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影《浮世画家》独特视角聚焦“战后群体”心理状态

一般主题沉重的电影都会变得很难懂,或许是因为题材,或许是气氛太过压抑,很多人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云里雾里,但是在反复观看后才能了解其想要讲述的东西。

石黑一雄,当代著名的日裔英国作家,他的作品《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写的都是日本人和日本事,不过他也一再强调自己无意致力于日本性的表现,而愿意被称为国际小说家。生长于日本长崎,长于英国,与鲁西迪、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日影《浮世画家》独特视角聚焦“战后群体”心理状态


他的作品主要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家庭生活的变化,虽然他并没有成长于日本,也没有经历过二战,但是经历过空袭的父辈经历成为他的创作灵感,使得他以独特的角度看待战争给个人、家庭、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伤痕累累的个体

《浮世画家》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代表作,2019年这部作品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但是与小说相比,围绕在电影上的争议更大。不过与小说相比,电影《浮世画家》对于主人公内心争斗的刻画更加深刻,突出其精神成长的主线,强化了小说中的戏剧冲突,电影中有四个片段采用了聚焦于主角的镜像,其中两组是他人视角,另外两组是自我视角。

  • 他视镜像出现在有关于主人公地位和名声的对话环节;
  • 自视镜像出现在主人公反省的对话环节。


日影《浮世画家》独特视角聚焦“战后群体”心理状态


其实还挺喜欢这种碎碎念式的独白,一个画家,在战争时期犯下错误,后来陷入了自我谴责,看谁都像是在内涵自己,殊不知也许根本没有人在乎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与自己和解,才能更好的生活,电影抛给我们一个问题:战争过后,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该怎样在格格不入的世界中寻找失落的存在感?


日影《浮世画家》独特视角聚焦“战后群体”心理状态


一开始迷雾重重,一位小画家何德何能在城里拥有一座豪宅?为什么主角的小女儿遭到男方的莫名退婚?这些在小说后面都得到了答案,那就是主角是军国主义画家,他背叛师门,投身帝国主义侵略事业,在一定意义上他是一位战争施暴者。

虽然他有盛名和极高的政治地位,也因为在此后遭到周围人的冷落和疏离,小说中并没有出现战争场面,但是作者通过描写战争前后的人物、家庭、社会,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日影《浮世画家》独特视角聚焦“战后群体”心理状态


在罪责面前,人们往往用隐蔽的谎言来掩饰事实真相,越逃避心灵折磨就越严重,不安的情绪会让有罪的灵魂日益加重,主角作为叙述者,讲述者,故事是要随着他的回忆而深入的,但每每回忆到特别事件,总是引而不发就跳过了,这种行为正暗示某种异样的心态——对自身不敢正视,急于撇清过去,试图用谎言将一切归于表象的遗忘中。

其实这一点在他回忆与松田的谈话中也清楚的展现出来:“我们肯定有足够的勇气和经历,才能做出新日本运动这样的壮举。”


日影《浮世画家》独特视角聚焦“战后群体”心理状态


仔细看这句话带着强烈的反讽意味,但是在回忆军国主义活动的时候,主角的策略明显带有“扬长避短”之嫌,其实这样的避重就轻就很好的展现了其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

其中他在面临棘手问题“小女儿嫁不出去”时,表现的更加明显。


日影《浮世画家》独特视角聚焦“战后群体”心理状态


小女儿曾经有一位男友,而且马上就要结婚了,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小野偶遇了女儿男朋友三宅,三宅看似故意的谈起了他公司总裁自杀为战败而道歉的事情,随后三宅接着议论道:公司总裁之类的人“就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人不承认自己的过失是怯懦的表现,如果这些过失导致了国家的损失,拒不认错就是最大的怯懦!”

这番话让小野听进去,无疑是当面谴责他,对此,小野依然坚持当日本与别国作战的时候,为国效力无罪之有,他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被他家人认作为女儿婚事未成的主要原因。


日影《浮世画家》独特视角聚焦“战后群体”心理状态


尽管他和三宅交谈后时间过得并不久,但他还是声称自己不记得那次的谈话内容,并说:“那天下午三宅真的冲我说过那番话了吗?也许我把他说的话跟周一时常说的那些玩意儿混到一起了。”

小野对历史真相的判离就表现在他对一些事情下意识的掩饰上。


日影《浮世画家》独特视角聚焦“战后群体”心理状态


作者石黑一雄不仅关注战争受害者的遭遇,还兼顾战争加害者的角度,他关注的个体总是缄默过往以保护自己免受痛苦经历的侵扰,或者是压抑着自己不敢面对、更不敢承认的希望。战争中,成千上万的人遭遇了暴力、折磨甚至是毁灭,他们当中有的失去了骨肉,有的失去了丈夫,妻子,每个家庭都深受战争之害,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是它带给个人或者集体的创伤记忆是无时间限制的。

焦虑空间

《庄子》中曾经谈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宇宙就是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按照客观规律运动的物质世界。

主角小野的妻子和儿子都死于战争,他从未正面叙述这些悲剧,一方面说明他并不想关注家人,另一方面表明他无法面对这个结果,他是战争的帮凶,对家人的死有着间接的责任,日本战败之后,笼罩着自杀的气息,小野被死亡包围,仓皇焦虑,然而他坚信自己过去是凭借信念做事,正是这样的信仰,才让他毅然决然的活着。


日影《浮世画家》独特视角聚焦“战后群体”心理状态


长期以来,日本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父权制社会的价值观使得“家庭至上”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二战之后,日本以联合国占领军进行的一系列民主改革为分界点,日本女性的地位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地位低下的局面被打破,自由民主等信念日占上风。

女儿总是在挑战父亲的权威,会克服往日对父亲的胆怯心理,象征着父权统治下女性对男性性别空间的僭越。这也使得小野不得不重新检讨自己战前的所作所为。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小野几次被人当面指责,特别是女婿和黑田的学生当面辱骂他厚颜无耻、卑鄙至极,这些都让他很难堪,但是他为了小女儿的婚姻大事,在相亲的宴会上不得不违心的做了一次检讨,在那个时候,才直面自己。


日影《浮世画家》独特视角聚焦“战后群体”心理状态


“我毫不讳言我犯过不少错误,我承认我做的许多事情对我们的民族极其有害。”

选择承认错误表明小野认清现实,对过去做一个总结,也悲哀的宣告小野一辈子的追求,一生的尊严和骄傲就是一场荒诞的悲剧,从中也说明“人只有在矛盾中才会获得自己所追求的,这正是一切人性中的不完善性。”

结语

《浮世画家》描绘了典型的军国主义画家小野战后的生活方式。

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静下来慢慢品,总会理解的,人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超出视野去做选择,就像小野一样,最终他正视过去,采用精神救赎的方式走出人生困境,所以现代人要勇敢的反思过去,认清自己。


日影《浮世画家》独特视角聚焦“战后群体”心理状态


我一直安慰自己,作为个人我并没有过错。

可是他们的死深深震动着我...

年轻并不是借口。

——特劳德尔 · 琼格(战时希特勒秘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