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分红是不是太高了?

手机用户50670255640


想知道高不高,你得先明白一部电影的票房具体怎么分账的。就拿现在动不动就十亿票房的大片来说,假若它投资两亿。

首先做任何生意,一定不要忘记国家的税收,这部分3.3%,也就是3300w;专项基金5%,5000w又出去了;剩下的9.17亿才是可分票房,其中电影院50%,也就是4.585亿,院线7%,就是0.6419亿,投资人40%,就是3.668亿。(这些比例是网上找的,具体如何我也不清楚)

院线院线是个管理公司,旗下有不同的影城主要是加盟形式,院线承担的是个管理工作,片子过审后就由他们来进行拷贝片源、安排影院、做宣传,都是做些体力活,他们分红其实不算多的,手下还有一群人等着恰饭,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囧妈》提前上映要给院线兄弟发红包,决定网播后又被院线兄弟谴责,宣传排片前期工作都是院线在忙活,网播了,没分红了!


行舟觅景


影院站在最后一个环节是最重要的,电影拍的再好没地方看也是没用,以下是如何分红

电影票房,分成如下:电影发展基金5%,营业税3.3%;院线50-60%;其余为制作商和发行商。

1、假如一部电影,2亿投资,有10亿票房,分成如下:

电影发展基金0.5亿

营业税0.33亿

院线5-6亿(主要看片子跟电影院怎么分成的);

制作商和发行商分剩余的3.17—4.17亿(这些钱还要除去的宣传费和制作成本,如果电影制作宣传2亿,那么制作发行公司的利润就是1-2亿)

2、另外当制作发行方可以在后期受益再赚一笔,例如在电视频道放映、网络直播以及制作光盘等。

3、有几个关键点

A投资和实际投资。很多电影号称几亿投资,都是噱头,要是真的投资那么多,真的就亏死了

B新人与老人。对于电影新人来说,可能需要3倍于老导演的投资。

C院线。对于某达这样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线的公司来说,可以上下通吃,给自己的电影多放映场次,以获取利益。


MZ麦田守望者


分成如下:电影发展基金5%,营业税3.3%;院线50-60%;其余为制作商和发行商。

1、假如一部电影,2亿投资,有10亿票房,分成如下:电影发展基金0.5亿营业税0.33亿院线5-6亿(主要看片子跟电影院怎么分成的);制作商和发行商分剩余的3.17—4.17亿(这些钱还要除去的宣传费和制作成本,如果电影制作宣传2亿,那么制作发行公司的利润就是1-2亿)

2、另外当制作发行方可以在后期受益再赚一笔,例如在电视频道放映、以及制作光盘等。

3、有几个关键点A投资和实际投资。很多电影号称几亿投资,都是噱头,要是真的投资那么多,真的就亏死了B新人与老人。对于电影新人来说,可能需要3倍于老导演的投资。C院线。对于某达这样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线的公司来说,可以上下通吃,给自己的电影多放映场次,以获取利益。

总的来说,投资电影产品收益种类是比较多的,主要的一部分来自票房一块,其次才是其他的衍生收益,通过分析希望对大家对电影收益的理解有所帮助。


阿B的绿豆


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影投资中来,大家都比较关心电影的票房是如何分红的?像《战狼2》的票房是56亿,投资者是不是就能分到56亿呢?并不是的,具体如何分账如下:

总票房划分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可分账票房划分

在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中影数字提留0-3%的发行代理费。

剩余的40-43%才是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净票房分账收入“。

净票房分账收入划分

发行方:收取净票房分账收入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但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最终,片方分账的票房回款公式为:

1*(1-3.3%-5%)*43%*(1-0.1)=33%。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也就是说,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说,一般票房达到电影成本3倍才可以回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历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奇迹,在国际上也更具影响力,好电影也越来越多,也让电影版权认购站在新的投资风口!





圆滚滚的蔡小胖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对于院线电影票房,分成如下:电影发展基金5%,营业税3.3%;院线50-60%;其余为制作商和发行商。

1、假如一部电影,2亿投资,有10亿票房,分成如下:

电影发展基金0.5亿

营业税0.33亿

院线5-6亿(主要看片子跟电影院怎么分成的);

制作商和发行商分剩余的3.17—4.17亿(这些钱还要除去的宣传费和制作成本,如果电影制作宣传2亿,那么制作发行公司的利润就是1-2亿)

2、另外当制作发行方可以在后期受益再赚一笔,例如在电视频道放映、网络直播以及制作光盘等。

3、有几个关键点

A投资和实际投资。很多电影号称几亿投资,都是噱头,要是真的投资那么多,真的就亏死了

B新人与老人。对于电影新人来说,可能需要3倍于老导演的投资。

C院线。对于某达这样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线的公司来说,可以上下通吃,给自己的电影多放映场次,以获取利益





shuaiyaji小杨


1、国家直接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这部分8.3% 看电影顺道当了纳税人8.5%,影院、院线、片方都见不着钱,国家直接被划走了。

2、剩下三分之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 院线这钱也比较好赚,特别是签约为主的院线,这块是个稳定的收入。

3、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总票房 ─ 3%电影基金 ─ 5.5%税款 ─ 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发行总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发行收入 (电视、音像、网络、政府奖金、海外……)


可乐伢


分红比例请看我制作的脑图!

很高兴为您解答!

如果没猜错的话你理解的院线可能是电影院但并非如此!所以首先必须搞清楚,

院线不等同电影院!!即便如此你的潜台词是不是制作方拿少了呢?

请看分析

一:院线不等同于影院

一条院线下包含了很多的电影院,旗下的电影院由院线公司统一管理。院线其实是一个公司,当然也有院线和影院是一家的,如万达、金逸!电影院何时上映什么样的电影,并非由影院本身决定,而是由院线公司决定。所以院线分红实际是院线公司分红。

案例

假如票房10亿 扣除税8.3%还剩剩下9.17亿

再扣除中数代理费(1%)还剩下可分票房的9.1元现在开始分!!!

电影院:9.1×50%=4.55亿

院 线:9.1✖️7%=0.637亿

剩下的43%都属于制作和发行的啦!

现在看来你觉得7%多吗?

二:倘若你问觉得电影院分的多,我想其中的潜台词是制作方分的少了,

请看分析!

分比结果除了政府调控因数外很大原因是市场定价,分红的比例实际是由市场供需的推动下形成的。

事实上电影制作方的收入除了票房的分成还有很多是由衍生产品所带来的,如:商业合作 (安家的别克汽车广告等)电视版权 网络版权 海外销售等等 这些收入是非常巨大的!!

综上 无论院线7%可分票房,还是电影院50%可分票房,电影院能让大众做到“睁眼看世界”,也是电影行业商业变现的重要参与者,高比例票房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院线作为电影院的管理公司,起到组织协调排片的作业,地位也很重要,二者相辅相承!制作方有制作方的算盘,互利互惠 推动影业的发展!

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影视步行者


现在我国电影行业正值黄金期,最大的机遇就是跟随大明星大导演一起参与影视行业做影片大众出品人,获得分红。影视市场600多亿元的票房,全国10000多家影院,近6万个银幕,14亿人口,只要1千万人观看,按照现在最低一张电影票25元计算,45天后票房也不会低于5个亿,未来的影片市场是非常暴利的。山东姑娘因为《我不是药神》成为大众出品人成功的获得高额回报,机会就在刹那间。


孙红雷影视


有幸看到您的问题,发表下我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今年特殊原因,春节档全部撤档,给制片方,院线都造成巨大损失,几部电影能够和院线共进退,值得尊敬。众所周知,春节档是第一大档,放不了了,发行方肯定损失巨大,即使延期放映了,票房也远远低于春节期间,但是电影行业不能因此折戟,当然,如果院线能够主动降低分红比例,对于现在电影业来讲,肯定是天降甘霖。现在大概是52-57%,如果能够降到45-50,一些资料显示,这个比例院线不会赔钱的。对于一些票房损失较大,甚至赔本的优质电影,院线能够进一步降低比例,让发行方渡过难关当然更好了,毕竟电影行业谁也离不开谁,义字当先,一直盯着钱看的人一定会被人民唾弃的。



有温度的小孩


1、国家直接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这部分8.3% 看电影顺道当了纳税人8.5%,影院、院线、片方都见不着钱,国家直接被划走了。

2、剩下三分之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 院线这钱也比较好赚,特别是签约为主的院线,这块是个稳定的收入。

3、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总票房 ─ 3%电影基金 ─ 5.5%税款 ─ 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发行总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发行收入 (电视、音像、网络、政府奖金、海外……)

发行方要在发行总可分配收入中逐项减掉下面几项内容后,才是片方所得:

1)发行佣金

2)导演或主创明星奖励(有或者没有)

3)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拷贝费+宣传费等)

4)税金(往来发票都是要交税的)

你看,上面都减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净发行收入(净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这块,学问大了,回头另说吧。

一般来说,100块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块多点。

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其他渠道发行收入,最终能不能回收成本,就听天由命+撞大运吧。

500万制作费电影,如果也拿500万做宣发的话,整体投入1000万。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万,才刚刚打平。

但很多电影,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国内票房收支平衡点就不用成本乘以3.

补充答案1、院线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实是对外资开放,但院线似乎不对外资开放。全国有36(还是37)条院线,最近经常有院线合并或新院线产生,不太确定。

院线下属影院的影院主要分两种:

1)垂直直属关系,即资产关系,比如万达院线、金逸院线中绝大多数都是万达集团自己投资的商业地产中自己的地皮项目,影院全资归母公司所有,这种院线对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强,像万达院线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线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经理都没有排片权,其实就是一个店长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观众就行。

2)加盟关系,影院所有权与院线所有权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这种影院就可以自由选择加入不同的当地院线,比如UME影城,自己数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当地院线,看哪个院线给自己的条件待遇好,就加入哪个院线,而院线为了自己的业绩排名,也在尽量争取优质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线。

3)还有其他混合的关系,太乱,就不多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