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搞土地承包的初心是什么?

AK—74


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土地承包后,各顾各家,没了依靠,不干就要饿肚皮,所以只能舍下身子去干,结果奇迹出现了,公社集体解决不了的温饱,如今解决了,而且有了余粮。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过去的人浮于事,干多干少一个样,现在不行了,承包让懒汉无以遁形,无法偷懒,用置之死地倒逼人们,不干不行,不干无法生存,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于是全国推广。


用户7347495114424


我是看了发达国家那种大型农场的视频后,才有了承包土地的想法。我70后的农村人,初中毕业后一直生活在农村,也很愿意在农村生活。农村收入可能和城里人不能相提并论,但是生活压力和节奏相对轻松。我的初心只有真正的农民才能懂得,现在农村务农人员偏老龄化,大部分是50后和60后还有为数不多像我一样的70后。这些人对土地的感情是城里人和现在青年人所不能理解的,尤其是50后他们有过59年60年那个吃不上饭的经历。民以食为天,粮食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农村务农人员一年比一年老,现在也有一些公司流转承包农村土地,但是他们到了手不是是真正的种地,有的干别的,有的又比他们的承包价更低的价格转租给老百姓种,其中的原因我看不懂,虽然看不懂但是这些人不是种地的,地也不能让他们种。这个是我种地的初心!我的梦想;大型农场式种植,做订单农业,科学化管理,大型机器作业。保障粮食的稳定生产!


谦9182182


邻居家发财致富富了,是我给出的发家高招,因为我看到邻居家买了两台大货车准备跑运输,所以我赶快去他家告诉他们运输赚钱。邻居家以前饭都吃不饱,把钱都攒起来买车了,所以我去给出了高招,他家富裕了,功劳是我的,永远是我的,我的。


随便77624952


毛主席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七十年代中后期农村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只是后来分田单干以后用不上了。五零后路过


广告衫文化衫老于


对分田到户是否应该总结其得失?是否应该与时俱进、从新回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上来?


用户蒋燕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

应该好好总结。

要敢于说真话。

好的,对的,对国家对人民对保社会主义江山有利的,要坚持下去。

经实践证明错了的,必须改过来,

要坚持走人民群众共同富俗的康庄大道。


五生27


答,当初搞承包土地的初心,原本自己就不是往农业这方面发展,而是另有隐情,目的。

1998年那个时候,村里离县城不足三公里的地方,有荒山、荒地、共2000多亩地,租赁合同期限30年,交通便利,其中荒山面积占1200亩,以每亩地承包金额4元1/年,荒地面积占1000亩,以每亩地承包金额10元1/年。


目光长远,谋略未来发展趋势,经过反复斟酌考虑,决定向村里承包下,共2000多亩的荒山,荒地。


当初搞承包这2000多亩地的初心,本就不是自己想来搞农业发展,而真正的目的考量是,随着中国快速改革步子,建设美丽新农村,国家政策不断地往农村倾斜,很多有能力的人,或返乡的人,往农村发展种、养业,以并开办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此时,由低价承包土地,转承包给他人,从中赚取差价,获取利润。

总结,今天事实印证当初搞承包土地的初心,判断是正确的,而今2000多亩土地,以不同价格转包给他人去发展搞种、养业,以并开办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


上下左右681218


土地承包的初心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多劳多得。其实又怎样呢?田还是那么多田,地也还是那么多地,为了多打粮食,勤劳的农家多用畜粪,绿苗肥,多垦荒地,粮食多收了几层,并全家男女老少一起上,人也累得够呛。但也有没本钱,少劳力的人家吃不饱,灌溉时还产生不少矛盾。后来随84年起优良品种推广,化肥的使用,农民的粮食才很大提高,自足基本解决。但好景不长,随沿海开放,物价上涨(粮食未涨),种田成本上升,种田,养猪不如打工挣钱。87年后就出现打工初潮。也就出现荒田荒地的现象,农村社会也就变了…,钱就万能了。


skismile


我是农村长大,看到城市的繁荣与富有我想找到农民生活困扰的原因,从生产,技术,管理,市场营销一点点做懂,最后发现,农业与我们正常认知完全是不同观念。

这就是我搞土地承包的原因,因为,我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身份。

从政策,农民自身条件,地域等全面分析,中国农业任重道远,从法律,政策,知识,技术,人才,经营,生产结构,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这里是头条媒体,只能这样简单说明。

农业资本必须有法律保障。

三农经营领域文章没有调查与研究,实践与论证,就没有发言权。

我流转土地目的已经完成,收获初心,失去年华,只希望我的经历对他人有用。


希望的乡村


土地承包的人,通通是为钱,若是举家勤奋挣到钱,是真的发家致富。如若雇佣员工,则实为剥削致富,当然因为土地所有权的区别,以前叫地主大地主,现在更名为农场主和大农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