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一】唐代诗人书法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是书法艺术发展的盛世。唐代诗人善书、书家善诗,诗人之多,书家之众,都是空前的。《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书家部》载录唐代书法家六百四十多人,而唐代著名诗人几乎全包括在其中。

唐代诗人喜爱书法,欣赏评论书法,直接参加书法创作,把诗人的才情气质注入到书法作品中,沟通了诗歌、书法的艺术境界,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而诗歌,又常借书法之美,加强其感染力量。二者珠连璧合构成了唐代诗人书法的繁荣景象。

唐代诗人的书法作品保存流传到现在的较少,但是文献中不乏记载,例如:《书史会要》中记录:杜甫“于楷、隶、行、草无不工”;《容台集》记载“牧之书《张好好诗》深得六朝人风韵,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而王维则被称为“诗入国风,笔超神迹”;《宣和书谱》中评价白居易“《丰年》、《洛下》两帖与夫杂诗,笔势翩翩,……不失书家法度,作行书妙处与时流相后先,盖胸中渊著,流出笔下,便过人数等”等等。

众多诗人书家的出现,表明在诗人的心目中,书法不再是“小道”,不仅仅是“发挥文章”的附属物了,而是与诗歌、绘画、音乐一样的艺术。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图为杜牧《张好好诗》卷局部,行书。纵28.2厘米,横16.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二】从诗中看中晚唐草书僧的书法创作

佛教为了弘布佛法,十分重视书法修养。时至中晚唐,继张旭后,怀素“以狂继颠”,首开僧人狂草书风,其后产生一大批善写草书的僧人,如怀素、高闲等,大都追求狂放颠怪的草书风格。

随着中晚唐僧人草书的盛行,文人笔下以僧人草书为题材的诗歌增多,在中晚唐的书诗中,草书诗占了三分之二。今存草书诗中,与怀素相关的最多,存14首,大都为盛赞其草书的赠诗,作者皆为当时名士,如王邕、张谓、任华、戴叔伦、窦冀等。

如任华诗云“张老颠,殊不颠于怀素颠。怀素颠,乃是颠。”而窦冀在诗中描述怀素创作状态时说“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其作书状态使得“满堂观者空绝倒”(鲁收诗)。而其“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许瑶诗),与张旭“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的状态又具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些诗中,句句道出了怀素书法创作时颠狂的创作方式。

描绘中晚唐草书僧书法创作的诗不胜枚举,诗中的记载使后人对他们当年的风采产生不尽的遐想。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图为怀素《草书苦笋帖卷》,纵25.1厘米,横12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唐代诗人书法和书僧的书法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