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91岁顾教授谈教育,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从本质上讲,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最终也要反作用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它也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它区别于动物的生物本能,人类的教育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 1

教育的起源学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而不断演化。教育起源学说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发展变化。

北师大91岁顾教授谈教育,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最古老的教育学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神话,基本上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在这种观点中人们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创造的,教育要遵从上天的意志。这也是为什么古代道统思想中有天地君亲师之说。

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当中,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认知世界的手段和水平有限,对很多自然现象都不能形成正确的认知,对于难以解释的现象,则归为神的意志。

这种教育观点是人类对自然有所敬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是这种观点也对人性有所束缚,尤其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男尊女卑思想,将很多“下等人”或者女人排除在教育之外。

北师大91岁顾教授谈教育,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于是在19世纪兴起了生物起源论。持这种观点的人物主要有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和英国的沛西·能。这些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这正好与文章开头是冲突的,这种说法混淆了动物的生存本能与人类特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北师大91岁顾教授谈教育,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当然这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情况下,相比于神话起源论,还是有一定的进步的。

与此同一时期的还有美国心理家,孟禄提出的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孟禄认为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一切的教育活动,都是儿童无意识下对成年人的模仿行为。

北师大91岁顾教授谈教育,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这与生物起源论的观点差别不太大,都忽略了人类教育所特有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以及其主观能动性。

  • 3

除此之外还有劳动起源论和交往起源论。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基础上,借鉴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的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推断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我们回过头来看,劳动起源论似乎更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简单来讲,教育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于生活。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提高人类福祉,这似乎正是教育的功能和目的。

北师大91岁顾教授谈教育,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而交往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叶澜等。尽管人类社会最初的交往活动是在劳动中进行的,但他们依然不认为生产劳动是教育的形态起源。他们强调教育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劳动者的关系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们坚持认为教育的形态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若是依照这样的观点,似乎自我教育就不成立了。当一个人不存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我们是否就可以判定他无法再接受教育。比如鲁班被带锯齿的草割破手从而发明了锯子,那这种情况又被称为什么呢?

北师大91岁顾教授谈教育,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对比劳动起源论和交起源验论,个人更倾向于劳动起源论。但劳动起源论依然存在着它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认知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水平也会有所提升,但这种认识不会有终点。

  • 小结:

不论是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还是交往起源论,它们都不会是我们对教育的最终认识,也不是我们认识教育的目的。

北师大91岁顾教授谈教育,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我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就好比是实践和认知的关系。认知不是目的,认知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

对于教育的各种起源学说,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文化财富,它属于全人类,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神话起源,我们可以吸收其对自然的敬畏,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于心理起源论主张的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也许网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不是网课本身,它是其他问题在教育上的反应,只不过是孩子居家学习恰巧被你看到罢了,不然孩子的成绩怎么会那么差?

正如北师大91岁老教授顾顾明远所说,教育上的问题并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其他问题在教育方面的反应。这话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北师大91岁顾教授谈教育,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更爱读书,那么就需要我们在闲暇的时候捧着一本书去读。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远离手机,热爱运动,或许我们就应该先远离手机,起身运动。

对于劳动起源论,我们要抓住教育起源于劳动,还要反作用于劳动,多掌握一些有用的技能,学以致用,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