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顿悟”?何人可“顿悟”?如何“顿悟”?

大约在2500多年以前,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曾在一棵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七天七夜之后,那位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就顿悟成佛了,他就是佛教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释迦牟尼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如来佛祖。

何为“顿悟”?何人可“顿悟”?如何“顿悟”?


从这个简单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佛祖成佛的过程,也就是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不过,很明显,无论是“菩提树”,还是“静坐”,或者是“七天七夜”的时间,这都不是佛祖最终成佛的关键,佛祖最终成佛的关键之所在,是“顿悟”!假如没有“顿悟”,那么,不管佛祖面对的是什么树,也不管佛祖是站着还是坐着、趴着、躺着,佛祖都成不了佛,七天七夜成不了,七个月,七年,也成不了。所以,“顿悟”才是最关键最关键的,于是我们就想问:何为“顿悟”?何人可“顿悟”?又该如何“顿悟”呢?

何为“顿悟”?何人可“顿悟”?如何“顿悟”?

“顿悟”,我们不妨来“望文生义”一下,所谓“顿”,就是“顿时”、“立刻”、“马上”、“一瞬间”等等这样的意思,而“悟”,则是“醒悟”、“领悟”之意;所以,简单来说,“顿悟”就是“瞬间醒悟”,或者干脆就叫“顿时醒悟”。

在佛家,“顿悟”是不是这个意思呢?基本上是可以这么说的。我们都知道,佛家讲究“修行”,而修行就离不开一个“悟”字,缺少了“悟”的能力,哪怕你修行的时间再长,修行的过程再苦,也终究难以修成正果,可以说,“悟”是佛家之根本。在以“尊佛”为主题的《西游记》中,“三大主角”,即悟空、悟能和悟净,他们的名字之中都带着一个“悟”字,蕴含着的大概就是这个深意吧。

何为“顿悟”?何人可“顿悟”?如何“顿悟”?

那么,何人可以“顿悟”呢?我们不妨开门见山地来回答——“任何人”!对,任何人都有“顿悟”的能力,任何人都可以“顿悟”。“顿悟”是相对“渐悟”而言的,一个人,有时候“悟”得慢,有时候“悟”得快,有时候,就是“顿悟”了。

既然任何人都有“顿悟”的能力,都可以“顿悟”,那么,又如何才能顿悟呢?用“佛”的话说就是,任何人都有“佛性”,所以任何人都能顿悟。“佛”的这句话,有些高深,不免让我们无所适从,其实,我们不妨这样来看,只要我们的内心,是向“真”的、向“善”的、向“美”的,那么,我们也就有了顿悟成佛的可能了。

何为“顿悟”?何人可“顿悟”?如何“顿悟”?

如果抛开佛家的“顿悟”,那么我们这些“俗人”,又该在世俗中如何顿悟呢?其实,这样的“顿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很简答,那就是,我们执着于某一件事,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然后,就是不想,不想,不想,就这样下去,或许在某一个瞬间,当你灵光一现,就顿悟了。顿悟的那一刻,可以说是“凭空的”,不过,这里却隐藏着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你首先要执着于某一件事情,哪怕是在潜意识里面的,也算。

何为“顿悟”?何人可“顿悟”?如何“顿悟”?

以上就是有关“顿悟”的话题了,亲爱的小伙伴们,何为“顿悟”?何人可“顿悟”?如何“顿悟”?对于这样的话题,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一起来留言讨论吧!

欢迎关注文化新篇,谢谢你这么漂亮还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