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賈詡是三國時期最頂級的謀士之一,他的才能不亞於諸葛亮和郭嘉,一生從來沒有失算過一次,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賈詡“算無遺策”。

在官渡之戰爆發前,賈詡跟隨張繡投降了曹操,之後賈詡為曹操集團立下了汗馬功勞,多次在緊要關頭提出建議,幫助曹操解決困境。曹丕和曹植爭奪繼承權的時候,賈詡又勸說曹丕端正自己的行為,幫助曹丕戰勝了曹植。之後賈詡又協助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成為了曹魏的開國元勳,曹丕稱帝后為了表彰賈詡的功勞,封賈詡做了太尉。

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孫權嘲笑曹丕用人不當

賈詡跟隨曹操多年,為曹魏立下了極大的功勞,他的功勞完全配得上太尉的封號。然而在賈詡獲得太尉的封號後,遠在江東的孫權卻大笑起來。孫權並不是因為賈詡升官而“笑”,而是在嘲諷曹丕用人不當,將應該由德高望重的人擔任的太尉官職,封給了賈詡這樣一個名聲不好的人。在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太尉是朝廷中的三公之一,屬於朝廷裡面的象徵性職務,主要由功勞較大和德高望重的老臣擔任。雖然賈詡的功勞配得上太尉的職位,但是賈詡的道德品質卻並不高尚,賈詡的一生存在很多汙點,以至於很多後世史學家都對他提出了批判。

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賈詡一生最大的汙點

賈詡一生最大的汙點就是他教唆李傕和郭汜反攻長安,賈詡曾經在董卓手下任職,董卓被呂布和王允謀殺之後,賈詡想要隱姓埋名逃到涼州。恰好李傕和郭汜也準備解散部隊逃走,賈詡認為如果李傕和郭汜解散軍隊,那麼自己也可能會被王允和呂布抓住。為了能夠保住性命,賈詡勸說李傕和郭汜反攻長安,李傕和郭汜聽從賈詡的意見,先在涼州軍裡面散佈王允和呂布將要殺光涼州人的假消息,之後李傕和郭汜帶領涼州軍攻克長安,剛剛獲得自由的漢獻帝,再次成為了諸侯們的傀儡。

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因為李傕和郭汜反攻長安,直接導致了漢獻帝顛沛流離,引起了更大規模的諸侯割據局面,因此很多人都認為賈詡是東漢滅亡的罪魁禍首。筆者認為雖然賈詡教唆李傕和郭汜反攻長安,給漢獻帝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導致了東漢王朝失去最後一絲翻身的機會。但是在李傕和郭汜反攻長安之前,諸侯分裂的局勢已經基本形成,即使沒有李傕和郭汜反攻長安,王允和呂布扶持的漢獻帝也不是曹操和劉備這些梟雄的對手。

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賈詡教唆李傕和郭汜反攻長安,主要目的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在“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社會,賈詡出賣皇帝的利益,來為自己謀求生路的行為,已經註定了他身敗名裂。其實賈詡在教唆李傕和郭汜反攻長安後,也做了幾件有益的好事。例如賈詡在李傕和郭汜的鬥爭中多次出面調停,減少了部分百官的傷亡,同時賈詡還拒絕了李傕和郭汜的封賞,對自己引狼入室的行為有所後悔。不過這些行為都不能抹去賈詡教唆李傕和郭汜進攻長安,給東漢王朝和關中百姓帶來的極大損失。

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曹昂之死

張繡是涼州軍閥張濟的侄子,在張濟戰死之後,張繡繼承了張濟的勢力。賈詡離開李傕和郭汜之後,曾經短暫的依附過段煨。段煨畏懼賈詡的名氣,擔心賈詡會謀害自己,常常想要先下手為強殺死賈詡。賈詡為了能夠保住性命,偷偷的跟張繡交往,最終不辭而別投奔了張繡。張繡是一個粗人,身邊一直沒有謀士幫助,因此賈詡投奔張繡之後,張繡對待賈詡言聽計從,並且用對待長輩的禮節來對待張繡。由於張繡駐紮在南陽郡一帶,曹操又一直想要奪取南陽郡,因此張繡和曹操之間爆發了多次戰爭。

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曹操第一次南征張繡的時候,張繡看到曹操的軍隊強大,乾脆放棄抵抗投降了曹操。曹操被突然而來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竟然霸佔了張繡的嬸子,還對待張繡很不禮貌。張繡實在無法忍受曹操的羞辱,找來了賈詡商量對策。最終在賈詡的建議下,張繡趁著曹操軍隊沒有準備突襲了曹操的大營,殺死了曹操的愛將典韋,曹操的長子曹昂也在這次戰爭中死亡。正是因為曹昂被殺害,曹丕才有機會繼承了曹操的地盤,賈詡是曹昂之死的重要主謀,曹丕重用賈詡難免會被人說閒話,這也難怪孫權會嘲笑曹丕。

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幫助張繡擊敗曹操,又勸說張繡投降曹操

曹操戰敗後吸取了教訓,最終在第二年發動了第二次徵張繡之戰。曹操第二次南征張繡的時候,北方的局勢已經十分明朗,曹操和袁紹成為了北方最大的兩個諸侯,雙方的關係也從盟友變成了仇家。這時候曹操為了解決南方的隱患,親自帶領大軍討伐張繡。曹操的軍隊擊敗了張繡和劉表的聯軍,但是曹操為了避免北方出現變亂,在取得初步勝利後便退兵返回北方。張繡聽說曹操撤軍離開,想要帶領軍隊去追擊曹操,賈詡勸阻張繡不要去追擊,張繡拒絕了賈詡的建議,堅持帶領精銳去追擊曹操。果然張繡被曹操斷後的部隊擊敗,張繡狼狽的退回了大營,再次詢問賈詡的意見。

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沒想到賈詡竟然讓剛剛打了敗仗的張繡,帶領著士氣低下的殘兵去再次追擊曹操。張繡知道賈詡的謀略厲害,便親自帶領軍隊追擊,果然擊敗了曹操斷後的軍隊。事後賈詡向張繡解釋說:“曹操取得勝利卻撤軍,肯定是因為曹操後方出現了問題,這時候曹操為了避免將軍追擊,肯定要親自斷後。將軍雖然能征善戰,卻不是曹操的對手,因此追擊必然會失敗。而曹操擊敗將軍後,必然會帶著精銳日夜兼程前往北方,斷後的部隊只是一些普通的部將,將軍再去追擊肯定能夠大獲全勝。”

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從賈詡的這段分析不難看出,賈詡是一個非常具有權變的人,他的軍事才能不亞於曹操,不僅能夠做到知己知彼,還能夠做到隨機應變。然而賈詡卻沒有像諸葛亮輔佐劉備一樣輔佐張繡,在官渡之戰前期,賈詡勸說張繡投降了曹操,雖然張繡獲得了曹操的優待,但是張繡也從此失去了一爭天下的機會。古人最瞧不起賣主求榮的人,張昭是孫策的託孤大臣,因為在赤壁之戰勸說孫權投降曹操,一生都沒有獲得丞相的職位。賈詡勸說張繡投降曹操,自己卻受到曹操的重用,這種行為肯定會被天下士人所不齒。

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幫助曹丕贏得繼承權

曹丕和曹植爭奪繼承權的時候,賈詡暗地裡面支持曹丕,但是由於賈詡為人不露聲色,曹操並不知道賈詡支持曹丕,仍然將賈詡當做心腹。有一次曹操詢問賈詡繼承人的問題,賈詡突然沉默不肯說話,曹操詢問賈詡為什麼不說話,賈詡說:“我在想劉表和袁紹。”劉表和袁紹都因為廢長立幼導致滅亡,曹昂去世後曹丕是曹操的長子,曹操聽了賈詡的這一番話,更加堅定了立曹丕做繼承人的打算。 賈詡幫助曹丕奪取了繼承權,曹丕確實應該封賈詡為三公,但是本著避嫌的觀念,曹丕將賈詡封為太尉,等於是著實了賈詡是曹丕手下的事實,這樣難免會讓其他人說閒話。因此孫權在嘲笑賈詡的同時,也間接地嘲笑了曹丕不懂得避嫌。

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賈詡的功過是非

詡的一生十分的傳奇,不管賈詡跟著哪一個主公,只要賈詡的主公聽從賈詡的建議,就肯定不會出現失誤。只要賈詡的主公不聽從賈詡的建議,就肯定會出現問題。“算無遺策”這個詞是對賈詡能力最貼近的評價,如果僅僅考慮賈詡的能力,不去看賈詡的道德品質,那麼賈詡不愧為三國時期的上上人物。然而賈詡缺乏忠君愛國的品德,他的很多謀略都是為了自己考慮,而不是為了東漢王朝和天下百姓考慮。賈詡為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勸說李傕和郭汜反攻長安,最終導致關中地區屍橫遍野,讓東漢王朝失去了最後一絲翻身的機會,他的這一錯誤也成為後世史學家批評他的主要依據。

算無遺策,一生從未失算的賈詡,晚年為何會被孫權嘲笑


只能說賈詡擔任太尉的職位,確實是德不配位,以至於遠在江東的孫權,都要忍不住嘲笑一下曹丕用人不當。裴松之在評價《三國志》的時候稱,陳壽將賈詡和荀攸、荀彧列為一傳,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因為裴松之認為賈詡的道德品質低下,缺乏忠君愛國的思想,不配跟全始全終的荀攸和荀彧相提並論。李世民在評價司馬懿的時候說:“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賈詡一生做過的錯事不止一件,縱然賈詡一生謹慎小心,刻意去掩蓋自己的鋒芒和謀略,卻仍然落得惡名遠揚,就連遠在南方的孫權都對其不齒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