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味道(上)

今天晨練後沒有回家,拐彎走濱海路去菜市場。作為一名家庭主婦,我最喜歡逛的菜市場就是海鮮市場。尤其這初春或者初冬,清冷的天氣中,海鮮是最好吃的。甚至有些海鮮,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是好吃的。到了炎熱的夏季,在陸地成長的氣候裡,那時的海鮮已經不再鮮美了。

前幾天,一位文友在朋友圈發帖子:下鍋爛的吃法。據他說,那是太鮮了!鮮的你無法想象、鮮得你欲罷不能。作為大連人,如果在這乍暖還寒的初春季節裡,不吃一頓下鍋爛的疙瘩湯,簡直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大連人。

下鍋爛我是知道的,卻從來沒有吃過。大概母親因為工作忙,在我印象中,她從來沒有給我們姐弟做過這種真正的屬於大連人的海鮮小吃。事關我是否大連人,事關一頓太鮮了的美味,我自然必須實踐一把。

我發現自己越來越饞,尤其對於海鮮,只要知道的,總是想去整來吃。

海鮮市場是我最喜歡逛的地方,早晨,城市還沒有醒來,大馬路上幾乎沒有人,白天無處不在的私家車還沒有蹤影,只有偶爾的公交車呼呼開過來。海鮮市場已經熱鬧非凡。半夜去總市場批發的商販們或者已經上完貨,或者正在把一筐筐的各種海鮮搬上貨架。一排忙碌的景象,大廳裡到處都是那種海鮮發出的特有的直衝鼻子的氣味。我抽著鼻子,這種氣候頓時讓我興奮起來,即使不買,滿眼的各種海鮮也讓神經頓時興奮起來。

那天早晨,我買了下鍋爛和其他的海鮮回來,首先就按照文友提供的程序做了來。吃的時候,我問先生:好吃嗎?鮮嗎?他點點頭,說還行。我說是不是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種濃郁的鮮。他說是。我想,對一件事期望值太高,當這件事真正的到來的時候,興奮度卻已經降低了吧。我寧願相信這是我的味覺不夠靈敏,而不願相信下鍋爛真的沒有宣傳的那麼鮮美。

大海的味道(上)

法國盧浮宮裡的維納斯


倒是那天買的另一種海鮮,只有春天才有的海麻線,我嚴格按照所知道的規範包的海麻線發麵包子,味道十分的可口。據說曾經有一位市長,非常喜歡吃這種海麻線包子,每次到下面去檢查工作,總喜歡到當地一家小飯店去吃幾個這種海麻線包子。那位女老闆的包子其中有個訣竅,就是把肥豬肉靠出油,連油帶油碎碎一起倒進菜裡。我也是那樣做的,咱不會創新菜品,照貓畫虎應該是可以的。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那是一種說不出來的、獨有的鮮味海鮮包子。一點蘿蔔絲完全給海麻線分解,豬油的香氣融合在海麻線裡,那種獨有的鮮美滿足了味覺對美味的大多數幻想……

這種從海里撈出來的植物,海麻線這種海中生長的草只有在冷冷的初春裡才鮮嫩才好吃。天氣熱起來,他們就變得如草一樣,粗壯而高大。今天就是去海鮮市場再買點海麻線凍起來,留著包包子。

說起來不好意思,這種如髮絲般又細又長、海里一簇簇成長的不起眼的海鮮便宜得你無法想象,十元二斤半。可以吃兩次!

想起前幾天和女友煲電話粥,她說在北京去一地聚餐,餐桌上有海鮮。龍蝦,還有海參泡飯、鮑魚,一頓飯竟然用一萬多元。

還想起一家海鮮上市公司宣傳的國宴上的四大海鮮:海參、鮑魚、海膽、夏威夷扇貝。不知道國宴一桌多少錢,我的想象力也無法給出答案。但我能夠想象到的是,海邊上的我們,用很少很少的錢,卻能享受到同樣的對海鮮的味覺需求。這真是一種福氣。

螃蟹、蝦爬子那些活的春天的海鮮還沒有上市。有一家商販竟然在一個大大的尼龍包裡裝著很多活蹦亂跳的小花蓋螃蟹,只要十元一斤。買了二斤回家,立即放到鍋裡蒸了。

早餐多了一大盤被蒸的紅色的小螃蟹,打開一看,蟹蓋的縫隙裡滿滿的雪白的蟹肉,中間夾著淡淡的蟹黃。吃到嘴裡,鮮氣瀰漫開來,慢慢咀嚼,全身心都被控制。無法大快朵頤、細嚼慢嚥中品位鮮美。這份鮮美,讓品味者無法不喜歡無法不沉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