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兩書膽:《楊家將》中所蘊含的英雄觀

引言

《楊家將》是我國傳統曲藝經典之作。想當初,老藝人們只要能夠演出“三杆將”,所掙的錢就足可以安身立命。

“三杆將”分別是《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而這三大家將中,又以《楊家將》的故事最為豐富多彩。如果從《火山王楊袞開始算起》,《楊家將》的故事一共跨越了九代人,又被人稱為“楊家九代英雄傳”。

“楊家九代英雄傳”中,又要屬《金刀楊令公》和《楊六郎掛帥》最是廣為流傳。大家所熟知的楊家將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節選自這兩大故事中。

明、暗兩書膽:《楊家將》中所蘊含的英雄觀

楊七郎

豐富多彩的《楊家將》故事

《楊家將》的故事之所以豐富多彩、廣為流傳,一個是因為《楊家將》的表演方式多種多樣,除了我們最為熟知的評書之外,西河大鼓,揚州琴書,山東快書,蘇北大鼓等多種曲藝形式都曾表演過楊家將的故事。

另一個是因為裡面蘊含的故事內容豐富,傳統評書中的長槍袍帶、公案短打、神魔鬥法都被包含在《楊家將》故事體系中。

  • 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演同一個楊家將

一提起楊家將,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應該是劉蘭芳先生當年播講的評書《楊家將》。但實際上,楊家將的故事遠遠不侷限於評書表演當中。

除了評書之外,蘇北大鼓的楊家將故事也值得大家一聽。蘇北大鼓是以表為主,以唱為輔的表演形式來進行故事敘事的。

而楊家將故事正是蘇北大鼓中的經典之作。如果有興趣的話,在網上也可以搜到蘇北大鼓的《金槍大北宋》,這部書就是在講楊家將的故事。表演者邊唱邊說,聽起來別有一番韻味。

而且,蘇北大鼓中的楊家將與評書中的《楊家將》也是有所區別的。它的內容與評書相比要豐富許多,在評書的基礎上添加了很多的材料。

全本的楊家將故事在蘇北大鼓中,是從《飛龍傳》開始說起的。把楊家與趙匡胤之間的淵源表述非常清晰。而且,蘇北大鼓中的楊家將與評書不同的是很少有倒筆。

因為蘇北大鼓是從《飛龍傳》開始入故事,所以前後的來龍去脈根據故事主線就可以聽得一清二楚。而評書中的《楊家將》很多都是由《楊七郎打擂》開書。

因此,評書的《楊家將》為了將故事表達清晰往往會有大量的倒筆,來講述早期的楊家將故事。既然是倒筆,那與故事的主線相比就次要很多。這就造成很多精彩的故事在評書《楊家將》中有所缺失。

比如說蘇北大鼓中的《楊七郎三槍定南唐》這段故事,在評書中就罕有講述。只不過蘇北大鼓是帶有濃重地方口音的表演形式,這就造成了書客在聽起來的時候會有一定困難,傳播自然就不想評書廣泛。

再跟大家聊聊戲曲中的楊家將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郭德綱唱的《叫小番》,而這段《叫小番》,故事來源是出自楊家將中的《四郎探母》。

除了四郎探母,戲曲中包涵的楊家將故事還有很多。《錘換帶》、《八郎送飯》、《楊七郎吃麵》,這些傳統曲目也都是出自楊家將的。

和評書、鼓書不同,戲曲中的楊家將故事雖然是以片段為主,但是經過演員的重新刻畫,許多細節方面要更為細緻。

戲曲中的很多看似與楊家將無關的曲目裡,也隱藏著一些楊家將的小故事。譬如說經典曲目《狸貓換太子》中的太監陳琳,就曾是楊家將中的一個將官。

明、暗兩書膽:《楊家將》中所蘊含的英雄觀

  • 不同的版本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楊家將

楊家將中所包含的故事內容可以說是浩如煙海。這裡面既有長槍袍帶,也有短打公案、神魔鬥法。

長槍袍帶自是不用多說,楊家將故事本身主線就是大馬金刀,講的就是上陣殺敵。至於說短打公案最經典的應該要說到《楊家神槍》。

《楊家神槍》是一部比較袍帶夾雜著短打的評書。在這部書裡主要講的是狄、楊兩家的恩怨。原本故事主線的報國殺敵並不在凸顯。

所凸顯的是狄青一家與楊金花、楊文廣之間的明爭暗鬥。武打場面多限於短打情節,而並非楊家將一貫的大馬金刀。

而其他曲目中的楊家將故事裡,蘊含的短打故事更豐富。原本主線中沒有出現的人物,都相繼以江湖豪傑的身份登場。

譬如說楊六郎與柴郡主的故事,有的曲目表演中就是按照短打的模式而來的。講的是各路江湖好漢參與柴郡主所組織的比武招親,最終楊六郎脫穎而出。

這又不得不說到楊家將故事的另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同的表演者或者不同的作品在人物關係或者故事敘述上會做出很大的改動。

上面我們說到過的《楊家神槍》中,狄青與楊家是處於對立面的。而在《萬花樓演義》中,狄青與楊家的關係則是共進退的。

而提起神魔鬥法的情節,最為經典的自然要數《大破天門陣》。傳統的表演中,《大破天門陣》雖然有神仙的參與,但也是以配角身份出現的。

同樣是大破天門陣的故事主線,有一部書叫做《群仙大破天門陣》,而這部書就完全是以神魔鬥法為主線了。

其實不僅是《群仙大破天門陣》,在有些版本的楊家將故事中,很多的楊家將人物就是以神仙轉世的形出現的。

譬如說楊七郎,他就被說成黑虎星君轉世(也有說是雷公),而楊六郎則是白虎星君的轉世,楊六郎的老對手韓昌,又是青龍星君轉世。

明、暗兩書膽:《楊家將》中所蘊含的英雄觀

《楊家將》中的明暗書膽

《楊家將》在書膽的設計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它與大多數的單書膽的藝術作品不同,表演者給它塑造了兩個書膽,分別是楊六郎和楊七郎。

明書膽是楊六郎他是貫穿整個楊家將故事的主線人物。在我們熟知的楊家將故事中,六郎楊延昭是毋庸置疑的書膽(咱們說的是流傳最廣的楊家將,不包含其他的支線)。

暗書膽則是楊七郎,楊家將故事中,七郎楊延嗣佔有了很大的篇幅。一直到他死之前,楊家將中最為出彩的就是楊七郎。

  • 暗書膽:勇猛剛直的楊七郎

我們先來看看楊七郎短暫卻又精彩的一生。在整個宋朝演義小說體系中,楊七郎絕對是最強的武將,沒有之一。即便是《岳飛傳》中的高寵也不是楊七郎的對手。

楊家將開書的故事一般都是說的楊七郎打擂。故事背景是,大遼要進犯大宋,任命女婿韓昌為徵宋大元帥。

宋朝為了與遼軍作戰,需要選一人擔任前部先鋒官,國丈潘仁美保舉自己的兒子潘豹去擔任這一要職。但在擔此重任之前,潘豹要經過百日擂的考核。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兒子順利得到此要職,潘仁美與楊繼業擊掌立誓,楊繼業允諾楊家的七郎八虎不去參與擂臺之戰。

沒有了楊家兄弟的阻撓,潘豹在擂臺上也是如魚得水。本身功夫就已經不錯的他,在擂臺上打死打傷的各路英雄不計其數。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人是他用暗器所傷。

楊七郎知道這個事情後不顧楊繼業與潘仁美所立之誓,上臺比武。最後在擂臺上力劈潘豹,給天下英雄出了一口氣。

之後就是楊家與潘家的宮廷爭鬥,楊七郎要戴罪立功,擔任了徵遼的前部先鋒官。而楊七郎在徵遼前線的第一仗就打的遼國聞風喪膽。

楊七郎帶著自己的四個家將,一路狂飆,日奪三關,夜搶八寨,直接殺的遼國聞楊延嗣之名就四散奔逃。

後來楊六郎在駐守瓦橋關的時候與遼國大元帥對峙,還讓將士假扮楊七郎,憑藉著楊七郎威名而嚇退了遼國的部隊。

殺四門是楊七郎一生中最為精彩的一戰,為報殺子之仇的潘仁美拒絕楊七郎入幽州。把楊七郎東南西北四門調了一個遍,槍傷蕭天佑,擊退蘇天龍,刺死沙裡江,摔死沙裡海,最後因為飢餓而力竭,差點死在韓昌手上。

總而言之,整個宋朝的戰場上,如果是僅僅想憑藉武力而戰勝楊七郎的人是絕不存在的。可就是這樣一個英雄,最終卻被潘仁美暗算而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楊七郎或許是一個有勇無謀的魯莽之人,他所憑藉的只是天生神力,才能在戰場上無有敗績。

可如果仔細的品一品楊七郎這個人,就會發現,楊七郎絕非這麼簡單。楊七郎的頭腦不再楊家任何一個兄弟之下,日奪三關,夜搶八寨絕非是一個勇字就能做到的。

楊七郎最為精通的楊家奪命十二槍,是火山王楊袞畢生的心血,學這路槍法楊七郎只看了一遍。楊六郎看了三遍才學了這路槍法的皮毛,楊八郎對此槍法一直沒有琢磨明白,根本不敢在戰場上去用。

說到楊七郎之死很多人都扼腕嘆息,即便都知道那是虛構的,但也不免為這個英雄而惋惜。楊七郎的死從他力劈潘豹就埋下了隱患。

戰場上勇往直前,戰無不勝,也能使用他的智慧。可是他也有自己性格中最大的弱點,他的個性過於剛直,嫉惡如仇,而且對於敵人也不去設防。

潘仁美之所以能成功暗算他,完全是因為楊七郎對他沒有防備,而把楊七郎灌醉,才有了機會。

明、暗兩書膽:《楊家將》中所蘊含的英雄觀

  • 明書膽:智慧隱忍的楊六郎

在楊七郎死之前,楊六郎並沒有什麼精彩的表現。只有在幽州城外從韓昌手中救下力竭的楊七郎時表現出了他的武藝。

再然後,就是金沙灘上和楊七郎一同殺出重圍,表現出他的理智。真正楊六郎大放異彩,要等到兩狼山虎口交牙峪,楊令公撞死李陵碑後,他才成了楊家真正的頂樑柱。

而在他成楊家頂樑柱前,還有一件事情必須要做。那就是復仇,為父親兄弟復仇,也是為自己復仇。楊家的眾兄弟相繼被潘仁美迫害,落下個死走逃亡傷。

楊六郎自己也是被潘仁美設計陷害,毀容毒啞,還要痛下殺手。可楊六郎卻被人救了下來,救他的人恰恰是潘仁美手下的旗牌官。

死裡逃生後的楊六郎,忍辱負重,終究為楊家報了血海深仇,在黑松林手刃潘仁美。此後的楊六郎為了避免被朝廷追究,假死脫身。

直到大遼再度犯邊,朝廷無人可用,楊六郎才又重新出山,皇帝也赦免了楊六郎的殺潘仁美之罪。

接下的的就是楊六郎率軍出征,多次與遼軍在邊關決戰,擊退韓昌所率的遼軍。最後楊六郎當上了北宋的三關大帥,在任上染病身亡。

聽完楊家將,其實我們會發現,楊六郎的武功在這部書裡並不高,能勝他的人大有人在。而他能夠為楊家報仇,擔任三關大帥,對遼國作戰屢屢得勝,所憑藉的就是他的隱忍、寬和還有智慧。

明、暗兩書膽:《楊家將》中所蘊含的英雄觀

明、暗書膽所蘊含的英雄觀

《楊家將》被眾多的藝人所表演,而且深受觀眾的喜愛。這裡面除了離不開藝人的精彩表演之外,還有《楊家將》中所表現的家國情懷。

楊六郎、楊七郎兩兄弟,作為書中的明、暗書膽,出場的次數要遠遠的大於其他兄弟之和,這裡面所蘊含的就是藝人們所要表現的英雄觀。

  • 美英雄,自古出少年

楊家的眾兄弟都可以用美男子形容,四郎、八郎因為相貌英俊而被遼國郡主看上當了駙馬,楊六郎也是柴郡主的駙馬爺。楊七郎雖然說是黑,但根據書中所描繪,也是一個美男子。

“美英雄”這是楊家兄弟的一個共同特點。另一個特點,就是英雄都要把最光彩的一面表現在他們年輕的時候。

其實這個英雄觀不僅僅存在於《楊家將》中,在很多的傳統曲目中都表現出來了這一英雄觀。只不過,《楊家將》所表現的更為明顯一些。

在楊家眾兄弟裡,楊六郎、楊七郎是最為年輕的。楊七郎死的時候,應該也就在二十歲左右,這麼推來的話,他力劈潘豹的時候不過十七、八。楊六郎雖然比楊七郎大,但也超不過兩歲。

兄弟兩個人不到二十就跟隨老令公上陣殺敵,當的起是少年英雄,而這個時候也是他們戰績最輝煌的時候。等到楊六郎獨挑大樑,成為三關大帥之後,他的戰績就明顯不如他年輕的時候了。

替代他的,是楊家新的一批少年英雄還有楊宗保的妻子穆桂英。這一種設計一個是因為觀眾喜歡聽,另一個就是源自於自古英雄出少年這一種精神期待。

明、暗兩書膽:《楊家將》中所蘊含的英雄觀

  • 英雄不死,附帶“神格”

很多英雄在藝人口中都變成了神仙的轉世投胎,或者是他們死了之後也常常會以“靈魂”的方式出來保家護國。

楊六郎、楊七郎也不例外,很多的版本中都說過,楊六郎是白虎星君轉世,而楊七郎是黑虎星君轉世,包括楊繼業,也是天鵬星轉世。

神仙轉世是一種很常見的藝術模式。有些認為,這裡面夾雜了太多神話的因素是對英雄的不尊重,或者覺得這是封建迷信思想。

其實不然,這種表演手法的背後蘊含著另一個英雄觀。那就是英雄的“永恆”。

無論是聽眾還是藝人,在英雄死的時候都難免會欷歔,也期待著死去的英雄還能夠復生。這也是源於人們對英雄本身的崇拜。

可畢竟“人死不能復生”這是一個常識,這個時候藝人們就選擇了另一種方式,那就是用“神”的方式讓英雄永生。

這種把現實英雄“神格”化的真正意義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迷信,而是對英雄的懷念,是“英雄不死”的一種信念與期待。

明、暗兩書膽:《楊家將》中所蘊含的英雄觀

  • 能屈能伸、剛柔並濟才是完美英雄

如果把楊六郎和楊七郎兩個人分開,都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英雄。

楊六郎個性隱忍、頭腦聰明,做事可以顧全大局,正是因為這個特點,他才黑松林殺了潘仁美后才選擇假死而脫身。

楊七郎性格張揚,有些魯莽,做人做事都是率性而為,也正是因為他的個性,才有了力劈潘豹,與潘仁美結仇,最後被亂箭穿心而死。

這樣看起來,楊六郎雖然穩重但卻不夠酣暢。聽《楊家將》總會覺得六郎的故事不如七郎爽快,缺少一種大開大合的感覺。

而楊七郎過剛易折,做事魯莽,他做的事讓人聽起來的確是讓人酣暢淋漓,可楊家最終被潘仁美所陷害,也跟楊七郎有分不開的關係。

楊六郎、楊七郎兩個人作為一部書的明、暗書膽,藝人們通過表演加工,把這兩個人的優缺點都展現給觀眾,這種鮮明的優缺點對比所要表達的是藝人們內心深處,對於完美英雄的一種塑造。

既要有楊七郎的剛直、勇猛,聽上去讓人就覺得酣暢,也不能少了楊六郎的隱忍,智慧,做事可以從大局出發。只有做到了能屈能伸,剛柔並濟,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明、暗兩書膽:《楊家將》中所蘊含的英雄觀

楊家將的故事在我國流傳的甚為廣遠。裡面的故事有真實的也有虛構的,可無論怎樣,它所要表現的都是人們對英雄的敬仰,以及內心中深深的家國情懷。

作為書膽的楊六郎與楊七郎,一明一暗,推動著楊家將的整個故事體系,缺一不可。

他們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也有把他們兩個人的優點全部融合起來,才可以構成一個完美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