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热衷平反,多尔衮都能被赦免,为什么独独忘记阿济格?

有胆英雄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12个儿子,他也是清初摄政王多尔衮的胞兄,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阿济格随清军入侵大明。立下了不少战功,清军入关之后,顺治皇帝登基,他被封为和硕英亲王。阿济格虽然能征善战,但是是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性格暴虐目光短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在摄政王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亲政,阿济格被顺治皇帝削去爵位,幽禁赐死,后来经过的康熙和雍正的过渡,清朝朝政逐渐稳固,国家逐渐强大。乾隆皇帝登基之后,决定将过去自己父辈们误判的一些案件,误杀,惩罚过渡的大臣进行平反,但是最本质的还是要体现乾隆皇帝自身比较大度,是一个明君,因此很多过去被除去宗籍,削爵的大臣,乾隆皇帝都一一给他们平反。

陈年旧事,顺治皇帝一支怎么当上皇帝的

这其中就包括了多尔衮,多铎,胤禩,胤禟等人,但是让人好奇的是,多尔衮,多铎乾隆皇帝都给他们平反了,却偏偏忽视了阿济格?

爱新觉罗·多尔衮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阿济格和多尔衮等人,被处罚的本质不同,顺治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在皇太极暴毙之后,他根本来不及选一个接班人,按照正常情况来说,选择嫡长子继承比较稳妥,那根本就轮不到顺治,皇太极死后,能左右朝政的一个是多尔衮。另外一个顺治皇帝的大哥豪格,照这样的情况来看,豪格毫无疑问就是下一任的皇帝,多尔衮只能称臣了,但是多尔衮大腿粗啊,完全有能力篡位。

皇太极的大哥代善在一次议政中说了句:“我已年老,无力继承大位!”(本来也没人问你呀),这样一来多尔衮恨不得撕了他,他总不能说我这个叔叔来代替豪格当皇帝吧,但是又不甘心啊!这时朝中的一些大臣比如索尼,鳌拜,他们是坚决主张皇太极的儿子继位,瞬间豪格的形势一片大好。

爱新觉罗·代善

但是多尔衮不能让他得逞,很快他就想到了对策,在下一次议政的时候,他仍然坚决的反对让豪格继承皇位,于是大臣们,还有皇族宗亲们都不知道要该怎么办了,就问他:“难道你要来当皇帝吗?”多尔衮这才抛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圈套,他说:“要立我们干脆就让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来当皇帝,我们来辅佐他。”

此话一说,大臣们和这些皇室宗亲们都没建议了,毕竟让豪格当皇帝,大臣不好干,但是让才六岁的福临当皇帝,那么大臣们就轻松多了。顺治皇帝就在这样机缘巧合下登基了,多尔衮顺理成章成了摄政王,豪格也在多尔衮的打压下,病逝了。顺治皇帝的统治,也就更加稳固的,所以没有多尔衮,那就不会有顺治,康熙,乾隆皇帝,给多尔衮平反这就可以理解了。

爱新觉罗·豪格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不给阿济格的翻案呢?

在多尔衮摄政期间,他掌握了所有的军政大权,顺治皇帝就是一个傀儡,多尔衮才是清朝的实际统治者,阿济格是多尔衮的兄弟,他也握有兵权,看着多尔衮摄政,自然非常眼红,多尔衮死后, 顺治皇帝亲政。阿济格以为自己的机会到了,于是就召集自己手下的兵马,准备兵变。

阿济格脑子不太好使,造反这种事情本来越隐蔽越好,结果,他担心自己的兵力不够,去要挟正白旗的大臣一起造反,结果这几位哪有这种魄力呢?转眼就吧阿济格卖了,顺治皇帝调来重兵,等阿济格来造反,阿济格的兵马全军覆没,经过商议后阿济格被幽禁。蹲大牢这兄弟一点没有成了阶下囚的觉悟,不但没有收敛,整天对顺治皇帝破口大骂顺治,皇帝非常恼火,于是就下令将其赐死。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我们从这两件事一对比,就明白为什么乾隆皇帝在这之后给多尔衮平反,却没有给阿济格平反,多尔衮虽然是摄政王,导致顺治皇帝大权旁落,但是多尔衮却始终没有兵变,他拥护顺治皇帝登基,打压政敌,稳固了顺治皇帝的统治,但是阿济格却发动了兵变,如果兵变成功,顺治皇帝大位不保,更没有后面乾隆皇帝什么事了,就此来说阿济格书十恶不赦,乾隆一朝将其恢复宗室已是网开一面了。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论起平反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乾隆可谓远超他的先祖。


从顺治年间的开国元勋,到他的父亲雍正时期夺嫡失败的宗室,乾隆都一一平反,可谓魄力十足。

不过这个问题有点语病,多尔衮并不是被赦免,而是平反昭雪,有罪之人才可以说是赦免。阿济格也并没有被遗忘,他是属于被赦免之列。


阿济格与多尔衮、多铎都是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所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然而在现代的影视剧中,老是容易被遗忘掉,比如影响力最大的《孝庄秘史》,阿济格压根就没出现过,多尔衮跟多铎倒总是一起亮相。


其实根据史书记载,阿济格与多尔衮的关系远不如多尔衮与多铎的关系那么亲近,也许是因为阿济格年长,多尔衮与多铎只差了不到两岁,更容易有共同语言吧。

阿济格在天命年间就已经开始征战疆场,并因功被封为贝勒。在皇太极时期,更是屡次随军征明,英勇善战。皇太极称帝,他受封为郡王。


然而,阿济格其人,能征惯战有余,运筹帷幄不足,在政治上并不像他的两位兄弟,尤其是弟弟多尔衮那么敏感,多次因为看不清形势而被皇太极训斥,甚至在皇太极称帝大封诸王中排名在两位弟弟之后。

这一点在多尔衮摄政期间尤为明显。顺治初年,阿济格受命追讨李自成及其余部,一路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小皇帝派人到军中慰劳,当然,实际上是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的意思了。没想到诏书还没到,阿济格径自班师还朝了;再加上他先前谎报李自成已死,回朝后又违礼在午门外张盖而坐,除了被训斥一番,在清军入关过程中因立功而被升为亲王的爵位又被降回了郡王。


顺治六年,豫亲王多铎染天花而逝,作为一母同胞的兄弟,阿济格不仅不悲伤,反而在多尔衮面前攻讦多铎,想趁机夺取辅政王的位置。多铎是多尔衮最宠爱的同胞幼弟,可想而知,阿济格又挨了一顿训斥。

顺治七年底,多尔衮薨逝喀喇城,两白旗大臣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依然拒绝了阿济格的拉拢威胁。可见他做人有多差劲了。


不出意料,阿济格随多尔衮的灵柩刚到京师,立刻被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锁拿监禁,十个月后被赐死,子孙俱被废为庶人。


这位对清朝立下赫赫战功的王爷,就这样走完了一生。


如果阿济格稍微争气一点,是绝对可以把握到当时政局的主动权的,此时多尔衮余威犹在,局势未稳,两黄旗、两蓝旗早已被打压的无所作为,两红旗是代善那几个骑墙派的子孙,他又是两百旗旗主多尔博、多尼的亲伯父,接管两百旗的势力理应是顺利成章。再者,作为努尔哈赤仅存的儿子,阿济格在宗室中的地位应该无人能及(济尔哈朗毕竟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

就是这样的一手好牌,全部被阿济格打的稀烂,不光两百旗大臣对他失望,也给了两黄旗、两蓝旗绝地反击的机会。最终,兄弟三人身后个个都是悲剧收场。


阿济格次子傅勒赫,起初受牵连被削去了宗籍,顺治十八年得以恢复,并追封为镇国公。子孙爵位在康熙、雍正年间略有起伏,但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盖棺定论,将阿济格后裔全部恢复宗室身份,爵位递降,以奉恩将军的爵位世袭(宗室爵位十二等中最低的一等)。


戏剧化的是,阿济格整个一赳赳武夫,后代中却出了不少文人。他有一女嫁给了明珠,生下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纳兰容若。重孙辈的普照、经照等人,在军事上没什么成就,文学方面却颇有造诣。再往后的敦敏、敦诚,经常与当时的文人名士交游,这些名士中还包括写出了《红楼梦》的曹雪芹(出自二月河《乾隆皇帝》)。


卢沟古桥写江山


众所周知,清朝有八家铁帽子王(另有四位是后来恩封的),铁帽子王与普通王爷最大的区别就是普通王爷死后,继承人继承爵位,爵位自动降一级,例如公爵死后继承者的爵位就是伯爵。这一做法既可以看做是皇权对勋贵的一种奖励,也可以看做是上层权力的再分配。

但有一种爵位却不在此范围之内,那就是影视作品中经常提及的铁帽子王,所谓铁帽子,到不是说他们的帽子是铁的,而是说,他们的地位是铁打的,铁帽子王的爵位世袭罔替,从始至终爵位不降。

清朝的八位铁帽子王,都是入关前战功卓著的勋贵,无论是功绩还是血缘,都非常人可比,这八位铁帽子王中有两位经历较为特殊:多尔衮与多铎,生前极尽荣宠,死后却遭到清算,不仅爵位被夺,还遭到挖坟掘墓,暴尸荒野,可谓凄惨,直到多年以后乾隆皇帝继位,才又恢复了他们的爵位,其后人也得以继承。

说道多尔衮与多铎,就不得不提起他们的兄弟:阿济格。这兄弟三人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并且都是为清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的人,但是为何多尔衮与多铎都能得到乾隆皇帝的平反,并且被封为铁帽子王,唯独阿济格仍旧是戴罪而死未得平反?

这兄弟三人的人生其实很波澜起伏,他们的生母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宠妃,爱屋及乌之下这兄弟三人也深得努尔哈赤喜爱。喜爱到什么程度呢?据传说,努尔哈赤本想传位多尔衮,奈何多尔衮当时年幼,且满清没有立储君的传统,所以迟迟未的册立。努尔哈赤暴毙后,第一批知道消息的四大贝勒等人担心多尔衮当政之后失势,于是拥皇太极继位并且逼迫阿巴亥为努尔哈赤陪葬,就这样,原本势力极大的兄弟三人第一次失势。

皇太极上台后,没有为难这兄弟三个,还着力使用他们,尤其是多尔衮,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在此后几年的征战中,脱颖而出,成为满清上层中最有才华和实力的军事将领。

按说皇太极抢夺了多尔衮的位子,应该对他多加防范才是,以他的个性不应该让潜在对手做大。这种说法忽视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一来当时满清并未入关,需要各种人才为己效命,多尔衮有能力,自然要使用,二来皇太极春秋鼎盛,纵然多尔衮有不臣之心,他也可以全面压制。

可惜天不遂人愿,1643年皇太极暴毙,虽有野史记载皇太极为多尔衮所谋害,但这种说法缺乏证据,可信度不高,有历史学家考证,皇太极家族可能有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可能性较高。

由于去世的太过突然,加之满人没有立储君的传统,皇太极死后,满清陷入权力真空,各派系蠢蠢欲动,妄图抢夺权力。

此时的多尔衮已经羽翼丰满,以他的身份地位,加上军功,争夺皇位也在情理之中,亲兄弟多铎与阿济格对他鼎力支持,多尔衮下定决心,要把失去的位子抢回来。

当时最具有竞争力的除了多尔衮,还有皇太极的嫡长子豪格,论实力,多尔衮在豪格之上,但论血缘,豪格又优于多尔衮,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争斗过程中,大臣们的意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索尼鳌拜为首的文臣武将们,担心多尔衮继位后,清算皇太极阵营,伤及自身利益,所以坚决不同意多尔衮继位。多尔衮虽然势大,但也不能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加之满清尚未入关,一旦陷入政治斗争,将功亏一篑,考虑再三,双方达成妥协,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这便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顺治继位后,满清顺利入关,此时的多尔衮大权在握,连带着多铎与阿济格也掌握重权,多尔衮在朝中独断专横、打压异己,传言多尔衮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内院,并且还与顺治帝的母后——孝庄太后有染。本就怀疑多尔衮有篡权之心的顺治帝在多尔衮死后“开心不已”,追定多尔衮一十四条大罪,还对多尔衮鞭尸。已经病逝的多铎也受到牵连,爵位被降。

此时的三兄弟还余阿济格一人在世,身为三兄弟中最年长的一人,阿济格行事鲁莽,能力有限,多尔衮死后,阿济格密谋成为新的摄政王,他先是强制多尔衮管辖的两旗归顺自己,又在护送多尔衮灵柩回京的问题上打主意,希望来个出其不意,挟天子以令诸侯。

然而阿济格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顺治。顺治发觉阿济格的举动之后直接将其幽禁,过了不久就将阿济格赐死了,还废除了阿济格的爵位。

乾隆皇帝虽然热衷于为老祖宗平反,但是也要有足够的理由,多尔衮与多铎虽然在当时风评不好,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有非分之想,不臣之心,且满清能够顺利入关,以弱势兵力占领中原,定鼎华夏,多尔衮与多铎的功绩可谓当然不让,作为坐享其成的后辈,乾隆对祖先开疆拓土的功绩报以感恩之心,完全可以理解,在他给多尔衮的平反诏书中也写的很清楚: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与他们哥俩相比,阿济格的功绩就逊色多了,虽然也有擒杀刘宗敏的功绩,但整体来说,乏善可陈,并非不可替代,其他为人粗鲁,性格暴虐,就连多尔衮对他这个哥哥都不怎么感冒,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不仅如此,阿济格还想着谋朝篡位,不仅没有功绩,简直就是有罪了,要知道,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第一条,就是不能卷入谋逆大罪,否则神仙难救。

如果乾隆给阿济格平反,那就意味着,谋反这种诛九族的大罪也可以商量,对于掌控权柄的皇帝来说,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自然,阿济格也就别指望后人会为他平反。



日慕乡关


阿济格不一样。

对满清而言,三个亲兄弟中,多尔衮具备真正的大功劳,而且即便飞扬跋扈,但始终没有正式篡权,被清算也是因为顺治对其的仇恨与控制政权的需要。到乾隆时期,政权稳定问题都已经不是问题,而且满清始终绕不过带领后金入关夺取江山的法统——否定多尔衮,后金占领的华夏江山有何依据?

幼子多铎是满清入关的两大主力统帅,本人被剥夺王爵主要是受多尔衮的牵累。

只有阿济格——多尔衮死后,阿济格竟然希望自己继任摄政王,结果被轻易拿下,不仅说明阿济格能力人品不足,也说明其具备极大的政治野心。乾隆给他平反,岂不是鼓励宗亲类似阿济格一样?


四川達州


乾隆给多尔衮平反却不给阿济格平反,不是因为他忘记了,而是因为不能给阿济格平反,这是为什么呢?西蒙君今天好好给大家说一说。

如果我们仔细读清史,就会发现乾隆四十三年是个转折点。在这一年,乾隆不但给多尔衮平反,还给他的八叔九叔平了反。给多尔衮平反其实都能理解,因为乾隆这一脉能继承大清皇位,是靠着多尔衮当时给争下来的,并且多尔衮对于大清的建立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给雍正的两位弟弟八爷和九爷平反,确实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因为雍正当时恨极了他们,亲自给他们改名字叫阿其那和塞思黑,意思就是猪狗。乾隆是这么解释的:

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唐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此实仰体皇考仁心,申未竟之绪,想在天之灵亦当愉慰也。

不过在为一些有罪宗室平反的同时,他对却对另一些清初功臣们进行了鞭挞。在为多尔衮平反的前一年,乾隆皇帝命人编撰《贰臣传》,里面收纳的洪承畴、李永芳、孔有德、吴六奇等人,无一不是对大清朝的建立立下过功劳。乾隆是怎么评价他们的呢?乾隆说:

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辄复畏死悻生,靦颜降附。

意思就是说,虽然这些人对大清有功,但是他们对于旧主人是厚颜无耻的,我不认可他们,总结一句话就是“大节有亏”。编撰《贰臣传》,就是要警告他身边的大臣,你们只能做忠臣,不能做事二主的贰臣。当时大清朝已经稳固了全国的统治,乾隆帝作为大清帝国的主宰者,想要的是海内晏平、上下一心,忠君的思想必须要深入人心,乾隆帝一方面想要做人人称颂的圣主,一方面也要敲打、震慑那些怀有二心的人。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不给阿济格平反了。阿济格功劳是很大,宗室地位是很高,但是他也是一个坏榜样。简单总结,就是身体发达、头脑简单、暴虐狂妄、不尊皇帝。我们简单看下他做过的那些事。

天聪二年,阿济格擅自主持多铎婚礼,被削爵位;

顺治二年,不等班师诏令下达就提前班师,谎报李自成死亡,称顺治帝为“孺子”,被贬为郡王;

顺治六年,豫亲王多铎去世,阿济格自认功劳卓著,并贬低多铎,求封“叔王”,被多尔衮斥责,同年制造大同大屠杀;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死,阿济格造反夺权失败,最后被赐自尽。

所以说,乾隆帝是万万不会给阿济格平反的,阿济格不尊重皇帝,还造反企图夺位,他的所作所为和乾隆帝所营造的忠君思想背道而驰。

喜欢这个回答的朋友请点赞、留言哦,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