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員工幹著幹著就不滿了,有些老闆留不住員工卻依然沒找到敲門

元帥帶兵從賞罰開始,企業不分大小,管理從績效開始!

雷軍曾說:“沒有績效考核,就沒有小米!”可見好的績效考核多麼重要。

有些員工幹著幹著就不滿了,有些老闆留不住員工卻依然沒找到敲門

我接到很多私信都問我,績效考核是要做,但是總是夭折!沒錯,績效考核在實際的人事工作中的確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角兒。

愛,是因為它作為一個世界級的管理工具,讓員工清晰的知道公司發展規劃、自己的工作目標、以及如何將自己的成長與公司的發展有效結合,從而實現雙贏。

有些員工幹著幹著就不滿了,有些老闆留不住員工卻依然沒找到敲門

恨,莫過於很多企業的不規範績效考核,不僅讓高層對績效考核失去信心,也大大挫傷員工積極性,最後無奈的淪為“收表、打分”的工具。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真正的、標準的績效考核是個啥樣以及遇到問題該如何解決?

工作量化、指標量化等標準制定

有些員工幹著幹著就不滿了,有些老闆留不住員工卻依然沒找到敲門

  1. 量化的本質-工作要求的明確化——重點:落實到崗位和個人(考核只是手段,把事情做成、做好才是目的)
  2. 績效=結果/目標,工作的目標在哪裡?做好了沒有?與領導期望的標準有沒有差距?事前的工作計劃、績效面談做好沒有?
  3. 做好了就好,沒做好的對不起!——用一個軌道讓工作做好帶有必然性——李氏八字真言+反向糾錯法
  4. 聚焦接口:不放心的過程才要管+不對看不見的過程付錢
  5. 挑戰性、事前沒有標準的,領導打分——當面溝通打分

同部門不同崗位考核標準難統一

  1. 考核的目的不是人比人,而是每個崗位的工作做到好!——基本工資、工資基數都是區別崗位、單獨談出來的,為什麼績效考核要人比人?是不是本末倒置?
  2. 讓流程順利、尤其需要改變、調整的部分
  3. 績效考核隨時隨地,人事考評階段性做
  4. 根據上級下達的目標分解下去,最好到每天、至少到每週
  5. 根據所處階段工作的創造性程度,留一個百分比(比如20%)給到“主管打分、主觀打分” ——所謂績效考核指向哪裡,人們衝向哪裡?
  6. 主管們有業績壓力:然後他們才會把績效考核當做工具和救命稻草
  7. 主管們:有沒有離職率?危機意識如何?有儲備幹部?

學會用績效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1. 如果沒有挑戰性的工作目標,考核就只是軌道作用、保障作用、運行良好就好
  2. 反之,有了挑戰性的目標,考核自然就會拉開差距
  3. 有了挑戰性的目標、主管有壓力,然後績效面談、述職報告、月度燒烤會才有意義、才不會流於形式
  4. 無論是基本工資、還是浮動工資,都要有對應的工作標準與之匹配,然後才有“多勞多得”、才不會違背憲法
  5. 只有錢可以觸及靈魂:基本工資無條件給他,考核工資拉不開差距,人們當然就會不在乎你

管理績效,人力績效

  1. 人均產出同行比較(標杆)
  2. 人均利潤水平
  3. 組織結構檢討(業務分析)
  4. 流程優化、接口標準化
  5. 崗位工作標準

大鍋飯——員工積極性不高

  1. 管理者逐級考核、代理、要有業績壓力
  2. 常態化:軌道作用、保健作用
  3. 拿掉基本工資、全績效考核

對於高願望低能力的員工,低願望低能力的員工內心上比較排斥

  1. 拒絕濫竽充數
  2. 就是要讓這些人(低願望低能力的員工)不舒服、讓他們有工作壓力、甚至離職而去

人為阻'力大、整體績效考核

  1. 擒賊擒王、逐級考核:先抓住中高層:中高層有壓力之後,你協助他對他的部屬進行績效考核,就是“雪中送炭”
  2. 以事為本、聚焦績效、聚焦界面,利益掛鉤到位,避免形式化
  3. 以推動業績為中心和出發點,從業務、崗位工作標準抓起,名正言順(要抓業績,不要抓紀律、注意區分業務制度與行政制度之別)

內部協調平行部門多

  1. 流程化、接口標準:責任到位、崗位工作標準到位
  2. 以事為本,人多好辦事:七手八腳、各做個人的事
  3. 設定表格、明確要求、理解本質
  4. 管事抓接口、管人抓責任

績效考核機制無法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

  1. 基本工作太高、浮動工資太少
  2. 現有工作標準太容易達到了、個個滿分
  3. 打分、而不是記分,對人而不是對事,個個高分
  4. 挑戰性的目標、挑戰性的前景:創業容易、守業難

工作量和技術含量

  1. 相對合理:列出關鍵要素,設立委員會打分、投票
  2. 少數服從多數,大家認為合理就好
  3. 結合外部市場、行情不可違

分配收入總有些人有意見

  1. 意見箱:有意見的人可以書面化反饋
  2. 行情說了算:任何人都不能一廂情願
  3. 制度是妥協的結果:願意等於不得不
  4. 儘可能瞭解行情、處理好問題:有意見的可以離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