想别人。

11.机遇是靠大家双手捧出来的。

12.想要干大事,就必须懂得跟别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怀里捞。

但是,读胡雪岩,要读胡雪岩之胜,更要读胡雪岩之败。

这一点,已经退休的马云显然读出来了,他说:“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这个是我从第一天看这个书,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不对的路,因为钱和权是不能碰在一起的。”

建议每个人都要读一下胡雪岩,不仅仅是做生意的人。对于任何人,胡雪岩的一生都是值得借鉴的。他的成功,你可以借鉴,他的失败,你可以避免。


脑洞历史观


答:胡雪岩临死前告诉子孙“勿近白虎”的说法,出于署名为“黎黍匀”写的一篇介绍胡雪岩的文章,别无旁证,不是真事。

很多人不明所以,就瞎猜一通。

有人说,这“白虎”指的是白种洋人,胡雪岩在告诫子孙不要和外国人做生意。

也有人说,“白虎”是白色的银两,经商有风险,投资要谨慎,胡雪岩这是阻止子孙经商。

还有人说,“白虎”指黑白二道中的白道,政治风波险恶,胡雪岩不赞成子孙走上仕途。

甚至有人说,“白虎”是指女人,是指那种那种……难以描述的女人,那种女人不吉祥,会影响人的运气。

……

当然,也有人说,“白虎”就是白色的老虎,晦气。

以上这些,都是不靠谱的,全是蒙。

我敢肯定,胡雪岩没说过“勿近白虎”这种离奇的话。

如果真说过,那一定是胡雪岩死前说的胡话。

稍微用脑想一想,人都要走了,肯定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明白就交待得多明白,留下个哑谜给子孙猜,难道就不怕子孙理解不了,或误解了,做出什么傻事吗?

自古没有这样的父亲或爷爷,如果有,只出现在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里。

“黎黍匀”写的这个,就是一民间故事,可信度很低。大家就不要再费心思去探究了。

事实上,1885年年底,胡雪岩在临终前,留下有三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遗言:第一,后人不要经商,第二,后人不要从政,第三,胡李不通婚。

所以,编故事的人故意用“白虎”来指代经商、从政,是有一定根据的;或者说,绞尽脑汁要破解“白虎”一词的内涵,紧紧扣着经商、从政来分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再重复一句,“勿近白虎”这四个字,不是胡雪岩说的,是编故事的人说的。

民间传说里,是有很多关于胡雪岩的故事的。

比如说,有一个流传极广的故事,说胡雪岩某天经过一家成衣铺,看到有个二八姑娘貌美如花,倚门而立,梨涡浅笑,煞是动人。他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驻足细看。那姑娘察觉到一个猥琐的老大叔盯着自己看,好不恼怒,白了大叔一眼,关门入内。胡雪岩内心受挫,就派人前去提亲,要纳姑娘为妾。姑娘已经许配有人,姑娘的父亲自然不敢毁婚约,婉拒。胡雪岩层层加价,终于以7000两成交。姑娘过门当晚,胡雪岩让姑娘站着,命仆人提灯笼把屋照得亮如白昼,然后狠狠地盯着她看,看了一晚,说:“汝前日不使我看,今竟如何?”到了天亮,把房中所有东西全部送给姑娘,把她休了,算是出了口气。姑娘一家平白获得了二万多两银子。

这样一则故事可不可信呢?

自己惦量吧,反正我是不信。


覃仕勇说史


所谓白虎的意思是,交官司,交鬼死,交客吃了米,所以有利有弊,只有大智若愚者才能掌控全局


实在237670810


白虎是管杀伐的战神,所以很多猛将都被说成是白虎星转世,比如:唐代罗成、薛仁贵等等。白虎堂也是古代部队的军机重地,位于帅府之右,相当于现代的军备司令部。

勿近白虎,不是不要经商的意思,而是不要做官商的意思。

胡雪岩天资聪颖胆识过人,他不走官商这条路,仅凭自己的才能,在乱世中求个温饱绰绰有余,发家致富对他而言只是迟早的事,无非步子走得慢点,富贵来得少点。

当然,他老人家在创业时,大概也没想过未来要成为大清首富,正如很多人刚开始做生意时,大多数只是想改善下现有的生活条件,并没有那么多远大抱负。但是,通过王有龄上了“白虎”这条船之后,一切就由不得自己了。

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命运的海浪在推着胡雪岩,倚官商之重一步步的走向财富和地位的无限荣光,同时也将胡雪岩牢牢的绑架在官商这条船上,没有任何脱逃的机会。

胡雪岩发迹于官商,这是普通商人没有的优势。胡雪岩破产于官商,这是普通商人没有的灾祸。

盈亏同源,成败同根。你是怎么获得成功的,最终将以同样的原因获得失败。

古有吕不韦,后有盛宣怀,今…有目共睹的就太多了。

胡雪岩到死的时候,豁然省悟,故而告诫子孙,勿做官商。

而这,也只能用“勿近白虎”来隐喻了。


玉典麟须


不少在某一领域非常有成就的名人,在临终时告诫自己的子孙千万不要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或者和这一领域有所牵扯。比如杜月笙临终前不允许子孙入黑帮,也不允许子孙从政;鲁迅先生临终前希望周海婴不要轻易从事文学或者艺术方面的工作;胡雪岩则告诉子孙勿近“白虎”。“白虎”有人认为是是指白花花的银子,也有人认为凶险的官场。后来,胡雪岩的子孙后代确实没有从商的……

这些名人之所以这样奉劝子孙,无非是出于三种心理:

第一:深知这一行业的潜规则,曾经承受过巨大的负面舆论,虽然借此发家却深受其害,身心俱疲。

第二:深知从事这一行业就要担负的巨大责任或风险,不希望子孙再度承受。

第三:因事业家破人亡或者直接导致自己的死亡。

胡雪岩是为什么呢?那要从他的发家说起。

胡雪岩曾是一个放牛娃,十三岁这年他来到杭州闯荡,刚开始不过是做着扫地和倒夜壶的脏活。胡雪岩聪颖诚实,后来被阜康钱庄的掌柜认作干儿子,并且悉心教导他,临终前将自己价值五千两白银的钱庄送给了胡雪岩,这座钱庄就是胡雪岩发家的资本。

1862年,左宗棠成为闽浙总督,有意与名商胡雪岩结交。左宗棠让胡雪岩为他采购粮食,算是给了胡雪岩第一个甜头,胡雪岩狠赚一笔,从此忠心跟随左宗棠,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官商之路。在洋务运动时期,同为洋务大臣的左宗棠和李鸿章就已经是死对头,在政见上,他们因为陆地防御问题分歧巨大。李鸿章认为应该以海防为主,而左宗棠认为应该以陆防为主,所以在新疆叛乱的时候,左宗棠誓要平叛,而李鸿章则是采取的消极态度,认为新疆丢掉就算了。

在新疆问题之上,慈禧相信了左宗棠,但是领兵打仗要钱,国库拨不出钱,左宗棠想要打仗就要自己去筹钱,于是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就发挥作用了。不谈政治,单单从商业上来说,胡雪岩确实是个奇才,他能在短时间之内为左宗棠筹集了1195万两白银,并且帮助左宗棠采购军饷和订购军火。必要的时候,胡雪岩还能提供情报,成了收复新疆背后最大的功臣。

左宗棠对胡雪岩非常信任,能替胡雪岩争取到的荣誉和机会都给他了。胡雪岩在鼎盛时期可是官居二品的红顶商人,号称晚清首富。而官场波谲云诡,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争斗最终还是波及到了胡雪岩的身上。很多人觉得胡雪岩的成败和左宗棠的地位紧密联系,其实如果仔细研究胡雪岩的失败过程,就会发现胡雪岩的突然垮台是他本身的经营出现了问题。

李鸿章想要搞倒左宗棠,首先想到的就是从胡雪岩下手,因为他知道没有胡雪岩的经济支持,左宗棠有心无力,自然没有了和李鸿章对抗的资本。所以李鸿章大力支持后起之秀盛宣怀,从商场上和胡雪岩对立起来。

相比于削尖了脑袋想要往上爬的盛宣怀,进入晚年的胡雪岩已经因为几十年来商场上的顺风顺水麻痹大意。趁着左宗棠前往越南之时,盛宣怀在李鸿章的指使之下开始对胡雪岩动手。

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了蚕丝厂,他以2000万两的巨款收购了数万担国内新丝,凭借着往年赚钱的经验,想要借此垄断蚕丝贸易,外商因此对胡雪岩非常不满。而盛宣怀则乘机对外商说,他愿意出钱补偿他们的损失,只要他们不收购胡雪岩的生丝。这些外商自然听盛宣怀的,因此这年大多数的蚕丝都积压在了胡雪岩的手上,胡雪岩最终亏损1000万两白银。

胡雪岩资产周转不灵,此前他还和外国的银行借了650万两银子。胡雪岩此前曾经以自己的名义替左宗棠借了一笔钱充当军饷,他现在急需清朝廷将军饷拨下来给他补上漏洞。但负责这笔钱的恰巧又是盛宣怀的亲家邵友濂,盛宣怀让亲家晚20天将钱还给胡雪岩。与此同时盛宣怀还收买了胡雪岩一个非常信任的伙计,让伙计对外传播“胡雪岩钱庄没钱了”的谣言,同时撺掇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债。

胡雪岩从前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逻辑,他有钱时非常注意摆场面,生活奢靡,吃穿住行都非常讲究。母亲过寿的时候,胡雪岩大摆筵席七天,轰动一时。他曾娶了十二房姨太太,还乐善好施……他觉得只要自己撑大了场面别人就会放心将钱存在胡雪岩的钱庄里面。而事实上,所有的表面文章都抵不过一句流言。

胡雪岩对内要面对各地钱庄的挤兑风潮,对外要应付外国银行的催款,同时,李鸿章还不忘和慈禧太后告了一状。胡雪岩如面临雪崩,他四处借钱,李鸿章却早已和大小商人们串通一气,几乎所有的商户都拒绝了胡雪岩的恳求,胡雪岩只得将所有的房产全部抵押出去才止住了这一场风波。

很快,胡雪岩知道了这件事的背后主使人是李鸿章和盛宣怀,气怒之下他大病一场。而祸不单行,1885年,左宗棠去世,李鸿章乘机又在慈禧太后面前告了胡雪岩一状,说胡雪岩在替左宗棠借外贷的时候吃回扣。慈禧的抄家令很快就送到了胡家,胡雪岩在多重打击之下含恨而亡。

胡雪岩最后对后人的三个警示是“不经商,不从政,胡李不通婚

”,这个“李”自然指的就是李鸿章。可见胡雪岩对自己在商场和官场败落的不甘,以及对李鸿章极端憎恨。

当年路不为经过高人指点,告诉他世界上最赚钱的不过就是一个“权”字。他不惜重金扶持嬴异人,最终沦落到身败名裂的下场。胡雪岩的成就是因为他曾经押对了宝,并且利用自己的智谋成为左宗棠的左膀右臂;他最后丢了官,被抄家,欠了一屁股债,直到愤恨而死,因为他一直相信自己可以“以小博大”,太过迷信自己的能力和好运,但实际上除了靠山左宗棠,他其实人脉稀少,在关键时候没人相帮。

也许正是由于这些,胡雪岩才对商场和官场深恶痛绝,希望子孙们不要步他的后尘。


木剑温不胜


纵观清朝200多年的历史,诞生的富商难以数计,但是,出身贫寒、白手起家、经商获仕、戴红顶穿黄马褂的商人,仅有胡雪岩一人。他是晚清富有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是田地万亩、富可敌国、显赫一时的商家巨贾与朝廷显贵。然而,再显赫的身份地位,再多的金钱财富,也阻止不了胡雪岩人生如梦、商业败落的悲剧。

胡雪岩的旧式经商思维,他的骄奢淫逸,还有政治势力的排挤与西方殖民者的打压,他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胡雪岩最后也落得一个郁郁而终的下场。在他临死之前,胡雪岩留给了后辈子孙“勿近白虎”的遗言,这里的“白虎”究竟指的是什么?胡雪岩为何会留下这句遗言?

胡雪岩画像

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绩溪,幼年时因家中贫穷,亲戚便给他介绍了一份在钱庄当小学徒的工作。在当学徒期间,胡雪岩逐渐熟悉了经商之道,结识并接济了一位进京求职的落魄书生王有龄,他们二人结为莫逆之交。

做官以后的王有龄也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之人,胡雪岩在他的扶持下,自己创设了阜康钱庄。有了政府官员做靠山,胡雪岩的钱庄生意可谓是水涨船高,互惠互利的王有龄在官场上更是平步青云。

胡雪岩故居

然而,在1861年,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太平天国大军的大举进攻浙江,任职浙江巡抚的王有龄,因杭州城破以身殉节,失去了这个大靠山后,胡雪岩的生意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胡雪岩有且只有一个办法:转而攀附新任权贵,这个人就是左宗棠。王有龄失城自杀后,左宗棠在曾国藩的推荐下担任浙江巡抚。胡雪岩瞅准这个机会,为左宗棠筹办军饷、购置弹药、筹借洋款,很快就成为了左宗棠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与大红人。胡雪岩在为左宗棠办事之时,他自身的势力更是如日中天,其商业范围更是由原来的田庄扩展到当铺、茶叶、丝绸等多个行业,这让他迅速累积了巨额财富。

胡庆余堂

胡雪岩也是一个识时务者之人,在累积财富的同时,他也不忘自己积累声誉。所以胡雪岩便创办了“广施丹药、救济世人”的“庆余堂”,同时又打出了博爱的宗旨,收获了“仁义商神”的美誉。只可惜,胡雪岩这位“红顶商人”所创办的商业帝国并没有维持百年昌盛。

胡雪岩所依附之人是左宗棠,此人与慈禧身边的另一位大红人李鸿章素有旧怨,向来在众多问题上意见相左,所以,胡雪岩经常受到李鸿章势力的排挤;再加上西方资本疯狂涌入中国,不愿转变旧式经商思维的胡雪岩,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之中,最终因生死投机失意失败,导致了整个商业帝国的败落。

胡雪岩剧照

从钱庄学徒到商界巨贾,从口袋空空如也到日进斗金,再到商业帝国的彻底败落。胡雪岩富有传奇色彩一生,最终以贫困潦倒、疾病缠身收场,在他临终之前,他留下了让子孙后代“勿近白虎”的遗言,其实就是在告诫子孙后代远离“白银”,因为“白虎”二字就是清朝商人口中的“白银”。

在胡雪岩躺在病榻上抑郁而终之时,他回首自己的一生,再看看自己现如今的结局,都是因为太过于痴迷财富所致,如果不要先前的那些巨额财富,或许自己还能够安享晚年。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重蹈“人为财死”之路,才告诫他们“勿近白虎”。他的后人也一直谨记先辈遗言,后人中基本都是从文从教,几乎再也无人经商,逐步远离了金钱的诱惑。


鸢飞九天2018


1885年11月,曾经富可敌国的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奄奄一息地躺在杭州郊区租来的旧房子里,他的太太和儿女们环绕在他的病榻前。弥留之际,胡雪岩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嗫嚅着告诉家人:“胡家后人今后勿近白虎。”

(胡雪岩画像)

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白虎”,就是指白花花的银子。作为一代商界巨擘,胡雪岩最不缺的就是银子,和他终日打交道的也是银子。据估计,胡雪岩的个人财富高达2000万两左右。费行简在他的《近代名人小传》中披露,“胡私财亦二千万”。如果以一两银子按照现今的200元计算,那么,胡雪岩的财产达到了40亿元人民币。

那么,这个曾经坐拥数千万银两家产的富豪,为何会在临死前还寄人篱下?为何会说出“后人勿近白虎”的遗言?

这和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有关系。

一、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伙计。

胡雪岩是徽州绩溪人,祖上本姓李。在落魄潦倒之时,被一胡姓人家收留后改姓胡。幼时的胡雪岩家境贫困,靠为别人放牛维持生计,更谈不上上学读书。仅有的一点知识,都是父亲口口相传得来的。

成年后的胡雪岩其貌不扬,五短身材,不招人待见,周围的人都认为这个相貌平平的人长大后不会有出息。但胡雪岩没有放弃自己,他十分渴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12岁那年,父亲病逝,胡雪岩义无反顾地拎起背包跟着乡人走出家乡这个弹丸小村,到外面去飘泊谋生。他辗转来到南方,寄身于杭州等地的粮行、商行、钱庄等商号。从最初的杂役开始,到跑腿送货,终于混得了一个“伙计”的身份。

1842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的老板收为学徒。由于老板没有子嗣,最后胡雪岩成了老板唯一的财产继承人。于是,他拥有了一个价值5000两白银的钱庄。

(王有龄剧照)

二、结识王有龄,开启创业路。

胡雪岩成为小掌柜后,结交的第一个朋友便是王有龄。王有龄本来家境殷实,父亲是一位朝廷命官,但不幸早逝,王有龄在办完父亲的丧事后已经一文不名。厚道的胡雪岩便将客户储存在自己钱庄的500两白银送给了王有龄,希望帮助他东山再起。

不曾想,这个王有龄后来果然飞黄腾达,一路官运亨通,官至浙江巡抚,成了一方大员。为报答胡雪岩的搭救之恩,王有龄出资帮助他做大做强了阜康钱庄。胡雪岩有了王有龄这棵大树做依靠,便将阜康钱庄分店开遍了浙江省各地。

(左宗棠)

三、依靠左宗棠,成就商业神话。

1861年,王有龄在太平军的包围下,自缢身亡,杭州巡抚变成了左宗棠。也正是这一变故,成就了胡雪岩人生的巅峰。

因左宗棠在清剿太平军最困难的时候,胡雪岩冒死给他送去了10万石粮食,从此胡雪岩成了左宗棠的座上宾,两人开启了合作之路。

在左宗棠发兵收复新疆时,因军饷没有着落,胡雪岩说服左宗棠,通过外资银行共借款六次,筹得资金1595万两,史称“西征借款”。胡雪岩采取利息加帽的方式,前后共获得利息以及佣金多达500万两。这种官商沆瀣一气的做法,让胡雪岩空手套白狼赚取了巨额财富。

在财富的不断积累中,胡雪岩也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他不但在杭州“始则设粥厂,设难民局,设义烈遗阡,继而设善堂,设义塾,设医局,修复名胜寺院,凡养生送死赈财恤穷之政,无不备举”。而且他还积极参与官方的捐助行动。当然,这都是围绕着左宗棠开展的,凡是对左宗棠有利的事,胡雪岩都会不遗余力地参与。

通过这些举动,胡雪岩获得了“大清第一首善”的头衔,被朝廷授予从二品的布政使衔,赏黄马褂。其母亲也得到了正一品的封典。

至此,胡雪岩从商人一跃成为朝廷命官,成为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虽然自清朝以来,富商“捐官”戴红顶者不乏其人,但既戴红顶子又穿黄马褂的仅胡雪岩一人而已。

(李鸿章旧照)

四、遭人算计,一朝陨落。

由于胡雪岩依附左宗棠一路攀升,成为了左宗棠幕后的“财政部长”,因此他也成为左宗棠政治对手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李鸿章为了打到左宗棠,就定下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战略方针。

于是李鸿章授意另一个富商盛怀宣,开始全力围剿胡雪岩。

1882年,胡雪岩联合几家蚕丝业的商贾大户,从各地以高出洋人一倍的价格收购蚕丝,意图囤积居奇,操纵国内的蚕丝价格,打破洋商垄断生丝市场的局面。

当年胡雪岩共购进蚕丝一万四千余包,耗资达2000万两,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

但出乎胡雪岩意料的是,这年欧洲的蚕丝获得了巨大丰收。这时的盛宣怀便利用手中的资源,联络一部分蚕丝商人,低价抛售蚕丝。

胡雪岩在无奈之下,也被迫贱卖蚕丝,亏损了1000万两白银。

为了周转,他不得不从自己的阜康银行调集资金救急。盛怀宣又撺掇胡雪岩的债权人拼命向他催款,同时放出谣言,大肆散播阜康银行即将倒闭的消息,从而引发储户大量提款的风潮。

终于,熬不下去的胡雪岩开始变卖自己的商铺、田地、房产等,倾其所有来维持局面。最后,“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他变得一贫如洗。

一代巨贾,至此“身败名裂,莫为援手,宾客绝迹,姬妾云散,前后判若两人”。但朝廷仍然没打算放过他,要求将胡雪岩“拿交刑部治罪,以正国法”。

还没等到朝廷的命令下达,胡雪岩就在郁郁中去世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自古钱权不分家,胡雪岩作为清朝最著名的一个红顶商人,临死之前,让子孙后辈“勿近白虎”,为的是什么?为的不正是让子孙后辈原理商业,原理权力吗?别看胡雪岩风光一生,家产万贯,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崩塌之时,曾经的胡雪岩爬的有多高,当时摔得就有多惨,这也是为何胡雪岩会告诫自己的后人。

胡雪岩本是出身贫寒,后来幸亏得到了阜康钱庄的掌柜赏识,成为了阜康钱庄的继承人,在老爷子去世以后,拿到了五千两的钱庄作为自己的第一桶金,这笔钱就是胡雪岩发家的资本。

靠着自己卓越的战略眼光,也靠着“上面有人”,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渐渐的胡雪岩的名头响彻全国。

胡雪岩做生意,虽然做的大,但做的都是一些资本买卖,从不做事业,想要将自己的生意做强做大,胡雪岩需要找一个靠山,本来胡雪岩在朝中有一名靠山,名为王有龄,只是可惜王有龄在战争中因为战败自缢身亡,后来胡雪岩只好将视线放到了其他高官身上。

彼时的左宗昌,成为了胡雪岩谄媚的对象,左宗棠势力雄厚,但却并非李鸿章那般喜欢有手段之人,相对而言,左宗棠是个耿直之人,曾经左宗棠试图收复新疆,奈何军费欠缺,无奈之下,只好腆着面子放下身段向朝廷要,向银行借,民间贷款中,胡雪岩以私人名义替左宗棠借过不少欠款,筹集到那么多钱,胡雪岩居功至伟。

也是靠着这件事,胡雪岩攀上了左宗棠这棵大树,左宗棠对胡雪岩也是多有利用,两人也算是互帮互助吧。

左宗棠有一名政敌,名为李鸿章,李鸿章下面的是清朝的另一名红顶商人,盛宣怀,盛宣怀与胡雪岩两人相当于站在了对立面,李鸿章想要扳倒左宗棠,就需要从胡雪岩开刀,奈何左宗棠又不会像李鸿章那般庇护自己手下人。

当时的胡雪岩为取得生丝生意的定价权,大肆采购生丝,在采购生丝之后,一时之间倒也却是拿捏住了市场。

奈何,盛宣怀作为李鸿章的爪牙,开始从中作梗,当时的胡雪岩有一笔收复新疆时的欠款需要偿还,这笔欠款胡雪岩可以动用多种手段取得,官银未到,胡雪岩可以从自己的阜康钱庄拿钱偿还,也可以出售生丝还钱,但在出售生丝时,却出现了一件怪事,在李鸿章的暗中指使下,没人敢收购胡雪岩的生丝,因此,胡雪岩只能从自己的阜康钱庄中拿钱还款。

这笔钱刚拿出去,一场有预谋的挤兑风波就开始了,民间盛传胡雪岩因为生丝生意赔钱,名下的阜康钱庄马上就要倒闭,因此,所有人都争抢着去阜康钱庄取钱,恰在这时,又没有商行愿意借钱给胡雪岩,于是乎,大清第一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栽到了这里。

生意失败以后,胡雪岩为后辈制定了三个祖训,一不要经商,二不要从政,三不要与李姓之人通婚。由此可知,生意失败对胡雪岩的打击有多大,胡雪岩也是在生意失败不久后就因为悲愤交加无奈离世。


魏青衣


胡雪岩所谓的白虎必然不是指私处无毛的女性,相传这样的女性会给男人带来噩运,有克夫相。因为我们不知道胡雪岩晚年有没有接近过这样的女性,我本着科学的角度,这种你信的说法我们不采纳。

胡雪岩一生传奇,凭借着帮助左宗棠对抗太平军,以及支持左宗棠西征平定阿古柏,胡雪岩居功甚伟,被朝廷封为二品官职,身穿黄马褂,而且因此扩充了自己的商业版图,开设了许多钱庄,药店,成为了当时全国闻名的大富豪。

但是胡雪岩晚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与外商的博弈中落败。光绪八年,胡雪岩耗资2000万两白银在上海成立丝绸厂,丝绸价格因此不断下跌,胡雪岩为了应对危机,大肆收购市面上的生丝,企图垄断整个丝绸市场。

胡雪岩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外商及与外商勾结的商人的联合抵制。胡雪岩本来不将他们放在眼里,高价收尽了数百万担的生丝,市面上生丝越来越少。外商如坐针毡,一副即将败下阵来的姿势。

这一场中外大战看起来即将分出胜负,但因为几件事而突然风向突变。

首先说一个人,名叫盛怀宣,盛氏族家族的创始人,他是李鸿章的得力干将,控制着海防,而海防正是胡雪岩的死对头。盛怀宣会给胡雪岩当头一棒,我们后面再说。

就在外商压的喘不过气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意大利生丝丰收的消息,外商紧绷的神经一下子就松弛了下来。不久以后,中法战争也爆发了。这一连串的事情的发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金融危机。囤积了大量生丝的胡雪岩,其资金突然变得十分紧张起来。

为了解决资金困难,胡雪岩试图向汇丰银行借款。就在这个时候,盛怀宣以李鸿章的名义通知汇丰银行,不得向胡雪岩借款。盛怀宣清楚的知道,想要对付左宗棠,必先除掉胡雪岩。所以在这件事上,盛怀宣格外伤心,因为搞点胡雪岩,他的机会就来了。

胡雪岩无力回天,不得不将丝绸厂折价变卖,胡雪岩因此家产损失过半。这还没完,胡雪岩变卖家产的消息四处传播开来,再加上各地官商的落井下石,胡雪岩各地钱庄排满了前来提取存款的人,更有甚者直接开始勒索胡雪岩。

胡雪岩无力还款,朝廷很快便派人来查封他的家产以还清欠款。胡雪岩本来指望左宗棠救他,但不久以后噩耗传来,左宗棠去世了。这下子胡雪岩就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久以后便黯然去世,去世前告诫后人不得接近白虎。

从胡雪岩最后的失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白虎既不是私处无毛的女人,也不会是什么金银财宝。胡雪岩一辈子跟钱打交道,他的失败不是败在钱上,而是败在外商和各地敌对的官商身上。

这些人有些一定的权利和财力,或是一方豪强,或是做事左宗棠的对手,或是外资势力。这些人按照我国古代对于天象的理解,可不就是与胡雪岩相对的白虎么。所以我认为胡雪岩的意思,其实就是在拿自己的经历告诫后人,以后不要跟这些人打交道,或者不要与之为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