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为何会被赐死?

文史砖家


众所周知,朱元璋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可没想到他岳父胡美探望女儿,随即就被朱元璋打入大牢斩首,而他的女婿竟然也被一同处死。



一时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因为古人很讲究事出有因,但是此事朱元璋却没有给出任何的理由,而且也没有任何征兆。直到李善长案上,朱元璋给出了答案。

表面原因——私自进宫看望妃子犯罪

李善长案解决后,朱元璋亲手书写《昭示奸党录》。在该书中胡美被归入“奸党”一列。而朱元璋给出的解释是:

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

这句话的大意是:胡美带着儿子和女婿看望自己女儿的行为违反了皇宫的制度。因此赐死了胡美,而他的儿子和女婿也受刑而死。

这个理由可能使在座的各位更加迷惑了,难道父亲看女儿也是违法行为么?在明朝还真是这样。可即便是违法了,也不至于株连惩治吧。

朱元璋这么做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朱元璋农民出身,疑心很重。为了防止后妃与朝堂之上的官员勾结,他下令禁止外戚男性见妃子。很明显胡美违反了这一规定。


但这似乎并不能成为朱元璋赐死他们的理由。为什么这么说呢?胡美是开国功臣,战功赫赫,手握铁券丹书,被赐死时爵位为候。

朱元璋也曾夸赞他:“汝以陈氏丞相来归,事吾数年,忠实无过。”不仅如此,胡美的长女入宫第二年便为朱元璋诞下一名皇子,并被老朱册封为贵妃。

看起来应该是再和睦不过的一家人,朱元璋怎会因为这样的一件事就赐死了胡美呢?笔者认为,老朱痛下杀手的理由并非表面上这么简单。

深层原因——政治因素,想政变?

其一,胡美原在陈友谅麾下。虽说良禽择木而栖,但胡美接受朱元璋的招降的条件之一便是朱元璋不能打散他的军队。

胡美没有意识到自己一旦接受朱元璋的招降,就是臣子。他提出的条件不仅让朱元璋心生怀疑,同时也让老朱感觉面子上挂不住。


特殊时期,朱元璋也就没说什么。但开国后,胡美虽然战功赫赫,忠心耿耿,但朱元璋一直对他心存芥蒂,因此他也无法进入大明朝的政治核心圈。

胡美大概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又不想舍弃当前的荣华富贵,于是就选择在朝堂上的党派之中站队。

殊不知,自己的这一举动又把自己往绝境上推了一把。如果他老老实实地做一个临川侯,或许还可能善终。

但朝堂之上拉帮结派是朱元璋的一个禁忌,朱元璋本就生性多疑,宁可错杀,不可漏杀。

而当年的胡惟庸案,也是牵扯了很多的人。朱元璋大开杀戒,凡有牵扯者,都只有死路一条。胡美本意是为了自己的仕途,但是朱元璋并不这样想,这一举动也是朱元璋将他灭口的重要原因。


胡美站队后,免不了要通过自己的女儿来了解朱元璋的一举一动。然而他竟然选择带着自己的儿子女婿入宫,这么明目张胆的违反规矩的举动还没有提前告知朱元璋。

其实细想,即便是父亲想女儿了,也不会带着儿子和女婿来吧,胡美本身的动机就不纯。胡美要是带个闺女进宫看女儿的话,或许朱元璋还能理解。

而且胡美长女还育有一子——朱柏,再加上胡美手握兵权,朱元璋有理由怀疑他们妄图改变准太子人选。

草根皇帝的天下本来就来之不易,胡美成为了威胁,朱元璋必然要将他除去的。而胡美百密一疏又送给他一个机会,堂而皇之的违反规定,私自进宫,当然只有死路一条。

封建社会,伴君如伴虎,只有那些淡泊名利的人才能得以善终。胡美这一生,败在了名利。


史之策


朱元璋的岳父叫胡美,女里女气的名字,不过胡美原来可不叫这个名字,他原来的名字相当高端大气上档次,叫作胡廷瑞,因为朱元璋字国瑞,所以胡美为了避讳,不得已改了名字。

胡美是开国功臣之一,当年他跟随陈友谅,位高权重,最高做到了江西行省丞相,后来被朱元璋策反了,又反过来攻打陈友谅,屡立战功,陈友谅被灭之后,胡美又开始打张士诚,不久之后,朱元璋娶了胡美的女儿。


朱元璋之所以娶胡美的女儿,更多是政治上的考量,因为胡美成了朱元璋的岳父之后,就是一家人了,他就不再是为别人打仗,而是为女婿打仗,所以打仗打的格外卖力。

明朝建立之后,胡美因功被封为豫章侯,当时中原局势刚刚稳定,元朝残余势力尚在,胡美再次披挂上阵,替小婿扫除了余孽。

至此,胡梅名利双丰收,不仅是功臣,还是国丈,还获得了免死铁卷,可谓是志得意满,春风得意。

然而,世事无常,乐极生悲,谁能想到几年之后,“人生赢家”胡美被朱元璋处死了,一同处死的还有胡美的儿子以及另外一个女婿。


对于处死胡美的原因,朱元璋讳莫如深,一直不愿公布缘由,搞得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战战兢兢。

直到6年之后,李善长案发,朱元璋才公布了胡美犯下的罪过:

偕其子婿入乱宫禁。

有人说“入乱宫禁”是淫乱后宫之义,实则不然,后宫又不是妓院,不是谁都能进入的,胡美就算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淫乱后宫。退一步讲,你见过老爹带着儿子还有女婿一起淫乱后宫的吗,那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

原来,朱元璋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意思是如果没有皇帝召见,任何人不得入后宫探视。


然而,作为父亲的胡美想念女儿了,进宫看一看女儿以解相思之苦,到底能有多大罪过啊,至于把他处死吗?朱元璋杀掉胡美真的只是因为“入乱后宫”吗?

非也!

朱元璋其实一直忌惮胡美,当年朱元璋招降胡美之时,胡美提出一个有些“过分”的条件,即不能把他的部队拆散,而且必须由他指挥。

朱元璋当即勃然大怒,但一旁的刘伯温极力劝阻,并讲了刘邦当年安抚韩信的故事,朱元璋这才消了气,同意了胡美的无礼条件,朱元璋后来娶胡美的女儿估计也是刘伯温出的高招。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对胡美仍然心有余悸。



还有一点,朱元璋读过历史,了解外戚专权,祸乱朝纲的危害,所以他强力压制外戚势力,不让外戚干政,他之所以作出“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估计也是基于此。

然而,胡美却枉顾规定,擅自出入后宫,无疑犯了大忌讳,朱元璋杀了老丈人,也是基于杀鸡儆猴,以儆效尤之目的。

朱元璋确实开了个好头,终明朝一朝,连一例外戚专权现象都没发生。


一半秋色


有一种人不撞南墙不回头,有一种人不知道天高地厚,还有一种人没有自知之明,其实这三种人是一类人,活的太自我,不分场合,给人一种特立独行的感觉,习惯于不把自己当外人。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一路走来,收了不少义子,纳了许多姑娘,自然也得到了一堆岳父。而在他的众岳父中,恰好就有一位符合上述个性的人,这个人名叫胡美


这个世界上,向来都是一物降一物,如果把胡美比作是一根刺儿,那么朱元璋恰好是那个酷爱拔刺儿的人。谁敢露锋芒,第一个灭谁。狼遇到羊,是羊的悲哀,狐狸遇到猎人,悲催的是狐狸,朱元璋碰到胡美,是胡美的不幸。羊知道狼的凶残,狐狸知道猎人的厉害,而胡美看不透朱元璋。所以,死到临头,叫苦不迭。

那么,朱元璋收拾胡美的理由是什么呢?单是因为他入宫看望了女儿了吗?当然不是,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胡美,人如其名,胡作非为,感觉挺美。胡美做事很高调,做人亦如此,招摇过市,显山露水。这样,不免让我们想起了那个坑了干爹的某美,事后想想,两个美还真有同病相怜之处。只不过,胡美误了卿卿性命,某美生活照样滋润。



胡美原名胡延瑞,汉王陈友谅的擎天一柱,曾任江西行省丞相。朱元璋灭掉陈友谅后,胡延瑞望风而降,为此朱元璋赞叹其为:“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者”的智者,识时务的俊杰。胡延瑞表示死心塌地追随朱元璋,特意改名为胡美,以避朱国瑞(朱元璋,字国瑞)的讳。

归顺朱元璋后,胡美犹如三百年后的吴三桂,勇猛无敌、所向披靡。所不同的是,吴三桂为满清横扫西南,胡美则纵横东南,同徐达一道灭掉了张士诚,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因此,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将胡美列为开国元勋,封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同年,朱元璋赐胡美豫章侯爵位,食禄一千五百石,而且还当众表彰胡美如归汉的窦融,特赐丹书铁券一块,可免死二次。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既然老朱这么慷慨,胡美也不吝啬,于是将如花似玉的女儿胡顺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见到胡顺心花怒放,心说:如果大臣们都这么懂事儿,只怕身体吃不消啊!胡顺是一个难得的尤物,一夜过后,竟让故意压制欲望的朱元璋爱不释手。不久,朱元璋便晋升胡顺为嫔妃,夜夜召幸,巫山云雨。

女儿受宠,胡美脸上有光,回首自己多半辈子的成就,很有飘飘欲仙的必要。记得朱元璋曾把自己比作是助刘秀一统天下的窦融,而窦氏家族最终又成为了东汉最显赫的名门世家,而我胡家徒有其表,无有其实。到头来,不过是被朱元璋扣了一顶高帽子。想到此,胡美的心又凉了半截,谁让自己碰到了一个把外戚防成贼的皇帝呢!


人一旦怀有不满的情绪,多数不会憋在心里,必然会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胡美为了给心里找平衡,竟然想到了私自出入朱元璋后宫的方法,既新鲜又刺激。当然,理由是看望女儿。可是他不明白,自古皇帝的后宫是禁区,到处是雷,只要越入,就会被炸的粉身碎骨。而朱元璋规定,只有命妇、而且是在规定的时间段,才能入后宫探视,男人是绝对禁止入内的。

开始,胡美是一个人进进出出,犹如在探雷,当发现“安全”后,干脆把女婿和儿子也叫上,来了一个“风流三侠”的组合,大有替朱元璋分担劳累的意思。正当“三贱客”得意忘形之际,危险悄然而至,原来他们的一举一动早被锦衣卫画成图像,送到了朱元璋的手中。


朱元璋看到这三个“裸奔”的小丑之后,迅速出击,全部抓入大牢。最终,胡美的儿子与女婿被大刑伺候至死,胡美自尽而亡。当年正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距胡惟庸案仅过去四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何况朱元璋是一个热衷刨根究底的皇帝,所以朝廷百官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更没有人敢去探听胡美的死因。

洪武二十三,老黄牛李善长案发被诛,朱元璋下诏列举奸党启示,将胡美归为胡惟庸余党,并公布了胡美的罪行——携众扰乱宫禁。


其实,朱元璋想收拾胡美,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如果给他按一个谋反罪名,御赐的“免死铁券”也就作废。不过,朱元璋并没有那样做,而是把“家丑”扬了出来。敢在皇帝的后院点火,同样罪孽深重、十恶不赦。群臣知道真相后,交头接耳,拍手称快,都觉得胡美罪有应得,太活该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国史春秋


朱元璋的后宫佳丽很多,因此老朱的岳父也很多。胡贵妃就是老朱其中的一位宠妃,据说长得很漂亮:“要盘有盘,要条有条,增一两太肥,减一分太瘦。”老朱视其为心肝宝贝。(如图)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胡贵妃的父亲去宫中探望女儿,却被女婿朱元璋砍了,老丈人因何得罪了朱元璋?

这事还得从老朱称帝前两年说起:胡贵妃的老爸叫胡廷瑞,原是元末群雄之汉王陈友谅的得力干将,官至江西行省丞相,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可谓一方封疆大吏。

老朱在攻打江州时,派特使招降胡,胡廷瑞是个明白人,眼看陈友谅大厦将倾,他也想找个退路,于是提出:“我投降可以,但要保留我的军队番号。”

胡廷瑞深知,有兵权才能有话语权,才能投降后被重用,否则成了光杆司令,谁拿你当回事呢?老朱起初不同意,当着老胡的特使要发脾气,此时军师刘伯温用脚踢了老朱一下,冲他挤了挤眼。老朱马上领会了老刘的意思:“分明告诉自己先答应稳住胡,以后再慢慢消弱他的势力”。

老朱答应了胡廷瑞的要求,胡投降了老朱,官职照旧。



在随后的战斗中,胡用自己的威信招降了许多老部下,不费一枪一弹为老朱贡献了数座城池,老朱很高兴,不久加封其为荣禄大夫。

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史称明太祖。之后大封功勋,胡廷瑞因功封中书平章(相当于宰相)。

老胡也会来事,既然老朱称帝了,他的名字要避讳,因为老朱字国瑞,他叫胡廷瑞不合适,“瑞”字犯忌。于是改名为胡美,美好的美。同时把自己漂亮女儿送给老朱充入了后宫,这就是胡贵妃。

老胡虽然和老朱年纪相当,却成了老朱的岳父老泰山。

刚开始翁婿关系很铁,老朱常说老丈人是汉之窦融。说他弃暗投明堪比窦融归汉一事。

然而二人融洽的关系没有超过16年。



洪武17年(1384年),朱元璋突然把老丈人和老胡的女婿(老朱的连襟)及全家处死,当时也没有公布罪状,谁也不知道他老丈人一家犯了什么法?

时隔8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1392年),朱元璋突然宣布,说老丈人胡美仗着女儿受宠,带着女婿借进宫看女儿之机,和女婿一起淫乱后宫。

也就是说,后宫佳丽很多,老丈人和女婿经常进宫和宫女、妃子们胡搞。这属于道德败坏范畴,这罪名最容易打倒一个权臣。

胡美真的“大头没管住小头”吗?我看不见得!胡美位高权重,大明朝美女又不少,他完全犯不着染指女婿的女人。

从胡美被杀这个时间点来看,正是朱元璋清算新锐宰相胡惟庸势力时期。

胡惟庸是老朱一把提起来的丞相,目的就是打压江浙和淮西两派,当这两派势微后,老朱以谋反罪大肆屠杀胡惟庸势力。

老朱扩大打击面,“瓜蔓抄”诛连上万人,胡美被牵连其中,老朱迅速以“疑罪从有”杀了胡美。



然而经过多年的调查,好像老丈人没有罪,老朱不肯认错,于是宣布老丈人淫乱后宫。

这罪行恐怕只有老朱一个人才能知道,没人敢质疑,如果有人质疑,那就说明你也曾去过后宫,同样有罪,谁敢惹这样的麻烦呢?

我们可以反推一下结论,民间老百姓尚知家丑不可外扬,老朱并不傻,他为什么要以淫乱后宫之名定老丈人的罪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惜一切也要把胡惟庸案件定为铁案,无罪强按一个罪名,反正在那段时间杀的人不许翻案。

文/秉烛读春秋


秉烛读春秋


朱元璋虽然是穷苦出身,但是当了皇帝后,他也纳了不少妃子,其中有一位姓胡的妃子,她的父亲就是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大将胡美。

胡美原本是陈友谅手下行省丞相,公元1361年,朱元璋招降胡美。可是胡美要求不解散自己的部队,才肯投降,朱元璋起初大怒,后来还是在刘伯温的劝说下,朱元璋才同意了。

胡美投降朱元璋后,也是尽心尽力,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深受朱元璋重视。朱元璋娶了胡美的女儿后,胡美地位更是尊崇。

后来胡美因为想念女儿,进宫去看了一次女儿,结果被朱元璋赐死。朱元璋也不是个糊涂皇帝,那么朱元璋究竟为何要赐死功臣岳父胡美呢?

朱元璋给胡美的罪名,让人哭笑不得。

胡美作为大将,作为国丈,又立下不少战功,朱元璋杀他,总要找到合适的理由,否则恐怕很难服众,还有可能引起兵变。

《明史》记载:“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这句话的意思是,朱元璋给胡美的罪名是,他仗着自己的女儿是贵妃,就不经皇帝允许,带着儿子和其他的女婿进入后宫。

在我国古代,后宫之中,除了皇帝其他男人是不可以随便进入的。就是一些王爷和皇子,有时也要经过皇帝的允许。所以朱元璋给胡美罗列的这个罪名,杀他也算是名正言顺。

当然,这虽然是犯了律法,但是和胡美的身份比较起来,这似乎并不能让他一死。那么朱元璋究竟为何,非要因此小事,杀了胡美呢?

朱元璋忌惮胡美,怀疑胡美卷入党争。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曾大开杀戒,当然这些人中,有些是因为功劳太大,被冤杀。也有一些人是自己要往刀口上撞,比如胡惟庸和李善长。

胡惟庸事发后,李善长的事情也暴露了,李善长借官府士兵,建造私宅,放纵部下,还为亲属求情,这些都犯了朱元璋的大忌。最终朱元璋杀了李善长,并且决心清除党派。

当时朱元璋觉得老丈人胡美也是李善长一党,但是他又找不出证据,最终就因为老丈人没经允许进入皇宫,将他赐死。

朱元璋能从普通人,成为皇帝,对他来说,心狠手辣是必须学会的,所以但凡是他不放心的人,他都要除掉。


斯幽说历史


这个人名叫胡美,原来是陈友谅的部下,后来投靠朱元璋,为朱元璋统一天下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受到朱元璋的嘉奖,封侯拜相。不但如此,胡美的女儿也被朱元璋封为贵妃,还为朱元璋生下了一个儿子,名为朱柏。


胡美带着女婿入宫看望贵妃,被朱元璋知道后,胡美以及他的女婿二人都被赐死,赐死的表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胡美以及他的女婿违反了宫规。朱元璋这个皇位得来不易,他为了防止外戚与后宫联合干政,所以下过禁令,严令禁止外戚男子入后宫看望妃子。这胡美无视朱元璋的禁令,直接敢堂而皇之的进入与贵妃见面,那不是自找死路吗?

要说胡美一个人来见面也就罢了,偏偏还带着个女婿,胡美见女儿,为什么还要特意带着女婿,这其中是不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朱元璋疑心如此重,自然不可能不起疑。并且胡美拥兵自重,早就受到朱元璋的猜忌,胡美在归顺朱元璋之时便有个请求,要求朱元璋不能遣散他的军队,否则就不归顺朱元璋。朱元璋迫于当时情况,不得不答应了胡美的请求,如今朱元璋已经当上了皇帝,而胡美却养着私人军队,只听命于胡美,这就相当于在大明安了一个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加上胡美又在朝堂上拉帮结派,为朱柏暗中陪养势力,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拉帮结派,胡美屡屡犯朱元璋的忌讳,估计朱元璋早想除掉胡美,胡美这时候偏偏不顾宫规见贵妃,让朱元璋可以名正言顺的赐死胡美。


传奇历史观


朱元璋一直是我很敬佩的君王,白手起家,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还一生勤于政事,促进了明朝的经济社会繁荣,可是作为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心狠手辣还是要有的,因为朱元璋的私心,就亲自下命令赐死了自己的岳父,朱元璋的岳父只是入宫探望女儿,犯了什么错?为何会被赐死呢?


这位朱元璋的岳父是朱元璋胡贵妃的父亲胡美,胡美本来是陈友谅的手下,后来被朱元璋招降后,随着朱元璋东征西讨,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这期间,也把自己的长女嫁给了朱元璋为妃。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胡美也就成为了国丈,不仅仅是皇帝的岳父,还是开国功臣,本来人生前景看似一片大好,却过了不久被朱元璋下令赐死,赐死的原因竟然是胡美经常带着儿子女婿等去皇宫看望女儿,扰乱了宫禁。相信很多人会问了,难道父亲进宫见女儿,弟弟进宫见姐姐也算违反宫禁吗?其实,在明朝还真是这样。

朱元璋称帝后,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后妃不许群臣谒见,命妇于中宫千秋节并冬至、正旦、每月朔望来朝,其隆冬、盛暑、雨雪免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明朝外戚的男性是不能见后妃的,父亲也不能见女儿,弟弟不能见姐姐,只有命妇可以,她的母亲是可以的,之所以制定这条规定,想必朱元璋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毕竟明朝刚建立,根基未稳,如果后宫嫔妃和外面的朝臣勾结谋反,那有可能会将自己的基业毁于一旦的,这不得不让人谨慎,朱元璋这样做就是为了警示群臣,群臣也都知道朱元璋心思,没有一个人求情,生怕自己也受到牵连。

因为这条规定,开国功臣胡美就因为带着儿子进宫看女儿被朱元璋赐死了,果然“伴君如伴虎”啊,你们说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小聪历史客栈


常言道,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作为皇亲国戚,就不要妄想和睦相处,要啥自行车。得意时,荣华富贵;失意时,赶尽杀绝。

1383年,55岁的朱元璋一道圣旨就把老丈人胡美给赐死了。

6年后,也就是1390年,朱元璋才给出赐死老丈人的原因。

“帝手诏条列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

意思是说,胡美仗着女儿是贵妃,便在没打申请的前提下,带着儿子、女婿一块私自入宫。这件事被发现后,胡美的儿子、女婿被直接用刑致死,而胡美则因功臣和岳父的身份,得以体面自尽。

以字面的意思来看,似乎是因为岳父探视自己的女儿,朱元璋就将其杀死。然而事情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

一、乱入后宫是忌讳。

“入乱宫禁”指的是没有经过法定程序,便依仗特殊身份直接入宫。在古代,这是大忌。在朱元璋制定的明朝法律中规定:“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所以说胡美和他的儿子、女婿作为违反了朱元璋的意志。

作为朱元璋的岳父,胡美属于外戚势力。外戚私自入宫,很有瓜田李下的嫌疑。而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必然会怒火冲天。

二、胡美的身份是降将。

胡美原本是陈友谅的部下,任职江西行省丞相。朱元璋派人招降胡美,在得到了朱元璋不解散自己的部队,并且官任原职的承诺后,胡美率众投降。

后来,胡美便跟随朱元璋征讨天下,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位居开国三十四功臣之列,被授予豫章侯的爵位,而且可以世袭罔替。

1370年,胡美的长女因貌美被纳入后宫,封为顺妃。第二年,胡顺妃生皇十二子湘王朱柏。

此时的胡美可谓是风光无限,不仅是开国功臣还是国丈。1380年,胡美又被改封为临川侯,获赐丹书铁券。

尽管胡美曾为朱元璋立下了过功劳,但他毕竟是一个降将。而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是不会真正信任他的。胡美非常清楚这一点,为了自保,只能参与到党争之中。

三、皇亲国戚的悲哀。

胡美既是开国功臣,手下势力又那么强,对于朱元璋来说,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了。而且胡美作为胡顺妃的父亲,也是一个强大的外戚,如果继续放任他发展,到最终很有可能与胡顺妃联合起来,虽然不一定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但是对太子位之争不定留下隐患。

“外戚”在其他朝代,绝对是权势、富贵双丰收的身份,但在明朝,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朱元璋马上就要亲自示范打压外戚,以防外戚乱政,或篡位。

所以说,胡美的功臣和外戚两个身份,注定了他最后的下场。而他私下带儿子、女婿入宫见女儿的事,正好给了朱元璋一个清算他的借口,就算是丹书铁券也救不了他。


一心话史


这位倒霉的“岳父”并不是马皇后的家人。

他是朱元璋的胡顺妃之父,也就是开国功臣豫章侯胡美。胡氏家族因为这件事被朱元璋灭门。

作为朱元璋的妃嫔,其实是一项高危职业。

不仅要给朱元璋这个糟老头子殉葬,而且老朱的脾气也不好,有几个妃嫔都因为触怒他而下场凄惨。


其中,鲁王母郭宁妃、唐王母李贤妃、伊王母葛丽妃,不知何故就被朱元璋处死,她们的尸首被宫人用筐扔到了太平门外。

楚王母胡充妃,因宫中有人堕胎被发现,内侍说是胡充妃的锅,朱元璋就杀了胡充妃,并且抛尸城外。


由此可见,这位胡顺妃的下场其实也在正常范围内,谁叫朱元璋就是一个残暴的丈夫呢。

关于这位倒霉的岳父,根据《明史· 胡美传》记载:

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


胡美的原名是胡廷瑞。

此人曾经是陈友谅的宰相,暗中勾结朱元璋,帮助他消灭了陈友谅。因此在事后,胡美的女儿入宫为妃,算是朱元璋对他的嘉奖。

但是,朱元璋是个喜怒无常的人。终于,他指责胡美因为女儿是贵妃,就敢带着女婿入宫行走,秽乱宫闱,将胡氏家族灭门。

至于胡美为何被杀,朱元璋是说他为胡惟庸之奸党。

但是,你别把朱元璋的话都当真。朱元璋,是最喜欢罗织罪名的皇帝,所以未必是勾结了胡惟庸。



HuiNanHistory


一句老话说的好,“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老丈人虽然不比丈母娘,但是作为女婿,无论如何还是要给岳父岳母多一点薄面,但是朱元璋却不是如此,甚至还给自己的岳父一家给咔嚓了,这又是为何呢?

朱元璋杀岳父胡美

明朝初期,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朱元璋将自己的岳父胡美以及自己的小舅子,还有胡美的女婿一起给咔嚓了,朱元璋杀了自己的亲岳父一家,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这样,因为起初朱元璋就定下了一个规律,自己的妃子的男性家属不得私自入宫与朱元璋妃的子见面。而胡美则犯了大错,不仅仅自己入宫见了自己的女儿,还带了自己的儿子以及女婿,所以惹怒了朱元璋,而朱元璋便将其全部杀害。

朱元璋到底为何杀害自己的岳父?

胡美无论如何也是朱元璋的岳父,甚至还有其女婿,以及朱元璋自己的小舅子,胡美虽然犯了错,但是也罪不至死啊,而且还是死了一家,那么朱元璋为何非要杀死胡美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政治因素,胡美不是错在了站队,而是错在了选择站队,在朱元璋眼中,只要是你选择了站队,选择了拉帮结伙,便是犯了大错。

胡美为了在朝廷中更有地位,选择了结党营私,尤其是和朝廷中权贵又的非常的近,比如胡惟庸、李善长等人,而朱元璋最恨的便是朝廷中所谓的权贵。因此,也对自己的老丈人越来越烦,到起了杀心,又到行动起来。

朱元璋杀老丈人,表面上是因为胡美犯了错,实际上是朱元璋因为政治原因,早已经对胡美起了杀心,所以最后找了个理由,杀之而后快。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