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企正式工是不是都是签合同啊?现在还能应聘上带编制的正式工吗?

别数了六个字135


是的,现在国企普遍都是合同制用工方式。目前国企里面拥有行政事业单位身份的人也都被要求转换身份,与国企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说,以后国企的正式职工只会拥有国企的企业身份,全部签订劳动合同,不再拥有其他的“编制”了。

所谓的“编制”实际上是一种身份说法的变种。这种身份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就是有了编制,你就是体制内的人了,是铁饭碗,终身雇佣,可以一直做到退休,而不是像合同制一样有个期限(比如一年期合同、三年期合同等)。这有点像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单位不能以合同到期了为由跟你解除关系,也不能说到期了不续签。第二种含义就是有了编制,是财政资金支付工资。以前的国企实际上是政企不分的,所以政府的财政和企业的收入来发你的工资本身就没有大的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说,进了国企,实际上等同于国家干部身份,工资那不用企业资金挣,也不用员工操心的,这就是工资兜底的意思。

现在还有编制吗?有。只不过国企普遍没有编制了,现在的党政群、事业单位都还有编制。党政群机关这个就不说了,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干部,财政支付工资。事业单位呢现在在改革,有一部分人会改革转入公务员编制,也就有了国家干部身份,这是正式编制。有一部分公益性的,比如学校医院等,是事业身份编制,也是财政支付工资。另一部分就是转企了,这部分事业单位就没有编制了,就自筹自支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企已经市场化改革,不再具有跟党政群事业单位一样的编制了。这标准就是国企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各级政府是国企的股东。国企发工资的钱来自于自己的经营收入和利润而不是财政资金或政府拨款。所以这样下来,国企之间收入差距就很大了。效益好的工资水平就高,效益差的工资就低。

但同时,国企内部也有正式职工和非正式职工的差别。

正式职工就是跟国企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这类职工可以算是有国企“编制”的,享受国企内部的所有正常待遇。正式职工之间是同岗同酬,不存在身份的差别,只存在岗位的差别。

非正式职工是指几类人:劳务派遣人员、临聘人员、返聘人员等。劳务派遣现在在很多国企都大量使用,但这类人员不是国企的正式编制,拿到工资也是从劳务派遣公司里拿。从工资水平上看跟国企的正式职工差距很大,典型的同岗不同酬,贡献再大也不可能享受跟正式职工一样的待遇。这类人员也不可能在国企退休。想要享受待遇,就要想办法转到国企的正式合同制职工身份,但这极难,比例极小,还得看运气。临聘人员这个就不多说了,就是国企为了某个项目或者积极性因素临时聘请的人员,这类临时工更没有国企的任何身份和待遇可言了。返聘人员是指对退休后还能在单位发光发热的一些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返聘,让其继续工作的一种模式。返聘人员肯定不享受各种社保公积金了,但工资、福利会参照他们正常工作时的待遇,收入不会差,算是不错的方式。


五维职场


简单简绍一下,现在的大型国有企业,用人三种模式。其一:正式员工,签订的属于无固定期合同,用派遣证调档,调户。转正定级拥有干部身份,这样的员工在大型国企很少。

其二:合同制员工,签订的属于3年,5年的这样的合同,不调档,不调户。说白了就是工人身份,这样的员工在大型国企的二级单位大量存在。

其三:外包,劳务派遣型员工,就是临时工,这样的员工在大型国企的三级单位,四级单位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员工。


情愿花火


说实话,现在的国企已经没有编制这一说法了。

1.现在国企正式工员工都是签订合同

在国企搞了多年校招,现在的入司人员签订的都是合同了,只不过合同上会有所不同而已,比如说三年合同、五年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

国企并不存在真正的编制了,在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才存在有编制这一说。

2.国企也有编制的限制

由于在人力部工作,每年也会有一定的任务,就是控制人员总数,上级公司每年都会核定正式劳动合同人数的编制,其实就是控制人数,要保证人员不超编,其实就是控制每年签订的劳动合同人数不要太多。

劳务派遣编制,其实也在不断的减少,不少公司要求劳务派遣人数要少于劳动合同人数的10%,国企选择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

3.尽量成为国企的正式合同员工

进入国企工作,合同一般有这几种:

(1)劳动合同

想要签订劳动合同,最普遍的方式是校园招聘,通过校招进入国企,一般都会给予编制。

(2)劳务派遣合同

大部分时候是保安、保洁等岗位人员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当然,也有人员不足的时候,会找一部分作为补充,承担工作,签署劳务派遣合同。

进入国企,一定要成为正式合同员工,因为只有签订了正式合同,才会享受到国企的各种福利,而且也非常稳定,不会被辞退。

而签订了劳务派遣合同的话,不仅薪资低,福利全无,而且稳定性根本没有任何的保障。


杰说职场


现在的国企和央企已经没有什么正式工的概念了,一般情况下只有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工这两种用工形式。很多国企还是存在定员编制的,是由上级劳资部门根据劳动强度、生产任务制定的,只要签了劳动合同,就应该属于带编制的正式工。

以铁路系统为例。铁路局集团公司的劳动定员编制由国铁集团公司劳资部门制定,铁路局集团公司下属单位的定员编制由本级公司按照国铁集团公司的指导制定。铁路局集团公司招聘人员,也需要按照劳动定员编制的规定进行招聘,所以只要和铁路局集团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就属于公司的合同工。

还有一部分劳务派遣工,这些人签订的是劳务合同,在应聘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国企不会直接招聘劳务工,而是由劳务派遣公司招聘,然后派遣至企业参与生产经营工作。这种用工形式基本上是一年一签,没有保障。所以,一定要看清楚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也要看清楚用人单位的落款,小心上当受骗。

结语:

在招聘中有很多“猫腻”和“坑”,参加招聘的时候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儿”,看好合同中的每一行字,理解好每一个合同条款,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职场如江湖,且行且谨慎!


率职之言


是的,现在的国有企业基本已经全部取消“编制”一说,开始竞聘上岗,所以说现在的国有企业的员工都是签订的劳动合同。



现在不只是国有企业单位基本已经取消编制了,就连有些事业单位也逐渐开始取消编制,开始走上竞聘上岗的道路。归根结底,都是随着近些年国家对企事业单位的逐步改革造成的。现在想要进入编制内工作,好像也只有部分事业单位了,例如,教师和公务员等。不过随着改革的继续,编制可能终将会被取消,改成全部合同制。

那么,编制取消了,国有企业还存在正式工吗?

首先,你要明白“正式工”的概念。

正式工即所谓的企、事业单位为的正式员工。以前,大家都是认为有编制的就是国家的正式工,那些没有编制的就不是正式工。那么现在编制取消了,是不是就不存在正式工了呢?其实不是这样的。

现在的国有企业中,只要你和公司签订的是正式的劳动合同那么你就和以前的编制的员工一样,是企业的正式一员,即所谓的正式工。而签订的其他合同就不是所谓的正式工了,例如,签订劳务合同的就不是国有企业单位的正式员工了,只能算是个临时工吧。因此,国有企业单位还是存在正式工的。

最后,现在更多的就像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以前以编制为主,现在以合同为主,只要你签订的合同是正式的劳动合同,那么,你就还是正式员工。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评论,解读职场心理,解决职场问题,你我同行。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留言。

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小兴兴他爸


国有企业录用后都是直接签订合同,是不是正式员工就看你是哪个单位签订的合同。要是直接和国有企业单位签订合同,那就是带编制的正式员工了,待遇也是享受正式员工的同等待遇。如果是和第三方机构签订的用人合同,是在国企单位上班,那就是属于劳务派遣,并不算是国企的正式员工,待遇也是由第三方机构发的。

和国企单位签订合同是有期限的,都是几年几年的签,第一年签的话,合同的时间可能会短一点,等第一年期满,继续续签第二次的合同的时候,合同的年限就会提高。

但是,现在想成为正式的国企单位员工是有点难的,一般国企校园招聘招的都是正式编制的员工,社会招聘就不一定了。

如果大学生想进国企的话,建议早做准备,参加校园招聘,毕竟每年国企校园招聘的人数还是很多的,进去也更容易一点。


小白教育观察室


企业的编制概念,已经是25年前的概念了。1997年之前,国企是有身份的,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直到现在档案里依然存在,在你退休时还是有效的,比如,管理岗位(干部),女人55岁退休,操作岗位(工人),女人50岁就可以退休了。所谓的编制,大概就是国家干部、国家工人身份吧。

1997年之后,国企进行了劳动合同改变,都变成了企业员工(合同制员工)。如果你非要说这个“编制”,大概就是与国企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工”啦。国企现在还有许多不签劳动合同的各类用工,比如,劳务工、外包工、季节工,等等。这些员工,不是国企的合同制员工,也就是说,不是正式工。

所以,可以这么回答呢?国企在概念上还有“正式工”编制的说法,但是国企用工很多都不签劳动合同了。所以,一定要准确理解正式工的含义,千万别被忽悠了。

第一,所谓的正式工,也就是所谓的“编制”概念。这个概念还是有的,大多数国企都是搞三定的,定岗定编定资,这个定编,就是所谓的“编制”的概念,没有这个定编,你就没有工资定额,就不能完全算正式编制。

第二,国企的定岗定编定资,这是由上级国资部门管辖的。一个企业给你多少定员、多少工资总额,这是上级核定和管理的。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在国企,没有这个编制,也拿工资呢?因为他们自己恐怕都不知道,他们是“灰户口”,也就是说,他们的编制并在上级国资管理的定员里面,而是企业自己招的“内部户口”,国企通过其他手段,搞来的钱,给他们发一样的工资。

第三,国企为什么还大量使用不签劳动合同的员工呢?因为国企上级不给他们定员和工资总额,但是国企又需要员工,怎么办呢?国企大量招劳务工和业务外包工,这些员工不与国企签订劳动合同,不是国企的人,上级国资不管。这些员工与劳务公司签劳动合同,然后派遣到国企里打工。劳务工是没有所谓“编制”的,不占国企的定员,不在国企发工资。由国企给劳务公司支付劳务费,劳务公司扣减之后,给劳务工发工资,与国企没有啥关系。


职场火锅


可以说现在的国企基本都是签订合同的,不存在所谓的编制员工了。

家里一个亲戚在央企上班,工作已经10年左右了,是签订合同的用工形式,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他们单位出了合同工,还会招聘一些临时的劳务派遣员,待遇与工作内容都会相对差些。

所以,进国考,不用纠结编制问题,认准了未来发展,那就努力成为其中一员就好了。


洛阳中公教育


只要是同正规的国企单位签订的直接劳动合同,就已经意味着,是国企单位的正式编制。除非是那些国企的劳务派遣工,才才是同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同国际单位只是劳动关系!

一、国企,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带有政府单位的性质,以及事业单位的性质。

虽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以及企业的改革,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在根据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就拿国有企业来说,以前国企就是铁饭碗,确实有正式的编制。这个编制同政府的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没有差异,甚至很多情况下国企的编制,待遇要比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好还要好!

因为政府单位和事业编制拿的是财政工资,而国企的编制一方面受到本单位效益好坏的影响,直接影响的是编制的福利待遇的好坏。

例如四五年前的西藏的国企,那待遇是真的好。不仅分配福利房,各种岗位,今天过节过年费是异常的好,到年底直接发银行卡。

二、只要是同国企单位直接签订的劳动合同,那就是属于国企的正式编制。

作为国有企业,招聘员工或者储备人才都是有严格的招聘方案和计划,并按照招聘流程进行人才的选拔。

那么国企选拔人才一定是周期性的,例如每年的年初,或者金九银十的季节。这是企业招聘的旺季,也是国企招聘的旺季!一些互联网公司以及很多企业,都选择在年初年底或者每年的发的十月份进行人才的招聘。

国企招聘一般会选择大型的招聘会或者直接进行校园招聘。这是过期比较常见的两种招聘方式,主要是同国际签订劳动合同,就都属于本单位的正式编制。

但是从本质来说,国企的规模越大以及等级越高,对招聘员工的要求和层次也就越高。

三、按照国企的招聘来说,只要你的学历以及工作经验,职业技能符合岗位要求,进入国企工作还是非常有可能性。

很多人可能认为,国企的招聘门槛比较高,其实并非如此!

国企招聘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比较看重岗位与专业的匹配性,也就是说你的专业技能要与岗位匹配性较高,这才是国企录取你的第一点。

如果你的专业技能与岗位匹配性较高,那么被录取的概率就已经超过60%。

第二点是,一个人的学历、工作经验和职业背景都与国企该岗位的门槛要求相匹配。从这一段来看,有些国有企业招聘甚至是名企招聘,就必须要求员工的学历是硕士或者博士,再或者必须是985或者211毕业的本科学历以上……

还有的必须要求大学英语六级以上,甚至有些岗位要求有海外的留学经历。还有要求你的职业经验与于你目前的专业技能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并形成连续性的职业经验!

虽然有些吹毛求疵,但国企毕竟是国企,名企毕竟是名企,必须拿开相互之间的档次和距离。

希望有所启发。


个人职场经验见解,欢迎一起探讨;更多职场和新媒体运营知识欢迎关注本人


借你来往


是的,现在国企的正式工都是与应聘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书。

严格来说,国企现在并没有编制的说法。除了部分领导级别老总还具有行政编制身份,可以在企事业单位间调动,其他招聘进来的正式工都是没有行政干部编制的。

我曾经也就职于国企劳务派遣岗位,现在体制内工作。我也曾就这个问题询问人事专员,我们公司以前就是属于事业单位转企业的,老人老办法。原本那批事业单位人员由于是国企元老,所以基本上除非公司倒闭破产,不然也是能够顺利干到退休。

一,正式工。即员工是与国企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书,一般合同期限为三年。正常如果没有特别重大问题,都可以续签合同,干满十年之后,便可与公司签订无期限的合同直至退休(当然前提是公司没有破产倒闭)

二,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工与国企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三方合作的劳务派遣合同。

法律上是由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由其分配到国企进行工作,也就是常说的临时工。劳务派遣基本没有希望转正,可作为临时过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