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迟到是“拖延症”吗?

爱迟到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个毛病,很多人在准备去上班,或是约了人要去办事的时候,总是啰里八嗦,等到马上要迟到了才出门,人们习惯自然而然把这种现象跟“拖延症”联系在一起。那么这到底算不算“拖延症”呢?

判断是否“拖延症”的标准有两个要素,一是行为层面的,就是该做的事情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完成,以至于无法保证质量,或造成无谓的加班,甚至不能按时完成。还有一种是可以不做但想做的事情,却迟迟不能行动起来。这两种现象可以称之为拖延行为。二是情绪层面的,伴随着拖延行为,还有沮丧,难过,焦虑,挫败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足以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无意识中去回避这类事情。如果上述行为和情绪两个要素齐全,就可以判断为“拖延症”。

要记住情绪是其中很关键的一个要素,“拖延症”的本质就是回避。

因此可以很明确,爱迟到无疑是常见的拖延行为,但如果并没有伴随沮丧,难过,焦虑,挫败等负面情绪的话,就还上升不到“拖延症”,因此爱迟到就是“拖延症”的看法常常是一种误解。

爱迟到是“拖延症”吗?

与此同时,有些真正的“拖延症”,却并没有被人们所意识到,因为通常来说行为能被直观了解到,而情绪却是需要去细细觉察的。

先说个比较容易觉察的具有普遍性的“拖延症”例子,你我或谁都可能经历过,姑且以小王同学为代表吧。小王在小时候放暑假时,总是把作业拖到最后一两天才赶完,因为相对于玩耍,学习肯定是比较痛苦的事嘛。为了在最后时刻赶完作业,就管不了字迹是否潦草,答案是否正确,当时唯一的一个信念就是拼手速。关键是他在此之前也没有耍痛快,因为心里还是有个包袱,就是作业没有完成。

这个习惯一直伴随小王走上工作岗位,每当他有调研报告要写的时候,就开始玩起了手机,每次当他一想起写报告的事情,就自然地掏出手机来玩,直到最后期限才不得已放下手机拼命赶工。他一直以为他的问题是工作的时候容易分心,也很想改掉这个让他头疼的毛病,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心理咨询师带他进行情绪觉察后,他才发现原来是写报告让他心烦,为了逃避这种情绪,只花了一秒钟把注意力转移到让他感到轻松愉悦的手机上面。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他的问题不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而是“拖延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如果有某些负面情绪埋藏得比较深,没有释放和表达出来的话,潜意识就会引导我们去回避这些情绪以及能唤起情绪反应的事情,以避免不愉快的体验。我们也曾反复强调潜意识是不辨对错,只管是否开心的,所以尽管有时候我们理智上很清楚某些事情该做,而且不做就会有不良后果,但因为这些事情会唤起我们某些不好的情绪,所以就被潜意识带起逃避了,边逃的时候聪明的大脑也不闲着,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使逃避显得合理化一些。

爱迟到是“拖延症”吗?

因为负面情绪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所以“拖延症”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我个人判断,2020年全球最大的“拖延症”案例当属美国特老师的抗疫表现了。

从“钻石公主”号新冠疫情扩散至今,特老师很坚定地向全世界展示了他对新冠病毒的藐视姿态,但实际上他很清楚新冠疫情的严重性,不然也不会因为从船上接回14名感染者而勃然大怒,并且在3月31日白宫新闻发布会上,他承认“我知道所有的事情,我知道情况会变得很糟糕,我也知道情况可能会变好,但我不想成为一个消极的人。要变成消极更容易,但是我想给人们希望。你知道我是我们国家的啦啦队队长,我们正在经历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事情。”有意思的是,尽管特老师口口声声表明他不想成为一个消极的人,但他的行为表现却消极得伤心,地球人都知道,他白白浪费了两个月的宝贵时间,贻误时机,直到近日确诊病例在美国多个州出现井喷式爆发!如果要说这不是拖延行为的话恐怕都没有人会答应!

认知和行为表现出现严重偏差,说明特老师被他的潜意识带偏了,究其根源一定是情绪出了问题。从他的言行来看,至少可以觉察和分析出两大情绪问题。一是和中国的对立情绪,在中国艰难抗疫的时候,别说友好援助了,他所有的所作所为都显示出他巴不得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假巴意思秀一下大国风范都是“诈捐”,在他眼里,中国的落难就是他趁火打劫的良机,他连中国的抗疫成果都不愿意承认,还要他比到中国抄作业,是要他那张QQ的老脸往哪儿放?好吧,就算两国国情不同,不可生搬硬套,那特老师倒是拿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方案来呀!那么第二个情绪问题又来了,连比尔.盖茨都表示,目前防止疫情扩散的最有效手段还是保持距离,也就是“关停”。但是,“关停”就意味着真金白银的巨额损失,要知道特老师不仅是美国政要,他最本质的身份还是商业巨头,没听到他发自肺腑的呐喊吗:“我竞选总统可是花了几十亿!”当总统本来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商业利益,哪可能为了广大民众动他的利益奶酪呢,那绝不是一个资本家的本色!所以特老师一方面积极散布弱化新冠病毒危害的言论,宣称那不过像流感一样,不必大惊小怪;另一方面力推一些所谓很有效的平价处方(天晓得是哪个抠脑壳告诉他的),并热切地寄希望于还没投放临床使用的疫苗,以及不要钱的温暖阳光,和免费的上帝;再不然找第三方买单也可以,于是他又想到了甩锅中国,如此种种。看起来特老师还是为疫情做了大量工作,但就是东拉西扯,扯不到点子上,也难为他了,总不能把抗疫建立在特老师的痛苦之上噻!这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情绪回避,而且还有各种清奇的借口。

拖延行为伴随情绪性的回避,特老师“拖延症”实锤!

爱迟到是“拖延症”吗?


可见,”拖延症”的危害是没有上限的

。大部分的人平时都深受“拖延症”的折磨,通常都把这一现象当成无害的笑料,其实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到,“拖延症”并不是那么人畜无害的,它是一种会影响我们效率、幸福感,甚至带来各种损失的心理状况。但或许我们能改变呢?欢迎期待下一篇——终结“拖延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