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彩陶文化、河出图‧洛出书、阴山岩画


甘肃省彩陶文化、河出图‧洛出书、阴山岩画

甘肃省彩陶文化、河出图‧洛出书、阴山岩画

●甘肃省彩陶文化


  在民国二十余年间,一位来自瑞典的考古学家兼地质学家安德森 (J. G. Andersson),在我国甘肃考察史前彩陶文化期间,在宁定购得了几件新石器时代半山文化类之陶塑半身人像,其中一件是圆头、长颈彩缯文物;值得注意的是此一塑像的额顶,塑有两块似眼镜般的饰物,难道是航天员的护目镜?而整个头部更疑似一太空装之头盔。依同位素碳十四测得,此塑像成形年代约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


  该氏所购得的另一件半山文化类型之陶塑人像,头上有两条贴塑的游蛇,这点与西方历史中所记叙「大洪水时代的神祗」又大有相同之处。另外,且看《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话如是说:「西海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餲弇兹。」这段描叙不正与第二个陶塑人像相同吗?由此假设,可以推测:半山人的天神形象很可能是某个外星人或天外访客的实体描叙,这位访客也许在距今四千五百年前的某个时间,访问过黄河上游的大夏河、洮河地区,而被当地我们的老祖宗精描细叙的画了下来 。


●河出图‧洛出书


  河指黄河,洛指洛水。在早期大禹治水时代,神龟献书,禹遂因之而画九州,故在《礼记》上有曰:「山出器车,河出马图。」而在〈系辞传上〉说:「河出图,洛出书 ,圣人则之。」因此可以确知,早在大禹治水时即已有图、书出现,此一图、书经古人 整理,即今人所知《易经》之始、《参同契》之初。据说,所谓洛书,是刻在龟背上而出于洛水;而河出图,则指一块刻有许多资料的玉质马形出于黄河之上。


  从河图、洛书中,我们可以推出大周天(来自邵康节的《皇极经世》)。从乾坤坎离爻卦的关系,则可以发现一个更为惊人的事实:从干卦开始:开始有天;到了讼卦:洪水生;蒙卦:草木萌芽;师卦:人开始成万物之灵;比卦:天下文明;坤卦:地成;……节卦:物种灭亡;中孚卦:草木不生;兑卦:人类退化;巽卦:人类成为小爬虫(一尺高)……。按此推出的数据,依照近代由人造卫星提供之资料,正在逐步应验中!

  何以此一有关地球生、老、病、死,人类文明史的起伏变化均可根据玉马上的资料「算衍」而出?莫非地球曾经历过无数次的生、老、病、死,而人类却是每次逢「生」而出的过客,天外访客只是过客中的一支,他们在高度文明遭逢到地球的那一度「死期」时,将地球种种记在玉石上,藉以明告后「元」中之人,前「元」期中的文明与文化?

●阴山文化


  阴山是内蒙古境内画分大漠蒙古高原的主脉,也就是今天所称之阴山山脉。若干年前,在阴山山脉之一的狼山,发现了一幅岩画,在这幅图中有四个人头,其中三个人均在头外罩着一个头盔;有的只露出双眼,有的则露出双眼和嘴巴,有一个头盔上露有一小段突出物,而另一个头的四周伸出无数的凸出物;在衬突出四个头的四周上,则绘有许多黑点。这会不会是说:这些人都来自天空的星球?在岩画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唐中」三个汉字,难道这是在大唐时代一幅天外来客的画像?


  考阴山岩画中,盘状环形图举目皆见,有的在其四周还饰有光环四射,大有翻腾云际之意,这些又会是什么?

  笔者两年前曾写过「飞碟帽妖与中国」一文,提到……《洞天集》中有一段描写唐朝时事(约后唐):「严遵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长五十余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蠹,李德裕截细枝尺余,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复来。」这里提到的飞行器「仙槎」,就是今人所谓的「不明飞物体」,在唐朝时曾「来过」中国,还把这航空器展之于麟德宫内,此一长五十余尺之物体,击时有金属之声,且不像一般的木器会蠹烂,该船于公元八百八十年(唐广明年)才飞走。

  笔者在今年二月初看过的一个节目「In search of ……」中,主持人访问了一个曾参予「捕获」飞碟计划极机密作业的科学家,他头罩纸袋,背向观众,承认美国确曾「收集」了「几个」飞碟,现存美国俄亥俄空军基地。这位科学家曾亲自检测此一飞碟上的某块碎片,该碎片在外力撞击下,不论你打那一个区域,均会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其原有状态:此种挠性 (flexible),已非目前航空材枓所能作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