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氣促?疫情中如何應對心身不適

身體用自己的方式,

幫你適應沒意識到的壓力

心慌?氣促?疫情中如何應對心身不適

疫情發生以來,我在心理熱線志願服務中,接到過很多電話,來電者都受到身體不適的困擾,比如胸悶、心慌、心悸、心跳加速、噁心、吃不下飯、早醒、睡不著、汗多。

有的人甚至出現輕度發熱,非常擔心自己是否感染新型肺炎,醫院檢查結果陰性,排除了新型肺炎的可能,但還是擔心檢查準確度不夠,過幾天忍不住再次檢查。

以致於醫生直接告訴反覆檢查的來電者:你不要檢查了,這是心理問題。

來電者感到很不好意思,羞愧於佔用了醫療資源,也認可自己感染的可能性極小,但心底依然懷疑患病,而且身體的不舒服也實實在在地存在。

他們不明白自己的身體、心理到底是怎麼回事,故而撥打心理熱線求助。

很多人可能也有類似的困惑,在此我以徐先生為例,介紹幾點心身知識和自我調整的建議:

心慌?氣促?疫情中如何應對心身不適

徐先生的故事

(來電者個人信息為虛構,事假情真)

來電者徐先生,家住武漢。

有幾個親戚感染新型肺炎,都已康復出院。他和妻子兩個人平常身體很好,與患病親戚只在2個月前聚會過,之後居家不出門,買菜有社區送上門,吃喝不成問題。

徐先生自稱“百分百好市民”,封城之後每天在手機上鑽研新型肺炎的醫學知識發給親友群,不信謠不傳謠,知道就算感染了,早已過潛伏期。

可是最近一個月來,徐先生時常心跳加速,胸口悶悶的,吃不香,似乎胃腸不消化,他對比了肺炎症狀,總感到有點像,天天惦記著去醫院確診。

妻子勸他不要多想,他還是擔心自己得病了,也讓自己別亂想,可就是忍不住。

心慌?氣促?疫情中如何應對心身不適

01.心身反應是面對壓力的正常反應

疫情爆發至今約2個月,也依然持續給每個人帶來巨大心理壓力。很多人像徐先生一樣,認為時間如此之長,自己就該適應疫情下的生活了,不應當再有擔心緊張的表現。

但只要疫情沒有徹底消散,整個社會運轉依然受到極大影響,仍處於疫情下的“特殊時期”,我們作為微小的個體,有意無意中始終感受到壓力,壓力是不可避免的。

從遠古時代人類與猛獸搏鬥,到進化至今,人體發展出一種面對壓力的軀體機制,當面臨危險時,體內的交感神經系統激活,釋放興奮性激素腎上腺素,心率增加、血壓升高、肌肉充血、腸蠕動減慢、警覺度增高等等,動員我們的身體,做好準備投入到戰鬥或逃跑中。這些軀體激活的表現,就是徐先生體驗到的心慌、胸悶、出汗、睡不好、便秘、尿不盡。換句話說,徐先生處於時刻警醒的狀態

這種心身反應可以幫助徐先生及時採取措施,應對疫情可能帶來的危險,他會收集信息、閉門不出、注意自己的軀體變化、及時求醫。也就是說,處於合理範圍內的心身警覺可以提高我們對抗危險的能力是人類面對危險的正常反應。

心慌?氣促?疫情中如何應對心身不適

02.心身反應是“不自主”反應

除了交感神經系統,還有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負責激活“戰鬥與逃跑”的身體表現,副交感負責“休息和消化”,用於安全和平時期的修復療愈。交感使心跳加快,副交感就使心跳減緩;交感使腸蠕動減慢,消化減弱,吃不香,副交感就使腸蠕動增加,有助於消化。

交感和副交感神經都屬於自主神經系統。“自主神經”聽上去會讓人誤以為我們可以自己控制神經,其實它指的是這種神經不受意志控制,屬於不隨意運動,神經自主調節,而不受人們主觀指令。因此,徐先生雖然極力想放鬆,但是身體被壓力激發的神經變化,不由他控制。

雖然我們無法自主調節“自主神經”的功能,卻可以通過激活副交感神經的功能,來對抗交感神經的表現,例如充足睡眠、營養充分的食物、冥想、與人深度交流、瑜伽、軀體拉伸、太極、朗誦讀書等。

應對危險的交感神經可以迅速激活,而副交感的“休息和消化”功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啟動,我們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來休息,才能平息心身警覺。

心慌?氣促?疫情中如何應對心身不適

03.每個人都有心身反應

徐先生聽到這裡鬆了一口氣,他一直擔心自己精神有問題了。很多來電者也常常憂心這一點,害怕只有自己出現心身反應,為自己的軟弱感到羞恥。

在特殊時期,我們都會有“特殊反應”,並非只有自己一個人感到焦慮、煩悶、心身不適,其實大家都在艱難地適應漫長的疫情生活。知道大家都和你一樣艱難,也許會讓你覺得好受些,不再擔心“只有我一個人心理異常”。

04.每個人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徐先生還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妻子沒有什麼心身反應?看到妻子每天處變不驚,還有餘力安慰他,他就會自責,活到這麼大年紀,卻不如妻子有承受力。

這時候,在一邊旁聽的妻子忍不住開口了:“諮詢師都說了,哪有人不著急的,我一點都不喜歡做飯,現在每天在廚房切切剁剁不停,就是因為心裡煩。”

妻子說完之後,徐先生自然就明白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應對壓力的表現,先生自己是身體不適,妻子是通過剁菜的行動的來宣洩,還有人通過拖地、看電視、打遊戲、唱歌、吼叫、打電話、哭泣、發脾氣等方式應對。只不過

大家往往覺得談論壓力會意味著軟弱,每個人都只敢自己承受,很少和他人談論。

心慌?氣促?疫情中如何應對心身不適


如何應對心身反應

心身反應過度,或者持續時間過長,就會超出我們的承受範圍。軀體的自主反應我們無法控制,但可以通過較少對危險的感知度,或者給軀體反應賦予新的意義來降低心身反應。

一、減少刺激

我們可以減少接觸疫情新聞的頻率和時間,固定接收信息的媒體,減少過度負面刺激造成的情緒負荷。目前疫情基本穩定,國家社會也展示了有力的措施,生活物資充分,在此基礎上,我們確信現實安全,可以允許自己減少對疫情的關心,從而降低疫情帶來的壓迫感。


心慌?氣促?疫情中如何應對心身不適

二、瞭解擔憂

瞭解自己具體擔憂什麼,是恐懼死亡,還是害怕孤零零地住院,或是擔心給家人帶來麻煩?仔細問問自己潛藏的擔憂,可能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原因。明確了深層的原因,再來問自己的擔憂是否有合理依據。

三、正面看待

體驗到心慌、胸悶等心身不適時,可以告訴自己,我正在通過身體反應來消化無意識裡體會到的壓力,這只是天然地應對壓力的軀體表現。大家都和我有一樣的壓力,也會有類似的反應,這是正常的生理表現,無需羞恥,無需自責

四、找新方式

試著找一找,除了心身反應以外,還能有什麼方式用於承載自己的壓力,是否有自己感興趣、覺得有意義、有成就感的事情可做

,找到可以投入其中的事情,轉移對疫情的擔心,也可增加自身的價值感。目前網絡上流行的“疫情期間廚藝秀”就是一種將擔憂無聊昇華為美食的方式,唱歌、練字、繪畫、運動等活動增加專注感,而一家人一起讀書、畫出自己家族的家譜圖、聯繫好久不見的親友等,有助於享受更多親密感

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嘗試和家人朋友交流自己的反應,彼此將焦慮的感受通過語言具體表達出來,既能傾瀉情緒,又能獲得群體共鳴帶來的安心之感。


心慌?氣促?疫情中如何應對心身不適

五、冥想放鬆

使用微信裡搜索冥想小程序,跟隨冥想音頻來激活“休息與消化”功能,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呼吸,增強調節呼吸、心率的能力,提升專注力減輕焦慮。

心慌?氣促?疫情中如何應對心身不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