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民连续十年献血,如今再捐“生命种子”:能救人太幸运

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文 邓万里/图

2020年3月25日,郑州爱心市民庞长征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捐献“生命种子”,成为郑州市第29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也是疫情缓解后我省首位捐献者。

郑州市民连续十年献血,如今再捐“生命种子”:能救人太幸运

【连续十年献血,“入库”半年救人,直言“太幸运”】

今年42岁的庞长征,是郑州高富肥料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

十年前,在上海出差时,正好赶上庞长征生日,他便在这天进行了第一次无偿献血。后来,庞长征就一直保持了无偿献血的习惯。

“后来有一次和同事一起献血,那个同事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我通过他了解到现在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不再像过去那样抽骨髓,而是从静脉血当中采集,我就想自己也应该加入。”2019年7月31日,庞长征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郑州市民连续十年献血,如今再捐“生命种子”:能救人太幸运

没想到,仅仅半年后,庞长征就接到了郑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当时,正在上班的庞长征既不敢相信又惊喜万分,“有同事入库四五年了都没配上,我才半年就中‘彩票’了,太幸运了,同事们都特别羡慕我。”

得知自己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二话没说选择了同意。回家和家人商量时,庞长征的妻子表示支持,但母亲有些担心。经过庞长征耐心的沟通,最终家全人理解并支持庞长征捐献。

【捐献因疫情推迟,几经波折终于如愿】

2019年底,庞长征顺利完成了高分辨血样检测和体检工作。就在他满怀期待,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商量时间与工作安排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了,捐献一事不得不暂缓。

庞长征心急如焚,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下一步的消息,“如果没有能救成人,我会一辈子遗憾的。”

一直到3月份,疫情有所缓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庞长征,得到的仍是“愿意救人”的坚定回复。根据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为了保证志愿者和患者的安全,庞长征又奔波多次,专门在医院进行了传染病和胸部CT检查。

为了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捐献,庞长征坚持骑自行车往返,他家住在煤仓北街,要骑大概50分钟到河南省肿瘤医院,长达10公里的路程,他早上往往要六点多起床,收拾出发。

捐献前注射动员剂准备期间,肿瘤医院移植病区仍然处于管控严密的半封闭状态,每次进出都要经过检查。庞长征笑笑说:“这些都是小事,为了救人不算什么。”

“今天,我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在捐献现场,庞长征戴着口罩,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受疫情影响,还有很多志愿者和庞长征一样,等待着捐献救人。

幸运的是,疫情逐渐过去,之前已经确定好的捐献工作都将有序开展。据郑州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4月上旬,郑州将有3名志愿者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河南商报编辑 吴冰 首席编辑 华丽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