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洲:上海境外输入患者暂无危重症 回国人员勿为防护轻视营养

作者 吴苡婷 首发于 科技会客厅、上海科技报

近期,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病例猛增,截至3月25日,上海境外输入性病例已经达到了94例。目前这些病例的情况如何?目前新冠病毒患者的治疗方法有没有突破,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


卢洪洲:上海境外输入患者暂无危重症 回国人员勿为防护轻视营养

图为卢洪洲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在病区里工作

  • 绝大多数症状轻 但身体虚弱

卢洪洲介绍说,目前境外输入病例都处于发病的早期阶段,情况都不严重,原因是他们都是没有症状才允许登机回国的,回国后核酸检测呈现阳性才被隔离治疗的。这些病例中以留学生居多,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治疗效果普遍良好。

但是这些病例被送来时身体比较虚弱。卢洪洲告诉记者,根据了解,境外病人回国时间都比较长,途中大多经历转机,他们担心自己暴露,往往都是全副武装,身体捂得严严实实,而且回国途中不吃不喝,甚至十多个小时不上厕所。有些病例本身就有糖尿病的,收治后出现了加重情况。有些病例本来营养不错的,收治后发现其营养不良,这些都容易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后续的康复。他提醒正在赶回国的境外人员,在防护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加强营养。

  • 采用羟基氯喹进行治疗 效果稳定

卢洪洲介绍说,上海专家组通力合作,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科学施治的经验,个体化治疗与病情预警监测更加科学有效,积极治疗阻止了普通型向重症的进展。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全球最早采用羟基氯喹治疗新冠病毒患者的医院(注册号:NCT04261517 项目负责人:卢洪洲),早在2月7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开始使用羟基氯喹进行临床治疗,部分患者取得一定治疗效果。对于境外输入病人也采取了以羟基氯喹为主的治疗方式。

卢洪洲告诉记者,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般采用的治疗方式是这样的:第一天和第二天治疗时,每12小时给患者400mg的羟基氯喹用量,第三天起,每天给患者400mg的羟基氯喹用量,一般需要服用14天左右。而对于新冠感染合并肾衰竭患者,因为体内羟基氯喹代谢比较慢,前两天治疗方式和其他患者一样,第三天起,每天给患者200mg的羟基氯喹用量。而对于新冠感染需要给予血液透析的患者,建议透析后再服用羟基氯喹。

卢洪洲也坦承,羟基氯喹治疗也存在个体差异,年龄、性别、体重、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都可以影响羟基氯喹的体内治疗浓度,另外,对于存在心律失常、高龄、肝肾功能损伤以及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医生也在进行不良反应的检测,尤其是心源性相关指标的实时监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