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謁詩——文人的最後一點自尊

所謂的干謁詩,其實就是古代文人的自薦信。既然是自薦,就不太可能把話說得太滿,否則,如果最終鬧得下不來臺,豈不尷尬?

怎麼把自己完美地推銷出去,又不至於太讓對方覺得很直白,太那個,這就是一門藝術了。

我所讀過的干謁詩中,印象最深的有兩首,這兩首詩,把求職者內心的渴望和訴求表達地非常到位,可以算做是這一類型詩歌裡的標本和樣板了。

干謁詩——文人的最後一點自尊


按照時間順序來說,第一首是山水田園詩派的孟浩然的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這首詩非常有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是描寫洞庭湖景色的很經典的一首詩。除去這一點,這首詩最讓人叫絕的是孟浩然於無聲處,悄然無聲地把自己的內心想法訴說了出來,講給了當時的宰相,同為詩人的張九齡聽。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這兩句多麼無奈。我們眼前彷彿浮現出來老孟無可奈何向張丞相攤開雙手的畫面,嘴裡似乎還在嘟嘟囔囔:我也想為國家出一份力啊,可是我沒這個機會啊!我也不想當個待業青年啊,我這個樣子太對不起我們這個火熱的時代了,可我沒辦法啊!是不是啊?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最精彩的兩句來了。孟浩然看似在輕描淡寫,描述了自己在洞庭湖邊看人家垂釣的場面,殊不知,這兩句的雙關含義無比絕妙。言外之意很明顯,我不想只當看客,我也想去釣魚,去享受垂釣的樂趣,而這一切,就都有賴於張丞相您老人家了!

多麼不露痕跡又無比真誠,難怪,這首詩歌被後人稱之為“措辭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唐詩鑑賞辭典》(新一版)。當然,最後的結局我們也知道了,這首詩並沒有讓孟浩然得到提拔重用,依然終身布衣,這對於性格淡泊本無心仕途的孟浩然來說,倒也算是一個最佳歸宿。作為後世的讀者,甚至自私地認為,當了官的孟浩然真不見得比不當官的能好到哪裡去,起碼從詩歌造詣來說,我們真得很擔心。

干謁詩——文人的最後一點自尊


相對於孟浩然的這首詩的蜻蜓點水,另一首干謁詩就顯得有些直白熱烈甚至有些急不可耐了。這是一首叫做《閨意獻張水部》,也被叫做《近試上張水部》的詩。這裡的張水部,就是唐朝詩人張籍,時任水部員外郎一職,他也正好是當年的科舉考試的考官之一,而此詩的作者,是一個叫做朱慶餘的年輕人,而這個年輕人,也正要參加這一年的科舉考試。

科舉的重要性想必不用我過多闡述了,簡單一句話,中了舉,那就叫魚躍龍門,不中,有可能會發瘋,(當然,也有像范進那樣中了發瘋的)。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朱慶餘給他認識的考官張籍張大人寫了這首《閨意獻張水部》的詩,與其說成是投石問路,倒不如說成低三下四地拋個媚眼更合適,我們不妨先看看這首二十八字的七絕: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說一個新娘子經過了一夜洞房,第二天早起要去給自己的公公婆婆請安問候一聲早上好。初為人婦的新娘子早早起來梳妝打扮,竭力想要給丈夫的父母自己的公婆一個好印象。

她精心地畫好了妝,但是攬鏡自照,還是覺得哪裡似乎有欠缺之處,於是,她便忐忑不安地問自己的夫婿,自己的眉毛是畫得深了還是淺了,或者是說,她想問問自己的丈夫,公婆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裝扮,如果我有哪些地方不太合適,我馬上就改!

這是一個內心要求完美的新媳婦兒,而此時的朱慶餘的內心,和這個初為人婦的新娘子何其相似啊!

在這首詩中,朱慶餘把自己比作新娘子,把張籍比作新郎,而那些主考官們,自然就是一家之主——公公婆婆了。每當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孔雀東南飛》裡的劉蘭芝的那個惡婆婆——焦母。封建社會的家長制的代言人,很多時候是由這些公公婆婆來扮演的。

同樣都是干謁詩,孟浩然寫得不卑不亢,不露痕跡,而朱慶餘,似乎就有些低三下四,巴結乞憐了,其實,這完全和兩個人的當時的境遇是緊密相連的。

此時的朱慶餘,正處於青春,這應該是他的人生的第一次科舉考試,一切都是新的,一切也充滿了未知數。年輕的朱慶餘對於將來無比渴望,所以,他的內心是激情澎湃的,當然,對前途的隱隱的擔憂也會像漲潮的波浪一樣時不時地拍打著他的心岸。

收到這首詩的張籍想必是微微一笑了,他微笑著看完,又微笑著給朱慶餘回了一首同樣精彩絕倫的小詩《酬朱慶餘》: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果然是詩人,回一封信都那麼委婉含蓄,詩意十足。張籍的回信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小朱啊,你就像一個來自江南的漂亮的姑娘啊!雖然有很多身穿綾羅綢緞的女子,可是,你跟她們想比,高下立判,那些女人,只能算是庸脂俗粉了,因為你的美妙歌喉,足以抵得上那萬兩黃金啊!

張籍的這首詩和朱慶餘的那首詩,就像一對精美的白璧,完美地合在了一起,它既回答了朱慶餘的問題,又巧妙地維護了朱慶餘的自尊,簡直妙不可言。

干謁詩,作為唐詩中的一個非主流類型,存世數量不是很多,但是卻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千百年後的後世讀者們。干謁詩,文人的最後一點自尊!

干謁詩——文人的最後一點自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