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設備領域“龍頭”贏合科技“跨界”秀

鋰電設備領域“龍頭”贏合科技“跨界”秀

外匯天眼APP訊 : 過去兩個月,由於口罩的需求旺盛,口罩機也被戲稱為“印鈔機”。巨大的需求下,口罩機市場亂象不斷出現。

3月16日,創業板公司贏合科技(300457.SZ)因涉嫌哄抬口罩機價格被立案調查。不過,贏合科技董秘回覆,口罩機設備被炒買,是少數客戶自己的行為,和公司沒有關係。

記者注意到,在鋰電設備領域,贏合科技算得上是一家龍頭公司——贏合科技不僅是LG、特斯拉的供應商,2019年底還憑藉主業優勢迎來了上海電氣的入主。在生產口罩機的這一個多月裡,贏合科技的股價上漲了93%。

然而,對於“龍頭”來說,記者計算發現,贏合科技在今年2月的20天內接的口罩機訂單,帶來的營收相當於上市公司2019年的營收。

換作是你,這個“跨界”,你跨不跨?

陷入多事之秋

涉嫌哄抬口罩機價格被立案調查

買家堵住贏合科技大門索要機器

“跨界”生產口罩機的贏合科技近日風波不斷。

2月1日,贏合科技開始設計研發口罩生產設備;2月15日,開始發出第一批訂單;2月20日,贏合科技證代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彼時,公司已接到1700臺設備的訂單。

不過這個數字,一直停留在了1700臺。

根據贏合科技董秘在互動平臺的回覆,截至3月1日,公司共向河南聖光、中石化易派客、三槍集團等52家企業發貨123臺。

也就是說,整個2月期間,贏合科技的產能是123臺口罩機。若按照這一速度計算,僅僅是2月1日至2月20日這20天內拿到的1700臺訂單,就要到2021年4月才能全部交付。

贏合科技的客戶也迅速意識到了口罩機的交付問題。

據《IT時報》報道,3月3日,在惠州科技產業園門口,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買家堵住贏合科技的大門,詢問口罩機的交付問題。由於堵在門口索要口罩機的買家越來越多,贏合科技最終拿出了一個應對方案:願意等下去的客戶,可以繼續等待;等不到的可以選擇退款。

另外,“等待的客戶還需要簽訂一個協議,採購者自帶工程師、自己裝配、自行調試,一旦機器售出,贏合科技不負任何責任”。

禍不單行。到了3月中旬,贏合科技又因為口罩機價格問題被立案調查。

3月13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佈的第三批價格違法典型案件顯示,贏合科技旗下子公司涉嫌哄抬口罩機價格,遭到市場監管部門的立案調查。不過,贏合科技董秘回覆,口罩機設備被炒買,是少數客戶自己的行為,和公司沒有關係。

到了3月18日,贏合科技前CEO於建忠又收到證監會的警示函。警示函顯示,1月6日,於建忠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贏合科技股票3.75萬股,但減持前未披露減持計劃。

更令人意外的是,減持9天后,於建忠又匆匆離職,辭掉了CEO的職位。

跨界生產奇蹟

一個月訂單的營收頂過去1年

口罩機儼然變成了“印鈔機”

今年2月,口罩一“罩”難求。

巨大的需求驅動下,許多企業開始“跨界”生產口罩機。而有能力生產口罩機及相關生產線的企業,自然不會錯過這一機會。

贏合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以前是做鋰電池業務的,口罩機業務是疫情之後才開始的。”2月21日,贏合科技證代辦公室工作人員曾對記者介紹說。

據介紹,從2月開工至2月20日,贏合科技就接到了1700臺的訂單。“普通口罩機的價格在50萬/臺左右,N95的口罩是120萬/臺左右。”2月20日,上述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這是該公司當時一套口罩生產設備的銷售價格。

毫無疑問的是,這個價格比平常貴太多。

就價格而言,很多口罩生產廠負責人告訴我們,這是平常價格的3倍以上。但也有贏合科技、拓斯達(300607.SZ)等口罩機生產企業對記者解釋,疫情期間原材料價格上漲,口罩機的價格上漲也純屬無奈。

不過即便漲價,在很多人的眼裡,“口罩機”儼然已經成為了“印鈔機”。我們來簡單計算一下——根據太平洋證券3月1日發佈的研報:原來0.1元1個的一次性口罩,價格已到3元一個;原來價格3元的N95口罩,已漲到20元一個。

以一次性口罩機每天15萬產能計算,單個價格3元,1天就45萬元。即便將原價全部歸為生產成本,1天也能有43.5萬元的利潤。也就是說,不足兩天,就能實現口罩機的投資回報。

我們再來計算口罩機業務帶來的巨大好處:贏合科技的1700臺訂單量中,普通口罩機、N95口罩機的訂單比例沒有公佈,不過按價格、數量計算,2月口罩機的訂單即能給贏合科技帶來8.5億元-20.4億元的營業收入。

這個營收規模意味著什麼?我們來看另一個數字:根據贏合科技的業績預告,2019年實現營收16.70億元。也就是說,贏合科技在今年2月1日至20日這20天內接單的口罩機業務帶來的營業收入,就頂2019年半年至一整年的營收。

與訂單火熱相對應的,在二級市場上,贏合科技的股價也一路上揚。從2月3日,贏合科技36.80元/股的收盤價,最高漲至3月10日的71.05元/股,一個月的時間,贏合科技股價一度上漲了93%。

贏合科技真相

真正的鋰電池設備龍頭企業

也是資本市場跨界蹭熱點大戶

天眼查顯示,成立於2006年6月26日的贏合科技,是國內動力電池智能自動化設備行業的龍頭企業,2015年掛牌深交所。

從鋰電池跨界到口罩機,贏合科技是有真實力還是強“蹭”熱點?

先看口罩機業務。從目前公佈訂單數據的上市公司來說,贏合科技的的確確是“接單”大戶。

2月13日,《三湘都市報》報道,2月10日開工的拓斯達(300607.SZ),三天內接到300臺訂單信息。

3月4日,在接受《中國證券時報》採訪時,新松機器人(300024.SZ)總裁曲道奎說,新松機器人從事口罩機研發工作以來,已接到近100套訂單。

3月9日,在回覆深交所的關注函中,金太陽(300606.SZ)稱,截至關注函回覆日,金太陽精密口罩機在手訂單共計114套。

據華東重機(002685.SZ)的回覆函,截至2月24日公告時,全資子公司潤星科技已接到的口罩機訂單共計97臺套。這些數字與1700臺訂單的贏合科技相比,都屬“小巫見大巫”。

從實際產能來看——

以2月實際情況來看,贏合科技日產能在8臺左右。不過3月19日,公司相關負責人回覆記者說,現每天出貨量應該能達到40多臺。

拓斯達負責人對記者介紹,公司在3月初,出貨的口罩機在300臺以上。照此計算,2月平均每天出貨20臺機器。到了3月,公司稱日產能在30套以上。

金太陽稱,產能每天10臺左右,不過隨後又在互動平臺稱口罩機產能有限,訂單的交付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完成40臺的日產能,其實贏合科技的訂單數、供應量都算得上目前生產口罩機的上市公司中的前列。

再看公司主業——

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的報告,贏合科技市場份額僅在先導智能(300450.SZ)之後,實屬“龍頭”。根據中泰證券研報,目前贏合科技海外客戶主要是LG、三星和特斯拉。

並且憑藉主業優勢,贏合科技在日前完成董事會換屆選舉、股份轉讓登記過戶,成功引入上海電氣為贏合科技控股股東,上海市國資委成為實際控制人。

另外,記者發現,不僅敏銳地抓住“口罩機”這一風口,贏合科技也沒有放過電子煙這一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

2018年11月,贏合科技收購斯科爾51%股權進入電子煙領域。到了2019年上半年,公司電子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35億元,佔總營收的13.6%,淨利潤3856.72萬元,佔淨利潤總額的20.67%。

跨界背後

2019年營收淨利雙雙下滑

電子煙業務+對賭壓力巨大

已經坐穩鋰電池設備領域“龍頭”位置,贏合科技“跨界”口罩機的背後,是營收、淨利雙降,和業績對賭的困局。

根據贏合科技的年報,從2015年開始,上市前四年,公司業績平穩上升。2015-2018年,分別實現淨利潤0.6億元、1.28億元、2.26億元、3.3億元。

但是2019年營收、淨利出現雙下滑。

2月27日,贏合科技發佈的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6.70億元,同比下降20.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1億元,同比下降37.97%。

對於財務數字的下降,贏合科技解釋,與行業投資放緩、市場訂單減少、銷售規模下滑、研發費用增大等因素相關。

此外,根據半年報,電子煙業務在2019年上半年為贏合科技貢獻了1.35億元的營業收入和3856.72萬元的淨利潤。不過記者注意到,2019年11月,國內電子煙產業政策“突變”。隨著電子煙強監管到來,贏合科技業績的新增長點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而按照2019年11月與上海電氣簽訂的業績承諾,原控股股東王維東、許小菊夫婦承諾2020至2022年度淨利潤數將分別不低於2.75億元、3.30億元和4.29億元,三年實現的累計承諾淨利潤數合計不低於人民幣10.34億元。

壓力之下,生產口罩機即是情理之中了——對於“銷售規模”下滑壓力之下的贏合科技而言,在今年2月拿下的8.5億元-20.4億元的口罩機訂單無疑是場“及時雨”,給全年的營收數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多事之秋的贏合科技是否能走出目前的“水逆”困局,一切還要等待時間的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