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患者」的6个心理误区

拖延一时爽,一直拖延一直爽,但终归会变成“火葬场”。


我们都知道,“拖延症是病,得治”,但是鲜少能成功战胜它。


到底是因为拖延症太强大?还是我们自制力太差?


「拖延症患者」的6个心理误区

某乎关于拖延症的问题描述

今天与大家分享,我们努力摆脱拖延时,容易遇到的6个心理误区。


「拖延症患者」的6个心理误区

误区一:压力是进步的前提


小学心理健康课讲过,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健康。那我们要杜绝拖延症,是不是也需要压力呢?


实际上,我们经常给自己施加压力,来激励自己完成目标。


比如,把任务拖到最后一分钟,批评自己懒、毫无自制力。


短期内可能有用,甚至会觉得自己「在最后关头,效率很高」


但长期来看,这会导致我们养成拖延的习惯,总在deadline前一天晚上才开始奋战。


而且,长期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心理压力过大。心理压力越大,越容易心烦意乱、无法集中注意力,更别提抵抗诱惑、远离拖延了。


所以,我们想拒绝拖延,首先要做的不是给自己增加压力,而是努力让不想去做的事情,变得容易接受一点儿。


比如,学习的时候,放舒缓的轻音乐;看文献的时候,吃颗糖;把艰巨的大任务,拆解成易达到的小目标。


「拖延症患者」的6个心理误区

误区二:我自律了,需要奖励


很多想减肥的人,努力节食、运动之后,就容易放纵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结果一段时间之后,不但没有减肥,反而还增重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心理:“我已经这么努力了/取得进步了,应该奖励自己。”


而我们又很容易认为,最好的奖励就是放纵自己,做想做的事。


对于减肥者来说,美食是最好的奖励;对于戒烟者来说,香烟是最好的奖励;对于学习者来说,娱乐设备是最好的奖励。


这些奖励,恰恰都是与实现目标相悖的。


更可怕的是,放纵之后,我们居然还可以心安理得:


我原本可以吃两只炸鸡,现在只吃了半只;我原本可以一天两包烟,现在只抽了五根;我原本可以连肝10集,现在才看了两集。


——我们总是会想办法「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于是XX计划就泡汤了,新一轮的拖延又到来了。


所以,一定要警惕这种心理。


一旦出现想“奖励自己”的念头,先冷静10分钟

,10分钟后,如果还是觉得应该奖励自己,那再去也不迟。


「拖延症患者」的6个心理误区

误区三:做个好计划=自律


改变拖延的第一步是什么?答:列计划。


小王喜欢刷剧,不小心刷到了凌晨一点,害怕变熊猫眼、爆痘,于是,Flag加了条“明天开始11点前睡觉”,顿时,熬夜的罪恶感减轻了许多。


然后小王想着,反正已经熬夜了,不如多看点儿,明天再开始早睡。


《自控力》中写道,“发誓改变让我们充满希望。我们喜欢形象改变后的生活,幻想改变后的自己。……作出改变的决定是最典型的即时满足感——在什么都没做之前,你就感觉良好了。


我们列的计划越宏大,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大。决定改变的决心,被削弱的就越多。


而我们的计划是如何「循环失败」的呢?看图:


「拖延症患者」的6个心理误区


flag一次次倒下,我们一次次重新立flag。努力改变拖延,却始终无法改变。


制定计划后良好的自我感觉,就是我们「无法战胜拖延症」的原罪。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我们需要记住自己的目标,并不断提醒自己:

制定计划只是拯救拖延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的一步。真正该做的,是开始行动。


「拖延症患者」的6个心理误区

误区四:明天的我,一定可以

人类的天性就是关注眼前的利益。


在不紧急的情况下——

「现在玩1小时V.S.写1小时作业」,我们选择前者;「今天写作业V.S.明天写作业」,我们选择后者。


对于不想完成的、艰难的任务,我们都喜欢交给明天。


我们总是寄希望于明天的自己。因为“我”只知道当下的感受是真切的,而“未来的我”会遇到哪些困扰、能不能完成现在这个任务,“我”一无所知。


我们会无形中把未来的自己,当做是理想的自己,那个更自律、没有拖延症的自己。似乎未来的自己,什么目标都可以立刻执行。


但实际上,等到了未来的那一天,“未来的我”和曾经的我并没有什么两样。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作出改变。


为现在的拖延承担后果的,看起来是“未来的自己”,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己。


也只有到了因为拖延,事情变得极度糟糕的时候,我们才真切感受到「拖延的坏处」。


要避免这个误区,有两个办法:

1.列出理想的“我”的特点,向其靠拢;

2.列出极度糟糕的“我”的特点,引以为戒。


「拖延症患者」的6个心理误区

误区五:一步失败,全盘皆输


我们为什么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很容易放弃?


原因就在于这个错误心理:

今天没有按时XXX,我的XXX计划以失败告终,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吧。


比方说,小王早睡计划的第n天,她看完当天更新的两集剧,觉得还不过瘾,就翻花絮看,看着看着时间就过了11点。这才意识到,今天没法完成早睡计划了。


计划中断,于是小王又开始感到深深的罪恶感。她选择继续看剧,以此来让心情好点。也就再次堕入熬夜刷剧的深渊。


但其实,如果小王能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放纵的时候,一次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然后继续坚持早睡,慢慢就能改掉熬夜的习惯了。


失败后,原谅自己,而不是一味自责。这会让我们的心态会更平和,也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进而变更好。


「拖延症患者」的6个心理误区

误区六:不自律,是因为不够狠


“如果我不严格要求自己,我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我对自己不够严格,所以今天才没有完成XXX。 ”

“为了达成目标,我应该更严格的要求自己!”


在我们的常识中,对自己严厉是自控的基础,而自我同情会导致放纵。


卡尔顿大学做的对学生拖延症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第一次考试前都会推迟复习计划。严厉要求自己的学生,反而更容易继续拖延。那些对第一次的拖延态度越严厉的学生,下一次考试就拖延得越厉害。


所以,并不是越严格要求自己,就能越自律。


拖延成习惯了,自然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所以我们一开始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就越难实现目标。


目标难实现,焦虑、挫败感、自我怀疑会频繁出现,而这些消极情绪,对实现目标没有任何帮助,只会让我们想起「放弃」。


因此,适当降低要求,才是有利于我们改善拖延的。


比如,我现在一天最多写1000字,如果目标定成2000,很可能完成不了。改成1200,稍稍努力就可以达到。


---

「消灭拖延」是个任重道远的事,不可过于心急。

希望以上6点,能够对你有点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