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在修道中我们与道同体,常说的元婴出现飞翔是不是好呢

  • 函谷对之二十六:体道同道,不失本心
  • 尹喜问:在修道中,我们与道同体,曰“体道同道”,那我们自己在哪里?是不是我就是道,就是一切呢?常说的元婴出现飞翔是不是好呢?
  • 老子答: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 [注释]
  • ①躁:动。君:主宰。
  • ②君子:一本作“圣人”。指理想之主。
  • ③辎重:军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
  • ④荣观:贵族游玩的地方。指华丽的生活。
  • ⑤燕处:安居之地;安然处之。
  • ⑥万乘之主:乘指车子的数量。“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 ⑦以身轻天下:治天下而轻视自己的生命。
  • ⑧轻则失根:轻浮纵欲,则失治身之根。
  • 我的理解是:
  • 虽然体道同道,但基础是有我,有我心。没有我心就不能体道和同道。
  • 所以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这个重就是我体,这个静就是我心。他比喻就,君子虽然在外游玩,但还是不离行李的,虽然有很好的境界,但自己的心还是安静的,我们体道同道,是以我这主,道不是我,但我可以是道。
  • 对那种迷失本心的做法,老子慨叹道: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并警告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 这里说法很微妙,有些语无伦次的感觉,但修道者如细心修练体会,是能发现其精妙之处的。正因为说不太清楚,才是不言之教,才是道的奥妙。
  • 诠释作者:金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